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应该如何读书

2021-09-08李怀源

阅读时代 2021年9期
关键词:图画书细节想象

李怀源

一、什么是“读懂”

读书,特别是对于孩子的读书,应该聚焦于“读懂”。很多时候,我们强调要从兴趣入手,总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却往往会忽略了一点——当你读不懂、学不会、做不对的时候,很难产生兴趣。读懂一本书,才有可能爱上这本书。读懂遇见的书,才有可能遇见阅读、爱上阅读,才能产生真正的阅读兴趣。

“懂”字有它的本质的意思,就是心里要了解情况、掌握情况,是从内心的里面来知道、来了解。“懂”肯定不只是一方面的情况,也不能只是表面的了解。读懂一本书就有了不同的含义——掌握了书中各方面的情况,这才是“懂”。

二、应该怎样来读书

第一,要静默读书。静默读书就是安静地阅读。能够自己去安静地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

那么,到底从几岁开始静默读书?我个人觉得越早越好。因为,幼儿园的孩子可以自己看图来理解;小学的孩子可以看着图,根据自己认识的仅有的那些汉字去判断、推论这本书的内容。

阅读最大的乐趣不是所有的字都认识,而是凭借仅有的数字、符号、图画,自己想象出那个意思。这才是阅读最重要的、也是最好玩的地方,而不是所有的地方你一览无余。

一本书,所有的东西你都完全理解了,那它对你来说就没有特别多的意义了。所以,我们不要把所有的所谓“阅读障碍”都给孩子扫清,这也是让他面对思维的挑战。

第二,就是静心思考。孩子读书的时候,我们尽量不要去打扰。只要孩子投入地读书了,就不要去打扰他,直到他终止了这个读书活动。这样,有利于他自己静下心来独立地进入书中的情境去思考。

三、怎样做才能读懂

人的一生非常长,每个人成熟发展的阶段不同,只要每天都在进步,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状态。学前阶段读书的时候,从熟悉一本书开始,到读故事给孩子听,到亲子阅读,这都是一种阅读行为,但还不是阅读的本质。

阅读的本质是什么?

第一层就是识别。孩子可以识别书中细节的信息。如果不能识别的话,就要教,哪怕特别小,根本不起眼:“这边有个小虫子,你看这个花,花的叶子上竟然也有一个洞,是那个小虫子咬的吧?”

一定要带着孩子去看这些细节,去识别这些细节。孩子在识别人的时候也是这样的。他一开始不可能做到人脸识别,他可能靠声音,甚至会靠气味来识别自己的爸爸妈妈。这是孩子的本能。那么,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这些抽象的图画和符号的时候,就是他锻炼本领的时机。所以,家长要有这样的提示。

还要带着孩子去识别情绪,去观察图画书中人物的表情。画家在画图画书的时候,已经通过这个小动物或者这个人的体态语言来表现内心,但还有很多家长有这样的苦恼:“我都说反话了,我家孩子竟然听不出来;我都很生气了,结果他还笑呵呵的;我都急了,他还问‘怎么了’。”也就是说,这时候的孩子,还不会进行人脸识别,他不能识别大人的情绪。

怎样带着孩子去识别呢?就是让孩子去观察书中人物的神态、表情。这也是从出生到幼儿园结束的这6年的时间,孩子读书最应该受到的训练。因为在识别的过程当中,孩子要去思考,要去辨别。

第二层就是情境化。一本书就是一个情境,是给读者营造的一个思考的情境,所以我们特别要重视情境化。一二年级的孩子要熟悉什么?要熟悉故事的情节,尤其是故事细节的进展,因为他们这时就应该读有文字的书了,文字比较少的图画书。

图画书不会因为文字的减少而降低了它的魅力,而恰恰是因為文字的减少而提高它的魅力。为什么?因为文字越简洁,它传递的信息应该越丰富。

上面讲到识别图画里的细节信息,这时候就要识别文字中的细节信息。一个故事可以分三遍来读,一遍强调它的名词,一遍强调它的动词,一遍强调它的形容词。这样,这个故事的细节在孩子的心中就变得丰富起来。

