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工地安全生产薄弱环节与监管对策研究

2021-09-08项钰

安家(建筑与工程) 2021年7期
关键词:安全生产对策

项钰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安全生产事故频繁发生,无论是从人员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还是其影响都越来越严重。特别是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对各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基于此,本文依托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成因,从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角度进行研究。

关键词:安全生产;政府监督;监管问题;对策

一、安全生产监督的有关概念

(1)安全生产基本概念的解释

安全生产是指在安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消除存在的风险,将有害因素控制在可控范围内,避免人员伤亡和设施损坏,保证生产经营秩序而采取的有效措施。

(2)监管的涵义

学者和专家对“监管”一词也有不同的解释。在《微观规制经济学》一书中,志曹义将“监管”解释为公共机构和个人按照既定规则限制特定个人和经济主体活动的一种行为。在安全生产监督中,有关行政机关是政府监督管理的主体,生产单位是监督管理的对象,行政处罚是监督管理的手段,而人民生命安全是监督管理的宗旨。

(3)安全生产监督的理念

安全生产监督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社会监督。安全生产监督,是指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生产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个人进行监督管理,为保证生产主体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劳动者生命财产的安全[1]。

二、 建设工地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

(1)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施工企业履约、履职、管理的力度不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流于形式;思想上未引起足够重視,安全管理人员凑人数、兼职多、专职少,没有真抓、真管;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停留在形式教育,甚至是“书面有痕、实际没有”。总体来看,职工安全意识薄弱、夜间施工管控缺失、违章作业屡禁不止、险情应急处置能力低下等情况较为突出,安全生产基础亟待加强。

(2)监理机构未能有效履职

监理机构没有发挥应有作用,监理人员减配、少配等情况突出,没有按规定开展全过程监理、关键环节旁站,对施工单位监理力度、频次、深度不够,对监管机构、建设单位的工作指令不能严格执行。总监到场考勤的多、在岗履职的少,监理人员上班的多、管事的少,监理检查记录的多、指出问题的少,监理机构应有作用不能有效发挥。

(3)建设单位发挥首要责任未充分履职

工程建设任务重、点多面广,一方面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力量不足的情况凸显,市政工程、安置房工程1名管理人员身兼多个项目负责人的情况较为普遍;另一方面,各建设单位尤其是政府项目的相关建设主体、平台对质量安全首要责任认识不足,当前部分项目虽配备代建单位、管理单位,但建设单位的首要主体责任仍不可推卸,建设单位要靠前指挥、跟踪监督,要定期核查代建单位、总包、监理的履约履职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属于合同范畴的要严格按合同予以处理,属于违规行为的要及时报告行业主管部进行处罚。

i4 j行业监管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以本人所在滨江区为例,目前,全区质量安全监管部门一线监督人员共计10名,仅分为5个监督小组。今年以来,全区工程规模体量再创新高,监管要求持续提升,文明施工管理任务日益加重,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虽自今年年初起我区创新监管手段,在全区工地范围内全面推行“一码通”智慧监管模式,但总体来说,监督机构仍处于单兵作战的状态。工地实际监管中“行业主抓,基层主管,部门协管,各主建设主体(平台)齐管”的工作局面尚未有效形成,同时监管机构力量不足、手段不够的现象也依然突出。

三、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的有力手段

1、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企业的一般行政处罚的力度。对于政府投资项目,将根据项目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情况实行月度通报制度,各建设主体和平台、各街道要进一步压实责任,狠抓压力层层传导,全面夯实工地质量安全工作基础。

2、严格落实建设单位主体责任。建设单位要加强管理力量、强化对代建、施工、监理的履职履约管理,靠前带头管理项目质量安全。建设单位更要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实施现场与市场联动,违规行为不仅要进行经济处罚,还要上报行业主管部门以限制其市场行为,督促其履约履职。

3、强化职工安全警示教育。可以委托建筑业协会等民间组织机构实施建设工地人员安全素养提升行动,不仅针对农民工、还包括项目管理人员,开展全员培训,助推一线从业人员、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素质、意识的全面提高,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今后凡发生事故的工地,除了相应的处罚和市场行为限制外,还将责令建设单位、施工企业等开展全员封闭式、定点定时的安全警示教育培训。

