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鱼海棠》的影视形象 对传统意象的继承与发展

2021-09-08王怡

青年文学家 2021年23期
关键词:大鱼海棠鲲鹏仙境

王怡

《大鱼海棠》作为一部优秀的国产动漫作品,讲述了掌管海棠花生长的少女椿为报恩,而努力复活人类男孩鲲的灵魂,在本是天神的湫的帮助下与彼此纠缠的命运斗争的故事。影片中对于人物形象“鲲”的诗意诠释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成为了中国动画电影总体美学意境营造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

一、“大鱼”传统的意象内涵

大鱼这一角色贯穿了影片的始终,作为线索式的人物出现。大鱼的形象在以往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展现,而男主的名字“鲲”也直接点明了形象与内在的联系,传统文学中的“大鱼”多指的是“鲤鱼”或是“鲲”,而“大鱼”在动画中的形象则更像是鲲和鲤鱼的结合体。因此,从“鲤鱼”和“鲲”这两个角度对大鱼整体形象展开探讨,具有一定的合理成分。

传统文学作品中的大鱼形象,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鲲,关于鲲的形象,最早见于《庄子》,《庄子》中记载:“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这里鲲被定义成一个“巨大的鱼”的形象,在其后的许多诗词作品中也多有出现。鲲的形象一般被视为“自由”“博大”“变化”的象征。杜甫曾在诗句中写道:“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用鲲鹏来表示变化的多端与奇幻,此诗写于安史之乱之后,这场战乱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转变,也给知识分子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阴影,但安史之乱后的现实并未改变杜甫的忠君恋阙的心,却也流露出了一种迷茫的情绪。前途未卜,不知何去何从,这里的“鲲鹏”既是杜甫心中善于变化物的实体化,又是他心中对乘风破浪梦想的美好寄托,希望能像鲲鹏一样,扶摇直上,自由自在。而李白的诗句中也曾出现过“鲲鹏”的形象,如在《赠宣城赵太守悦》中,李白曾写道:“溟海不振荡,何由纵鹏鲲。”将友人誉为“鲲鹏”,比作乱世中的英雄,是对友人的鼓励和劝勉,颇有一种豪迈之情。还有许多文学作品出现过对“鲲”形象的运用,大多数是围绕着自由变化与博大的主题,这里不再赘述。

除了鲲的形象,《大鱼海棠》中大鱼的形象还易与鲤鱼建立联系,中国古代关于鲤鱼的意象亦有很多,大致分为几种:

信使,古文常以鲤鱼代指书信,这里鲤鱼的作用就相当于信函。相传,“商末姜子牙垂钓渭水获鲤鱼,剖之,见一书信”,预言他将受封于齐地。后果真应验。“鲤鱼”因此成为书信的代称,以至到了唐代还有仿制的鲤鱼型信函。关于鲤鱼成为信使的原因,有传说是由于鲤鱼游速极快,可以飞越湖海,像信使一样来到友人的身边,这样的说法这里不细考证,但鲤鱼是信使的意象确实流传至今,而且广为传颂。

仙境之物,鲤鱼在很多关于仙境的描绘中都有出现,例如,明朝诗人张含的诗句“锦鲤不妨仙客跨,白鸥须望主人回”里,鲤鱼就成为了仙人的坐骑;在宋代诗人李德馨的诗句“炼丹道士老无寐,跨鲤仙人去不来”中,鲤鱼同样被描绘成了仙人的坐骑。在《西游记》中,鲤鱼作为观音菩萨莲花池中的神物,可以幻化成作威一方的大王。在这些文学作品中,鲤鱼都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仿佛它出现的地方即为仙境,它所身处的地方总有一种玄远莫测的感觉。

超越的象征,自古以来就有“鲤鱼跃龙门”的说法。因此,鲤鱼时常被看作是超越的象征鲤鱼跃龙门的传说,最早可以追溯到《三秦记》:“龙门之下,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鲤鱼乘风破浪,由江流处越向龙门,最后成为龙飞向天空。后来鲤鱼跃龙门的内涵不断地扩充,多用在科举考试的士子之上,主要表达主体的超越之意。主体完成了对自身的超越,超越了形态,从外在形态,到内部阶级,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升级,这个意象被后来的许多影视作品所借鉴,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普遍性和共识性。

