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楚辞对汉代大赋的影响

2021-09-08陈曦

青年文学家 2021年23期
关键词:辞赋体式楚辞

陈曦

“楚辞”作为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之一,它的产生注定了其与中国文学难以割舍的渊源。楚辞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表达了以屈原等为代表的文人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历来受到后世文人的推崇,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沃的土壤。早在汉代,人们便已经关注到楚辞的价值,东汉时期王逸就表示:“自终没以来,名儒博达之士,著造词赋,莫不拟则其仪表,祖式其模范,取其要妙,窃其华藻。”可见当时的文人已经注意到楚辞,并有意识地对其表现手法、艺术结构,以及语言等方面进行模仿。南北朝时期的刘勰也在其《文心雕龙》中多次提到,后世文人对楚辞的借鉴。可见,楚辞对后世文章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汉代与屈原、宋玉等人所处时代相去不远,经济繁荣,国家稳定。据《史记》记载:“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若不逢水涝、干旱,则府库有余,人均能自给自足。同时,在大一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下,汉代文人的眼界与心胸开阔,汉代大赋正是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汉代文人在创作中自觉学习前代的经典,而楚辞兼之风雅,自然成为汉代文人学习的榜样。刘勰曾在总结汉代文学时表示“灵均馀影,于是乎在”,虽历经百世“而大抵所归”依旧可以说是“祖述《楚辞》”。刘勰所说清晰地表述了楚辞与汉代大赋之间存在着不可磨灭的联系。而本文则试从屈原的具体作品来阐释楚辞对汉大赋在内容、体式和语言方面的影响。

一、楚辞在内容上对汉大赋的影响

屈原曾在楚怀王客死秦国之后,为了表达对怀王的思念写了一篇文章。文章主要通过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对比,凸显楚国内部环境的优美,从而达到招来楚怀王亡魂的目的。在描写楚国内部环境时,又突出描写宫殿的华美、服饰的奢华、姬妾的艳丽、美食的精致和乐舞的繁盛等内容,而这些内容在汉大赋中也随处可见,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屈原在这部作品中对宫殿的描写,“高堂邃宇,槛层轩些。层台累榭,临高山些。网户朱缀,刻方连些。冬有穾厦,夏室寒些……蒻阿拂壁,罗帱张些。纂组绮缟,结琦璜些”,只是运用了不到百字,粗略地写出地理环境、宫室布局以及宫殿内的装饰等。而在班固《西都赋》中描写宫室则不仅包含了上述内容,并且对屋室内的墙壁、装饰等大肆铺排:

其宫室也,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据坤灵之正位,仿太紫之圆方。树中天之华阙,丰冠山之朱堂。因瑰材而究奇,抗应龙之虹梁。列棼橑以布翼,荷栋桴而高骧。雕玉瑱以居楹,裁金璧以饰珰。发五色之渥彩,光焰朗以景彰。于是左墄右平,重轩三阶。闺房周通,门闼洞开。列钟虡于中庭,立金人于端闱。仍增崖而衡阈,临峻路而启扉。徇以离宫别寝,承以崇台闲馆,焕若列宿,紫宫是环……

前唐中而后太液,览沧海之汤汤。扬波涛于碣石,激神岳之嶈嶈。滥瀛洲与方壶,蓬莱起乎中央。于是灵草冬荣,神木丛生,岩峻崷崒,金石峥嵘。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轶埃壒之混浊,鲜颢气之清英。骋文成之丕诞,驰五利之所刑。庶松乔之群类,时游从乎斯庭。实列仙之攸馆,非吾人之所宁。

大到山川草木,小至鸟兽虫鱼,洋洋洒洒,无所不包。无论是从字数还是对宫殿的具体铺叙上都显得更加宏大,具有“苞括宇宙,总览人物”的独特风格。

此外,屈原在作品中运用一些神话中的人物和故事来表达他的情感,如“长人千仞,唯魂是索些”“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是以《山海经》中“大人之国”的典故,以及“日出于扶桑之木”的典故来衬托外部环境险恶。这些意象的运用在楚辞中随处可见,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汉大賦作家的青睐。如王逸在《鲁灵光殿赋》中一段对鲁灵光殿上雕画的描绘,“五龙比翼,人皇九头,伏羲鳞身,女娲蛇躯,鸿荒朴略,厥状睢盱”,就运用了上古时期伏羲、女娲等神话人物。这种例子在汉代大赋中随处可见,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表明了楚辞在内容上对汉代大赋的影响。