三四年级的时候,读书就要有一种代入感了。这种代入感和前面提到的代入感还略有不同:前面的代入感,是直接就想象到自己是一个里边的主角;这时候,很多孩子会在不同的角色之间选择,会站在这个角色的立场上去想一想,也会站在另一个角色的立场上去想一想,这就叫角色的体验。角色的体验,除了有情感以外,更重要的是有思考。在一件事的对与错上,他要去判断。

到了五六年级,就要探讨一些相对厚重的,和生命、和人生有关的主题。这时候,孩子们就会调动他的人生经验来思考了。

四、不同年级怎样读

低年级

在阅读《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这本书的时候,因为书中情节变化往往出人意料,所以很多关键地方教师都可以停下来,让学生想象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尤其是书的最后小甲龙跑到山顶的部分,让学生想象,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然后出示下一个画面。

相信学生一定会被感动,因为他们想不到小甲龙竟然找到了父母。一年级的孩子对父母有着强烈的情感依赖,当他们看到这样的场面的时候,一定能把小甲龙想象成自己。

其实,整个故事孩子都会把自己想象成小甲龙。这样的处理是为了让学生联系生活,感受故事中的温情。

通过这本读物,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图画书之所以给孩子带来无尽的乐趣,关键是能带来视觉冲击和无穷的想象。但是,想象要以看懂图画内容为基础。所以,教师在用图画书讲故事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地看画面。

图画语言是学生天生的语言,他们很容易看懂,甚至很容易发现细节。

图画书的阅读,阅读画面要重于阅读语言。让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情绪的渲染、思维的历练,是阅读图画书的主要目的。

中年级

以《亲爱的汉修先生》为例,谈中年级的阅读。

在班级读书交流的时候,我们可首先设计这样的问题:“书的作者是谁?哪国人?”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懂得读书其实是和作者交流。对作者的基本了解也是了解故事背景的一种方法,有利于理解书中的一些内容。

然后提问:“这本书中有哪些人物?你最喜欢谁?说出你的理由。”

通过学生汇报,梳理出文章中的主要人物;通过说喜欢谁,了解学生对这本书的理解程度,看他们是如何看待书中人物的;让学生说理由,就是通过书中的某些情节证明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把感受最深的地方说出来。

与学生进行交流:“书中最让你难忘的是什么?可以是高兴的、悲伤的、痛快的、遗憾的、好玩的……”

学生会选择不同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汇报,这样可以丰富每一个学生读书的感受。同时,通过这样的汇报交流,还可以完成对整本书的梳理。

接下来是探究细节,教师可以抓住几个重点段落进行设计。

比如,这本书的结尾是这样写的:“我觉得悲伤,同时也感到很欣慰。”作者为什么这样结束这本书呢?通过这样的追问,让学生从整本书的角度思考作者成长的心路历程。

高年级

班级读书会的开展需要经历很多个阶段,有时候可以按照章节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有时候可以按照人物进行阅读,然后再回归书的整体进行交流和讨论。

例如,开展《草房子》的读书交流,适于在通读整本书的基础上,按照人物进行交流。可以将一个人物或两个相近的人物放在一起进行交流。比如,“秃鹤”和“西马”这两个人物,有很多相似之处,让学生先说出对这两个人物的印象,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他们名字的由来,然后根据自己的推测,看看作者为什么给这两个人物起这样的名字。通过这样的探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人物的性格。

最后,围绕“两个人物身上哪里最让你感动”进行交流,理解“尊严”和“责任”的含义。

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文中的空白处进行阅读交流。《草房子》这本书中每章节的每个部分只用“一、二、三”来划分,让学生给每一部分命名,锻炼学生概括的能力,同时有利于对情节的整体把握。

责编:何建娇

猜你喜欢

图画书细节想象
第一本图画书
图画书
快乐的想象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低年级写话,不妨从图画书入手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细节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