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敕勒川草原讲述生动的敕勒歌故事

2021-09-09马秀梅

内蒙古林业 2021年8期
关键词:敕勒川草地人工

马秀梅 本刊记者

七月的傍晚,阳光柔和,清风徐徐。在巍峨的阴山脚下,敕勒川草原显得分外妖娆。一缕悠扬的马头琴声,从远处传来,像一位温柔的向导,讲述着生动的敕勒歌故事……

敕勒川草原属人工草原,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大学城以北约10 公里处的保合少镇野马图村、脑包村和甲兰板村。草原中有50 余种天然牧草,夏季平均湿度为67%,在整个植物生长季,园区负氧离子浓度平均每立方厘米超过1200 个,大部分时间凉爽舒适,是休闲、度假、养生佳地。2020年被列为“敕勒川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规划总面积1200 公顷,其中草地面积占公园面积的80%以上。

敕勒川草原将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特有生态系统为核心,以展示典型的人工草原景观和草原绿色产业为特色,全力打造集科研监测、科普宣教、生态旅游于一体,生态系统稳定、草原景观优美、功能区划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管理水平高效、社区协调共赢的国家草原自然公园。

再现敕勒歌盛景

在公园入口处,四根硕大的“苏力德”擎天而立,象征着草原的吉祥。带有蒙古族元素的环形步道黄黑相间,蒙古包、勒勒车、凉亭、木凳、草垛等散落在色彩艳丽的草地上。一块巨大的石碑上,刻着红色的“敕勒川草原”五个大字,与远处屹立的“敕勒川草原”五个字牌遥相呼应。蒙古包外形的千人会议中心,在夕阳的映照下熠熠生辉。萨仁湖静卧在庞大的蒙古包群旁,为草原平添了几分灵气。忽而,远处传来了马群奔腾的声音,几十匹马呼啸而来,牧马人骑着摩托吆喝着……

蓝天白云辉映下的蒙古包

正当人们沉浸在祥和的草原美景中时,一首悠远激扬的《敕勒歌》在美丽的敕勒川草原上空响起:“心随天地走,意被牛羊牵。大漠的孤烟,拥抱落日圆。在天的尽头,与月亮聊天。篝火映着脸,醉了套马杆……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作为描绘草原的重要文化符号,为世人呈现了草原文化的博大。1500年后,敕勒川草原再现了当年《敕勒歌》中壮美深情的草原景象和悠远深长的草原文化。

提升草原生态功能

敕勒川草原采用天然草地改良与人工草地建设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经过几年的修复,已形成了良好的草原景观,是国内人工草原修复的成功案例。呼和浩特市将继续科学运用人工草原修复技术,对退耕撂荒地及生态环境不佳的区域进行生态修复,立争将敕勒川草原修复打造成样板工程。

根据敕勒川草原的资源特征、环境现状、区位优势,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保护现有草原生态资源的前提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科学利用、高效管理”的原则,实现草原公园的科学建设管理。

切实长效保护现有优良人工草原资源,采用感知化、智能化手段,对公园内资源和游客行为进行高效监管,科学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资源,持续提升草原生态功能和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筑牢区域绿色生态屏障,立争将敕勒川草原打造成为中国国家草原自然公园的标杆。

2021—2023年,依据《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创建试点工作的函》等文件要求,通过实施草原野生动物栖息地恢复项目,有针对性地提升敕勒川草原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数量和生物多样性水平;在现有智能监控系统的基础上,配套动物活动、游客引导和防火监控专业感应设备,提高监控管理智能化水平;完善草原保护管理基础设施,在现有道路的基础上,增加串联步道建设,拓展公园路网。

2024—2025年,全面完成合理利用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草原保护管理体系,加大草原保护与修复力度,提升草原景观质量;完善管理服务设施、基础设施、感知化监测和智慧化管理系统等建设;强化管理队伍建设,健全各项管理体制,培养草原保护和管理专业人才;制定《敕勒川国家草原自然公园管理条例》,实现有法可依;保护与合理利用草原资源,实现草原区域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规划建设草种质资源库、人工草地创新中心,申请创建国家草原生态重点实验室。在草种研究的基础上,增加草原生物多样性研究,为人工草地草种驯养与应用推广奠定基础。发挥人工草地对产学研的支撑作用,引进科研团队,实现研究与产出良性循环。围绕萨仁湖、千人会议中心等地标建设,有针对性地增加草地景观小品,充分发挥人工草地的景观价值。选择面积适当的区域,培育精品优良人工牧草,实验性分区放养经济价值高的优质种羊,如苏尼特羊、乌珠穆沁羊、小尾寒羊、巴美肉羊和杜巴寒羊。

奔驰的骏马

萨仁湖

打造草原生态品牌

敕勒川草原除了有良好的自然景观,还建有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陆游房车营地、千人会议中心、太阳广场、金银铜包、蒙古部落草原文化展示园等,是融合休闲旅游、生态研学、体育运动、会展活动、马文化展示等于一体的城市草原生态功能区、独具北疆特色的自然草原观光区和旅游综合体。

马与草原是永恒的组合,马文化、马体育、马旅游、马繁育、马产品、马金融、马数字和马科学等新业态填补了原有马产业的空白。呼和浩特市将利用现有的马业博物馆、马厩、中蒙博览会永久会址、萨仁湖、蒙古部落草原文化展示园等产业基础设施,打造中国马产业品牌,从赛事组织、马术培训、种马培育等方面,全面挖掘马产业经济价值,丰富草原文化,提升敕勒川马产品品牌在国内的知名度。

将敕勒川草原作为重点文化载体,发挥敕勒川文化的独特魅力,强化敕勒歌品牌建设,从打造“敕勒川味道”“敕勒川音韵”“敕勒川服饰”“敕勒川会议交流”“敕勒川实景演艺”等子品牌入手,通过研发和经营创新,拓宽收入渠道,形成具有市场价值与社会影响力的草原文化品牌。

2021—2023年,利用示范区基础建设,实施草原生态产业工程;利用现有产业发展基础,丰富补充业态类型,依托政策、区位优势,填补产业空白;讲好敕勒歌故事,打造敕勒川文化品牌,在建设敕勒川蒙古包产业区的基础上,进行品牌策划、宣传推介等软实力建设;利用人工草地恢复优势,挖掘人工草地的景观价值与产业价值,建设草种质资源站、人工草地创新联盟中心、人工草原监测站,实现草原公园经济运行良性循环发展;建设自然教育基地,配套智能宣教设备,逐步开展研学科普游、草原观光游等旅游项目。

2024—2025年,全面完成合理利用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马产业、人工草地产业、敕勒川文化产业和生态旅游,建立完整的草原生态旅游服务体系。

走进敕勒川国家草原自然公园,犹如走进了一幅生动的草原风景画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幅画还将被赋予更多的内涵——国家草原自然公园的标杆、中国草原修复的样板、内蒙古草原文化集中展现的代表作。届时,敕勒川草原将以更美的景观、更好的生态、更多的产业、更深厚的文化展现在世人面前……

猜你喜欢

敕勒川草地人工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爱上敕勒川
人工“美颜”
Laughing song
草地
敕勒川文化生态保护体系的构建初探
人工制冷
邂逅
人工降雪
一片草地的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