二、楚辞在体式上对汉大赋的影响

屈原在作品中还有意识地将要描写的事物按照空间顺序进行排列,例如作品中描写楚国外部环境险恶时,分别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以及天上地下的顺序来表现外部环境的险恶,后指出其“不可以托些”,之后再按照宫殿、服饰、姬妾、饮食和音乐的顺序来描写国内环境之美。这种排列方式在汉大赋中也是十分明显的。例如上文中提到屈原对宫殿的描写,按照空间顺序,由远及近、由下至上地叙述了宫室的高大幽深,其周环境的险峻,建筑的华美等。同样在《西都赋》中,班固在描写西都地形时也先叙述其地理“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而“右界褒斜陇首之险,带以洪河泾渭之川”;其次描写其周边“其阳则崇山隐天,幽林穹谷……西郊则有上囿禁苑,林麓薮泽,陂池连乎蜀汉”,也是通过空间顺序,只是在描写上较屈原更为细致而已。

此外,汉代大赋在结构上还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便是“主客问答”。所谓“主客问答”就是通过虚构人物进行对话的方式来引起下文。例如,司马相如著名的《子虚赋》和《上林赋》就是通过虚构的“子虚”“乌有先生”和“亡是公”的争论,引出天子狩猎之事,并大肆铺排,最后写出天子的怅然悔悟,从而达到讽谏的作用。而汉代大赋的这个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则是受到了楚辞的影响。屈原曾在作品中通过虚构上帝与巫阳的对话从而来引起下文,后来宋玉在《风赋》中进一步发展了这种体式,虚构楚襄王与自己的对话。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表述道:

赋也者,受命于诗人,而拓宇于《楚辞》也。于是荀况《礼》《智》,宋玉《风》《钓》……遂述客主以首引,极声貌以穷文。斯盖别诗之原始,命赋之厥初也。

赋,起源于《诗经》。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取“铺陈”之意,而自屈原起开始“纵辞骋气,远说天神,词多于意,讽喻遂隐”。因此,“受命于诗人,而拓宇于《楚辞》也”。宋玉在屈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这种对话的体式,后被汉代文人所发展,最终形成了汉代大赋“主客问答”的体式。

最后,在作品中屈原以“乱曰”的形式结尾,总结全文,从而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结构也为汉大赋所继承。虽然在结尾处总结并不是楚辞独创的,但大量以“乱曰”结尾总结全文却始见于楚辞。后来,汉代辞赋家在汉大赋的创作中对此进行了发展,形成了以“乱曰”“歌曰”“颂曰”等来总结文章的结构。

三、楚辞在语言上对汉大赋的影响

屈原的作品在语言上注重雕琢,其辞采华美,长于铺叙。班固称其“文弘博丽雅,为辞赋宗,后世莫不斟酌其英华,则象其从容……枚乘、司马相如、刘向、扬雄,骋极文辞,好而悲之,自谓不能及也”。可以看出汉代辞赋家对楚辞语言的欣赏,汉代辞赋家自觉地模仿学习楚辞的辞采,然而单纯的模仿是没有办法超越前人的,所以汉代的辞赋家们进行了各种创新。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评价云:“枚乘《菟园》,举要以会新;相如《上林》,繁类以成艳……延寿《灵光》,含飞动之势。”可见汉赋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风格,但是在整体上还是以华丽的辞藻为修饰,注重对事物的描摹,力求达到“言务纤密,象其物宜”的特点。虽然这种特点造成了汉大赋板重、堆砌的毛病,但这也体现了特定时期汉代辞赋家对楚辞语言的继承,并想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的心情。此外,在“兮”字的运用上也能看出楚辞对汉大赋的影响。在诗句中大量运用“兮”字是楚辞的一个重要特色,仅在《离骚》一文中“兮”字就出现了187次。而这在汉大赋中也有体现。例如,扬雄的《甘泉赋》全文内大量地使用“兮”字句,而在结尾的乱辞部分,更是句句带“兮”,可见其与楚辞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楚辞”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诗歌样式,在《诗经》之外再创新的高峰,历来为后人所推崇,不仅汉代辞赋家们学习楚辞,后世的文学大家们都莫不推崇楚辞,即使到了现代,研究楚辞的人也不在少数。鲁迅曾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价屈原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猜你喜欢

辞赋体式楚辞
对当代诗词体式改革的几点思考
辞赋神鹰银铠图序
《楚辞·九章·惜往日》校读一则
六言绝句体式概说
屈原和楚辞
绝句体式多变化
秋夜读《楚辞》
律诗篇法体式
《中国辞赋理论通史》
神仙观念在汉代辞赋家书写中的价值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