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IM+项目载体”课程体系开发及信息化案例库应用研究

2021-09-08刘芳语卫芃宇伍川生冯晓利叶卓

中国新通信 2021年14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

刘芳语 卫芃宇 伍川生 冯晓利 叶卓

【摘要】    本文从BIM的综合性内涵和应用现状如手,以理论和实践教学构建“BIM+项目载体”实训体系框架。以四川现代职业学院建筑工程专业群为实施载体,从校本特色出发,研判该课程体系的构建意义,挖掘数据、梳理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等,以期对建筑信息化实训教学和信息化案例库的完善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    建筑工程专业群    项目载体    信息化案例库    课程体系

BIM的全称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从狭义层面讲,BIM的核心是三维模型中的数据。从广义层面讲,BIM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目前,土木建筑行业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为适应行业发展,实现建筑工程专业群人才培养与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发展,将BIM技术相关内容融入专业群理论与实践课程中,对现有课程体系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BIM+项目载体”实训体系研究不应仅限于在既定证书课程中融入X证书的技术技能考核标准,而是根据现有专业课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统筹规划和深度植入。聚焦行业动态,以动态产业链需求为导向及时研判、审视和调整实训课程体系,重点突出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

一、BIM技术的综合内涵与应用现状

近年来,各行业管理模式处于转型升级时期,在装配式、BIM技术的推动下,我国土建行业也需转变传统的粗放型经营模式,紧跟市场需求,在同质化竞争中寻求专业发展道路。目前BIM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和管理中,但其在高职教育领域的推进相对滞后,教育改革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仍任重道远。2020年,四川现代职业学院正式更名“土木建筑专业群”为“建筑工程专业群”,含建筑室内设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四个专业,装配式建筑智造技术专业前期研讨已基本确定,特色化核心专业需进一步完善。目前,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于专业基本功扎实、熟知建筑信息化管理技术,立足施工一线、实操能力强的应用人才。建筑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在于精通BIM技术,X证书技能考核标准公布前,高职教育普遍讲BIM技术局限于建模,未能跳出一般性思维模式。以试点为契机,聚焦行业动态,寻求教育思维突破,BIM不限于招投标、设计、施工、运维周期中的建模技术,更是信息更新、共享管理、资源应用的理念,合理运用BIM技术,需从第一门接口课程入手,植入创新思维教育,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和尝试。

二、“BIM+项目载体”课程体系开发及信息化案例库的建设意义

结合我校建筑工程类专业教育现状和特点,BIM技术融入的第一步是调整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勘察测量、施工组织、监理、概预算等基本技术必须夯实,于规划、管理中强调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BIM+项目载体”课程体系的建设中遴选接口课程和典型实训项目,建立课程之间的纽带式传递方式,运用BIM技术将建设周期中数据、过程和资源进行整合,以期实现“建筑—结构—环境模拟—工程造价—施工管理”等多专业共享集成。“BIM+项目载体”课程体系的运行基础是虚拟仿真平台的建立,让学生和企业参培人员实现时时、处处、人人自主学习,以工具教育为切入点进行管理技术教育,是创新教学模式的关键步骤。以往建筑工程类专业实训课程中,建筑的表达以线条构件的信息为主,配套实操、工程观摩受限程度较大,BIM实现建筑信息的3D展示,将信息的传递可视化,即使不在建筑工地,也能通过软件模拟到接近真实的建造场景,让学生能整体的了解建筑的施工过程。传统教学以图纸讲解、施工现场学习为主,没有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便利,信息化案例库的建设有利于建筑工程类实训教学的改革,直观泛在线学习,更利于教学中突破重难点,提高实训效率。

三、运行问题

2019年至今,我校“BIM+项目载体”课程体系教学已从起步阶段过渡到建设阶段。运行发现,课程编排滞后、师资匮乏等现象仍然存在,BIM实训室平台建设仍需进一步完善。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现阶段的人才培养的目标大都是培养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操作型人才,培养侧重于要求毕业生能熟练准确地编制与审核工程造价,同时具备现场的施工管理、成本核算的能力。但是,面向建筑业体制机制改革和转型升级的需求不断增强,工程造价信息化稳步发展,专业教学已滞后于行业发展。如《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课程都使用的是二维平面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度提升困难,难以做到直观教学,让学生在立体的空间中感知内部结构。缺乏结合工程实例的多学科教育,缺乏结合工程实例的创新能力教育,系统性建构不足,各专业关键接口点不清晰。

四、建设对策

4.1 调整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参考借鉴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BIM师资队伍的建设模式,采用“人员互聘+项目互助+能力互提”的策略,鼓励骨干教师参加行业交流或学术会议、及时引进先进教学理念,定期安排年轻梯队的教师参加相关培训,聘请或引进行业精英人才来校或在线传授工程咨询,有计划地培养BIM技术实际教学指导教师,逐步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4.2 调整“BIM+项目载体”实训体系

BIM技术平台为基础,由创新活动连接,搭建理论和实践两大支柱教学模块(图1)。首先,根据各专业现有专业课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植入式教育,以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为例,梳理BIM建筑信息化内容的接口课程(图2)。深化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专业课程的设置,开设与建筑工程专业群职业岗位相应的实训教学模块,建立独立的教学标准与考核制度。其次,建立技能实训平台,整合完善原有的实训资源,突出真实的职场氛围,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与合作企业共建校内外专项技能实训基地,让学生在仿真的职场环境和实际施工现场进行实训,培养学生从事各专业所必备的专项技能。通过直接在施工现场进行的顶岗实习,让学生完成实际工作过程,从而形成职业综合技能。再次,在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中强化BIM的实际运用,充分利用BIM技术平台,结合顶岗实习过程中工程项目现场中所看到的施工情况,进行优化设计施工方案的拟订。以实际项目业务案例为主线,以任务为驱动,进行团队实战。整个体系的设计遵循螺旋式教学模式,由单项技能到综合技能,实现BIM技能的累积与提高。

4.3 构建“BIM+项目载体”创新创业体系

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开展基于BIM设计的行企业大赛,改革传统的老师带学生模式,以BIM社团为平台,推进老生带新生,跨年级开展基于BIM技术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协同作业不仅有助于选拔参赛选手,更有助于选手完善知识结构,实现专业知识与设计思维的有机地结合,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进一步实现全年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结论展望

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在推行BIM(X证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初步梳理了“BIM+项目载体”体系的建设对策。基于BIM技术的理论课程、实践教学、创新教育的课程体系,应紧跟行业发展,在今后的專业教学的探索中,不断调配和完善各项教学环节。鉴于不同区域、不同条件的高职院校BIM证书的推广情况不尽相同,此项研究还需要在实践中根据各专业性质和各高校的具体情况不断地完善和补充。

参  考  文  献

[1] 郭天平.“双高计划”建设视域下高水平教师队伍分类管理培育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9,08:66-70.

[2] 周磊.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BIM技术课程体系探究[J].科技资讯,2019,01:163-165.

[3] 饶晓文.基于BIM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大众科技,2017,09:80-82.

[4] 何善能.融合BIM技术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05:249.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应用型本科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重构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多元教学模式在环境工程课程体系的应用
1+x证书下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重构探析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数字化融入飞行器制造技术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职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构建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马斯洛动机理论的高职软件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