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治疗可行性分析
2021-09-09何伟亮何集茂黄晓玲
何伟亮,何集茂,黄晓玲
(广东省韶关市职业病防治院,广东 韶关 512026)
心力衰竭通常是指在多种病理因素作用下心脏的收缩和松弛功能明显受损,随着心力衰竭症状逐渐加重,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在疾病影响下无法满足组织代谢的生理需求,导致心脏有效输出迅速下降,表现为胸闷,呼吸急促,皮肤瘀青等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近年来,我国心力衰竭患者已达400 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心力衰竭发病率逐年提升[1]。目前,临床对于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方案就是使用强心利尿等西药进行治疗,而通过这种方法很难达到预期的疗效,随着对心力衰竭研究的不断深入,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已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广泛使用,并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对我院2018年9月-2020年9月本院接受药物治疗的60 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分析,现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本院接受药物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共60 例进行分析,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男15 例,女15 例,年龄35-82 岁,平均年龄(17.24±2.37)岁;对照组男16 例,女14例,年龄34-81 岁,平均年龄(56.26±2.15)岁。所有患者基线数据比较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利尿剂氢氯噻嗪(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6225491)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肝肾功能等情况,合理调整利尿剂剂量,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如果各项生理特征出现异常,就应该及时停止使用利尿剂。观察组实施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治疗,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选用替米沙坦(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16)治疗,药物使用剂量为80mg/d,1 次/d[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R、SBP 和DBP 指标。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等内容。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涉及的所有临床数据均输入SPSS25.0 计数数据,以%表示,将对χ2进行检查和处理,以P<0.05 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HR、SBP 和DBP 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HR、SBP 和DBP 指标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HR、SBP 和DBP 指标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P n 30 30 HR(次/min) SBP(mm Hg) DBP(mm Hg)治疗前97.84±14.21 98.74±13.77 0.249 0.804治疗后88.97±9.54 80.42±5.47 4.228 0.000治疗前17.44±2.24 16.92±2.41 0.865 0.390治疗后14.13±1.63 11.04±1.31 8.093 0.000治疗前9.71±0.62 9.88±0.41 1.252 0.215治疗后8.55±0.34 6.97±0.51 14.118 0.000
2.2 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P n 30 30 HR(次/min) SBP(mm Hg) DBP(mm Hg)治疗前38.25±3.16 38.64±3.38 0.461 0.646治疗后52.49±4.71 43.19±3.93 8.303 0.000治疗前55.46±5.07 55.27±5.18 0.143 0.886治疗后45.31±4.94 51.23±5.34 4.457 0.000治疗前64.45±5.53 64.23±5.72 0.151 0.880治疗后57.44±3.24 60.31±4.51 2.830 0.010
3 讨论
3.1 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可改善患者HR、SBP 和DBP 指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HR、SBP 和DBP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R、SBP 和DBP 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临床疾病,主要由于患者心输出量无法满足人体代谢需求而引起,如果发病后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期间可以控制疾病进展,但使用中也会有一定局限性,例如其抑制血管紧张素产生的能力程度还不够,阻断强度不强,长期使用会降低患者治疗耐受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心力衰竭临床发病率逐渐增加,其5年死亡率与恶性肿瘤相似,并且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即使在此期间并没有新的心肌损伤,但疾病自身也可以继续发展,从而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4]。近年来,临床对于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以西药口服为主,虽然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长时间口服西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难以实现周期效应,因此,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已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大力应用,可延迟房室传导的持续时间,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可防止儿茶酚胺损伤,改善患者HR、SBP 和DBP 指标,进而提高临床疗效[5]。
3.2 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等心功能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等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期间能够有效预防心肌肥大,减少心肌纤维化并稳定患者心脏功能,平息心脏前后负荷,改善血液流动。由于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因此,可以有效防止心肌产生代谢,改善患者心脏功能,稳定各心脏功能指标,促使患者临床症状能够得到改善。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应用期间起到改善心脏功能作用主要是:①当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时,患者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会增加,同时也会使血液中儿茶酚胺物质浓度增加,并且确保其浓度能够与心力衰竭程度成正比。②近年来,通过对心力衰竭的深入研究发现舒张功能障碍在心力衰竭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在许多情况下,合并心脏收缩功能障碍和舒张功能障碍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率,延长舒张期,改善左心室充盈并增加舒张末期容积,改善心肌缺血和心肌顺应性,降低心肌张力,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通过抑制激肽酶而扩张血管,减少外周阻力和心脏后负荷[6]。③经病理研究证实,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期间如果出现心肌线粒体磷脂,就会促使体膜中位置会显示不同程度的脱离,且外周血淋巴细胞也显示出相同的变化。
本次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前HR、SBP 和DBP 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R、SBP 和DBP 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等心功能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等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本文研究主要将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用于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但是在使用期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使用前期应确保药物处于小剂量情况,并缓慢增加药物的使用剂量。②不应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收缩功能障碍性左心衰竭患者,尤其是那些心律较慢的患者而言用药需谨慎。③严重阻塞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禁止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④由于每个个体的敏感性和耐受性相差很大,因此,在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时应密切注意患者用药后药物的不良反应,注意心率、血压和心功能的变化,并根据患者用药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7]。
综上所述,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期间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治疗方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各心脏功能指标,有效预防左心室重塑并进一步改善心脏功能指标,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使患者能够尽快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