APP下载

儿童食育STEAM:指向幼儿综合实践能力的园本探索与实践

2021-09-09周峰

中国教师 2021年9期

周峰

【摘 要】我国食育文化源远流长。笔者针对儿童身心独特性问题,创建了“三阶递进、四课协同、N场推进”课程模式,以“种、做、品、养”四大课堂协同推进,通过让幼儿亲近自然、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开展活动,形成“生产食材、制作食物、品尝美食、营养吸收”于一体的“食育STEAM”实践体系。

【关键词】食育STEAM 三阶递进 四课协同 N场推进

3~6岁儿童正处于发展的起始阶段,喜欢在实践、体验中了解事物、学习知识。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游戏化的课程,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目前,幼儿园食育过多停留、局限在餐桌礼仪教育,教师食育知识匮乏,只是简单将食育和营养或健康联系起来,缺乏系统的食育知识架构,基于此,笔者在实践中开发了“食育STEAM”体系(见图1),创建了“三阶递进、四课协同、N场推进”的课程模式,从而改善儿童饮食行为习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一、“食育STEAM”体系的实践策略

1. 构建“四课协同”体系

田间课程:笔者依托微笑农场,进行耕种实践,将劳动教育贯穿于整个食材种植与养殖实践,观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体验农耕、养殖的辛苦。在不断参与、体验、融合中提升能力、丰富生活,同时,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与自然资源,从贴近自然、贴近生活、贴近儿童内心的角度,开展了一系列有关“食”的教育与实践体验,让儿童根据年龄特点认识食物、感知种植、大胆探究。

味蕾课程:笔者依托“生活即教育”理念,将幼儿在田间课堂种植、养殖的食材转变为美味可口的食物,实现食育的制作环节,让“做中学”成为常态。在实践中,笔者让学生在尝试制作、愿意表现中敢于创造,爱上食物,学会感恩。

餐桌课程:笔者聚焦儿童饮食礼仪与行为习惯,以“五步法”为主,学习基本的餐桌礼仪,懂得分享,愿意将好吃的东西与他人分享,学会和谐相处,懂得担当,主动整理餐桌,知道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懂得尊重劳动成果,承担一份力所能及的责任,让儿童会模仿、会行动、会分享,让儿童在小、中、大三阶目标递进中爱上食物、爱上劳动、爱上生活。

營养课程:笔者注重食物的营养与季节性,在实践中创造性地根据二十四节气制定相应的菜谱,形成食在当季、食在当地的食育文化,同时,通过线上与线下资源协同推进,引导儿童形成养生保健意识,学习做一个健康的人,实现让儿童认识节气菜谱、制订营养计划、探究食物营养等目标。

笔者依托节气,形成“主题式、动态式、节气式”微实践,如“我那可爱的小萝卜”主题实践活动,通过种植萝卜、收获萝卜、探究问题、制作萝卜、品味萝卜、获得营养的流程逐步推进,形成“种、做、品、养”系列化创新微实践。

2. 组建多元复合型微团队

针对师资力量问题,从“组建青蓝工程”“成立课程小组”“建立家长义工团”三方面联合组建多元复合型微团队。

组建青蓝工程:从集团和幼儿园两方面共同促进新教师发展,集团实行老教师带新教师方案;幼儿园实行师徒结对活动,师傅带徒弟。

成立课程小组:在食育课题组中,教师通过相互研讨,完善课程结构,建立课程管理组织,在实践反思中提高课程设计的能力。

建立家长义工团:家长是幼儿园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重要资源。笔者结合家长资源开展食育活动,如家长助教进课堂,进行种植、制作等活动教学;家长志愿者参与拔草、种植等劳动实践活动,让家长成为教育同盟军,形成多元化的教师微团队。

3. 整合多主题实践N场馆

一日生活皆课程。笔者在“食育STEAM”课程体系中,创新食育场所,构建N场馆模式,课堂可以在微笑农场、食育工坊、营养长廊、营养实验室、餐桌,也可以在社区、DIY工坊、家庭、公共饮食场所等。

二、“食育STEAM”体系的研究成效

1. 幼儿成长:张大“小嘴巴”,收获“大成长”

笔者在实践中整合“食育STEAM”体系,让儿童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改善自身饮食行为习惯,习得生活技能,促进自身健康成长。

依托四课堂实践活动,儿童体验种植、收获等活动,感知食物来源,通过味蕾课程实现食材的转化,在品味食物中学习餐桌礼仪,喜爱食物,体会食物的来之不易,主动尝试新鲜的、不喜欢的食物,在潜移默化中改善饮食行为习惯,减少挑食、偏食现象,同时养成良好的餐桌礼仪。幼儿挑食率从30%下降至11%,样样都吃的幼儿从12%上升至64%,儿童的挑食偏食现象得到改善。

依托生活化、游戏化课程,儿童在种植、收获等活动中观察、探究能力得以提高,掌握劳动技能;在制作品味中发展交往合作能力,提高动手与创造能力;在品尝中形成餐桌礼仪,提高自理能力,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掌握生活技能。在“食育STEAM”体系的实践中,儿童掌握技能的同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不仅能力得到了发展,也让自己有个好身体,茁壮成长。

2. 教师发展:推进“小实践”,驱动“大发展”

教师和儿童在自然环境中,通过“四课堂”开展种植、制作等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反思中共同进步,促进自身专业能力发展,构建“食育STEAM”体系,提高课程的执行力。

提高教师课程实施力。基于课程实施,教师在活动中尝试、探索、反思、调整,在教研中讨论、交流,提高自身对种植、制作、礼仪、营养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提升课程意识。教师认为,一日生活皆课程,结合幼儿兴趣,注重儿童学习过程,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感染力。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水平。教师在体系化课程中善于总结、反思、改进,勤于思考、乐于研究,每天一思、每周一研、每月一究为课程有效开展提供了保障。食育课程实施后教师反思能力、教研能力、课程设计与组织能力都有所提升,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3. 文化传承:引进“小载体”,实现“大传承”

“食育STEAM”课程以二十四节气为依托,以“四课堂”为载体进行实践活动,引入节气文化,以“种、做、品、养”四大课堂协同推进,实现节气文化、饮食文化大传承。

感知节气饮食文化。依托趣味儿歌、神奇实验等,结合线上、线下资源和儿童一起感知节气文化,如立夏食蚕豆、舌苔厚喝山楂水等。以直接感知、亲身体验的方式探索节气所对应的农耕文化、饮食文化。

传承园所育人文化。“食育STEAM”形成“种+做+品+养”为一体的课程体系,依托“四课堂”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构建“三阶递进、四课协同、N场推进”模式,在开放的空间里由教师主导转变为儿童主导,从关注书本知识转变为联系生活实际,尊重幼儿的兴趣,内容贴近自然、贴近生活、贴近儿童内心,在活动中有观察、有质疑、有讨论、有等待。自由开放的课程让园所育人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凸显食育特色。

“食育STEAM”体系实施中,儿童亲近自然、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形成“生产食材+制作食物+品尝美食+营养吸收”于一体的“食育STEAM”体系,依托“四课堂”掌握基本种植本领,学习照顾植物,收获食物;体验制作美食,学习品味感恩;知晓饮食礼仪,愿意分享懂得爱惜,逐渐爱上食物、爱上劳动、爱上生活。但儿童在食育课程中对食物的认识、理解、热爱还停留在浅表阶段。幼儿园以“儿童发展”为核心,强调“食育+文化”的深度契合,以四大课堂为载体进行引导,成为有食育文化特色的新坐标,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城厢幼儿园)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