除此之外,鲤鱼还与婚姻或配偶有关联。鱼作为一种寻常可见的动物,它们与人类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已经在不自觉中,染上了人类的生活印记,由此产生了独特的文化意味。对于这方面的研究,闻一多先生從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在《神话与诗·说鱼》中指出:“鱼是匹偶的隐语,打鱼、钓鱼等行为是求偶的隐语。”婚姻是人生第一大事,这在我国古代的礼俗中表现得非常清楚,不必赘述。在古代,把一个人比作鱼,在某种意义上,差不多就等于恭维他是最好的人。而在青年男女间,若称其对方为鱼,那就等于说:“你是我最理想的配偶!” 孙作云先生的说法类似闻一多先生,《<诗经>恋歌发微》以民俗学的视角来分析鱼意象的隐意:“因为古代男女在春天聚会、在水边祓禊唱歌,即景生情,因物见志,所以在诗中往往用钓鱼、食鱼来象征恋爱,导致成为一种专门性的隐语。”闻一多在《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中又说:“以烹鱼或吃鱼喻合欢或结配。”《卫风·硕人》写庄姜出嫁的盛况,最后一章连用拟声拟态的叠词,对鱼加以歌咏:“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以此来表达对庄姜美满婚姻的祝愿。因此,鲤鱼具有一定的姻缘意象。

二、“大鱼”传统意象内涵的影视化应用

通过观察、梳理鲤鱼和鲲在文学中的传统意象,不难发现,《大鱼海棠》中的大鱼意象对传统内涵多有借鉴之处。更确切地说,《大鱼海棠》中的“大鱼”是在承接了传统大鱼形象内涵的基础上,与导演审美理想和表达目的的有机融合。首先,《大鱼海棠》中虚构出来的海底世界,实际上是对鲤鱼是仙境之物的延伸,鲤鱼是仙境中出现的神物,在传统文学中原本就带有神秘色彩,而《大鱼海棠》中的幻想世界恰好印证了这一传统:鲤鱼生长的环境是理想的仙境。《大鱼海棠》的故事从一条来自海底世界的鲤鱼开始,带着观众从现实世界逐渐走入幻想世界,在情感上更容易接受电影中“海底仙境”这一概念。其次,《大鱼海棠》中的大鱼,还有超越之意,其中的超越围绕“拯救”展开。男主鲲是一位善良的人类男孩,在救人之后牺牲,这是第一次拯救;女主椿为了拯救男主鲲,不惜破坏自己世界的法则,给全族人招来灾难,这是第二次拯救;爱慕椿的湫又为了救女主椿不惜牺牲自己,形成了第三次拯救。全片中的主人公看似都是为了他人,但实际上都是为了一个目标:甘愿牺牲自己,用自己去拯救他人,他们在牺牲自己的过程中,完成了对自身的超越。这和鲤鱼跃过龙门后幻化成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鲤鱼逆流而行的时候,它已经完成了对更高理想追求的使命。影片中几位主角舍生取义,纷纷用实际行动感动了大家。最后,海棠与大鱼一起回到人类世界,湫依然守护着大海。纵览全片,导演想用宏大的叙事构建一幅超越种族和爱情的救赎与成全,巧妙地将“超越”的概念不仅仅局限于“鲤鱼成为龙”,而是从一个更高的角度出发,探讨感情的超越。影片中刻意将大鱼的形象修饰,变成了一条带着翅膀,飞向天际的“神鱼”,仿佛一直在诉说:你为何在这里,又将去向何方?隐含着导演想要展现的影片意义。

最后,回到鲲的原始意象,大鱼是从人到鱼,从小到大,最后又从鱼到人,经历了几次转化,终于和女主椿走到了一起。影片唯美的风格看似与鲲的磅礴大气、游离于九天之外的形象相去甚远,但鲲所代表的自由的精神,却成了影片深藏的内核。影片中的鲲转化自如,追求和向往自由,是对鲲原文形象的借鉴。

三、结语

《大鱼海棠》是一部优秀的国产动画电影,它的优秀之处不仅在于导演对于电影手法、传统文化以及剧情的考量和打磨,还在于其中对于传统意象的继承和发展。影片尝试着将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与商业市场相结合,中华传统动画中那种若有若无、似是而非的意境在《大鱼海棠》中表现得十分贴切和柔和。影片中对意境的塑造并非以往导演对中华传统形象的生搬硬套,而是在迎合现代观众审美的基础上,有意地在塑造一种专属于电影的传统审美意境,将传统意象与动画形象有机结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意象内涵,为观众展开了一幅带有传统文化特征的唯美画卷。虽然在此作出的改进尚且不足,有些内容的设计也差强人意,但为中国式电影美学作出了尝试和努力,值得后来的动画电影借鉴和学习。

猜你喜欢

大鱼海棠鲲鹏仙境
盛夏,享一场浪漫的“仙境”之旅
奇瑞瑞虎8鲲鹏版
茶山仙境
国产“大运”名鲲鹏
“大力鲲鹏”运-20
怜他世上鲲鹏小,欲踏千峰渡北溟——赏析郑力风光诗
漫步在冬日仙境
《大鱼海棠》:国产动画电影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及美学风格
《大鱼海棠》在日本获赞(观察)
《大鱼海棠》的误解和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