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脑出血临床治疗中施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的效果观察
2021-09-08陈明聪
陈明聪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脑出血临床治疗中施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10月院内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重症脑出血患者54例,采用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采取常规营养支持+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Hb、Alb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Hb、Alb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脑出血临床治疗中施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重症脑出血;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常规营养支持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病情危重,进展速度快,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营养支持是脑出血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予以有效且合理的营养支持能够缓解应激性溃疡、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对患者造成的痛苦[1]。本研究以2020年2~10月院内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重症脑出血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予以常规营养支持、常规应用支持+早期肠内营养方案,观察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10月院内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重症脑出血患者54例,采取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男16例,女11例;年龄51~75岁,年龄平均(61.14±5.68)岁。观察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50~74岁,年龄平均(60.84±5.41)岁。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明确脑出血诊断;格拉斯哥昏迷评分5~8分;无传染性疾病;无肠内营养应用禁忌证;家属知情同意,自愿参与。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营养方案。自制或医院配置留置饮食,比如牛奶、米汤、鸡蛋羹或肉汤等,每1L包含6.3 kJ/ml能量,碳水化合物、氮、脂肪分别187.5 g、15.0 g、83.33 g;初始40~60 ml/h速率经喂养泵泵入,根据胃肠道消化功能及适应能力,可逐步提升至100~125 ml/h。观察组在入院后24 h内予以早期营养方案,采取本院配置肠内营养液,每日83.6~125.4 J/kg标准,初始予以1/4,每餐递增,并在48h时增长至完全肠内营养,不足部分经肠外营养补足。营养液在使用前需加温,先从小剂量缓慢泵入,逐步加速、加量,对提升患者耐受性有帮助。两组均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Hb、Alb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以%、(±s)分别表示计数及计量资料,开展χ2检验及t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NIHSS、Hb、Alb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23.12±1.95)分,低于对照组的(25.44±2.02)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Hb(127.26±5.64) g/L、Alb(35.75±3.50) g/L,均高于对照组的(120.12±6.30) g/L、(33.10±2.37) g/L(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消化道症状1例(3.70%)、肺部感染3例(11.11%)、电解质紊乱1例(3.70%),总发生5例(18.52%);对照组消化道症状5例(18.52%)、肺部感染7例(25.93%)、电解质紊乱2例(7.41%)、非计划拔管2例(7.41%),总发生16例(59.26%)。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8.52%低于对照组的59.26%(P<0.05)。
3讨论
重型脑出血患者受伤后因体内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水平升高,导致对能量需求也不断提升,这使得肠道成为高代谢反应关键部位。脑出血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脑细胞死亡,加上高代谢反应,均加剧机体对蛋白质及脂肪等物质的代谢与分解,进一步加重机体内环境紊乱、内毒入侵,增加全身感染风险。而颅脑损伤后,交感、迷走神经兴奋,可造成胃黏膜血管痉挛收缩,引起胃黏膜损伤或糜烂等病变,加剧胃出血等并发症。
肠内营养不仅能够向患者提供营养,还可改善胃肠道功能,促进肠道黏膜完整,且经济性较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Hb、Alb均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脑出血发病后,早期肠内营养方案相对于常规肠内营养支持方案而言,在缓解神经系统损伤、对抗机体消耗方面的临床效果更好,满足人体对营养的需求,而且早期肠内营养方案因能对恢复胃肠道黏膜完整性发挥积极影响,而降低为胃肠源性的感染,进而减少并發症发生风险。
总之,重型脑出血发病后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方案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赵世君,王宝军,李月春,等.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营养指标的影响[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20,28(4):23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