4、强化属地部门联动机制。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要全员管理、全面监管,要建立有效的信息互通机制、安全管理协同制度,形成部门、主体、属地齐抓共管的合力。更要充分应用市场与现场联动机制,对于不良企业、不良行为露头就打、严肃处理,督促代建、施工、监理履行职责,落实隐患排查治理,消除事故风险,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5、借助外力增强管理能力。主管部门、建设主体、属地街道和平台可通过聘请专家、委托机构等多种形式增强管理力量、提升管理能力,进而加大检查频率、检查力度、检查深度,实现全过程到位、关键环节不缺位,全面减少隐患风险,确保隐患及时发现、即时消除,切实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四、完善政府安全生产监管的创新举措

(一)“工地一码通”,实现“云上监管”

“工地一码通”是以项目“工地码”为载体,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设备,打通线上、线下管理应用,以企业零跑和智慧监管为核心,联通主管部门、企业组织、项目职工、社会公众,形成的多维工作管理系统。

1、“九大功能”联结政企公众。

一码通系统全面集成政府监管、应急管理、企业管理、劳务信息、健康码、项目信息、社会评价、来访登记、投诉建议等九大功能。以应急管理为例,工地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可通过“一码通”及时上报,企业负责人、一线监督人员、相关部门均会第一时间收到报警,危机处理问题,提高工地管理效率。

2、“五色赋码”实现动态监管。

按照“一工地一码”的原则,领取施工许可证的项目可登录系统自动生成“绿码”,后续主管部门采集项目关键岗位到岗率、民工安全培训、监督检查风险评价、起重机械设备管理、危大工程管理报告、社会监督评议等信息情况,归入“最好、较好、中等、较差、最差”评价分类等级,对应“绿、蓝、黄、橙、红”给予“五色赋码”,实行差异化管理。“五色赋码”还将在重大活动期间项目管理、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工程创优评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数字赋能,提高工地管理效率

1、以“机管”替代“人管”,提质增效考勤体系。

运用“物联网+人脸识别”技术,在全区建筑工地建立关键岗位人员“刷脸”考勤制度,以机器监管替代以人监管,运用智能化管理手段,有效提升管理效率。考勤平台将工地信息与区管理平台相連,锁定考勤人员脸部信息和工作信息,实现对关键岗位人员人脸考勤实时捕捉,实时掌握工地项目管理人员到岗率。以滨江区为例,建设项目关键岗位总考勤人数1294人,957人到岗率超过80%的,占比74%,到岗优秀率比未使用该平台前增长近一倍,到岗促进作用成效明显。

2、以“天眼”替代“人眼”,实现全天候全覆盖。

采取“物联网+工地”远程监管,通过物联网可视化管理平台连接全区工地现场,施工人员进场作业和在场工作全过程一览无余。一旦发现问题,可直接联系项目负责人,通过“天眼”远程监管系统,直接对施工流程进行整改完善,工作效率为传统现场走访检查的近3倍。

(三)技术升级,确保工地管理安全

1、以“技防”替代“人防”,强基提效消防安全。

对工地用电系统进行升级,通过“智慧用电系统”全程实施安全监控。某区域用电超出限量标准,系统将会发出警报,若在限定时间内无人处理,将实施自动断电,有效减少消防安全事故。以滨江区为例,全区各个工地共设置280套用电监测系统,未发生消防安全事故。

2、以“体验”替代“听读”,强化安全生产意识。

在所有具备一定规模的项目主体单位的工程现场设置“综合体验区”,在传统“安全带体验”“灭火器体验”等项目之外,引入VR技术,让建筑从业者置身险情现场,身临其境体验触电、坠落、火灾等险情,做到“亲身参与、亲自体会、亲自体验、亲自感悟”, 牢固树立建筑从业者安全生产意识,将安全生产落到实处。

五、结语

安全事故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而且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安全生产监管需要政府部门、行业监督管理部门等各部门通力合作,形成共同管理的格局。从安全生产事故的角度研究建设工地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和加强监管的有效手段。通过引入信息技术,使技术和监管精力集中在重点监管领域,最大程度发挥对工程安全和质量关键点的监督作用,做到有的放矢,抓住关键,保障全区建设安全形势平稳。

参考文献

[1]杭州市建设管理法律法规规章选编

[2]T/ZS 0121-2020.智慧工地评价标准.

[3]T/ZS 0120-2020.建设工地“一码通”系统管理与服务指南.

杭州市滨江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浙江 杭州 310052

猜你喜欢

安全生产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