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北京医院住院患者人血白蛋白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2021-09-08王志宏杨子贤
王志宏,杨子贤,李 朗
(北京医院药学部,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北京市药物临床风险与个体化应用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医院),北京 100730)
人血白蛋白是从健康人体提取的新鲜血浆或保存期不超过2年的冰冻血浆,用低温乙醇蛋白分离法分段沉淀提取白蛋白组分,经超滤或冷冻干燥脱醇、浓缩等工序制得[1]。目前,人血白蛋白的临床使用量增大,其价格昂贵,临床上对其适应证了解不全,导致临床供求紧张、患者经济负担增大以及不合理用药现象普遍。目前,人血白蛋白已从我国基本药物目录中删除。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人血白蛋白使用指南或规范,因此,加强人血白蛋白使用合理性,不仅可以对患者的术后康复提供支持,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本研究对北京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住院患者人血白蛋白注射液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采用病例回顾的方法,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取2019—2020年我院使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的5 685例住院患者的相关数据(其中2019年2 848例,2020年2 837例),记录患者一般信息、用药疗程、用药前的血清白蛋白水平、用药剂量和使用科室等信息。采用Excel 2007及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人血白蛋白注射液的使用特点,给出合理化建议。参考药品说明书、美国大学医院联合会(the university hospital consortium,UHC)《人血白蛋白、非蛋白胶体及晶体溶液使用指南》[2](以下简称“UHC指南”),对人血白蛋白注射液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价。
2 结果
2.1 使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
5 685例使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的住院患者中,男性患者3 284例(占57.77%),女性患者2 401例(占42.23%);平均年龄为(66.6±19.3)岁,其中60~75岁患者2 319例(占40.79%),>75岁患者1 750例(占30.78%);人血白蛋白注射液总用量为453 864 g,平均用量为(79.8±94.4)g;平均用药疗程为(4±4)d。
2.2 使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住院患者的科室分布及用量
2019—2020年我院人血白蛋白注射液使用范围涉及33个临床科室,用于多学科的各种疾病,以重症肺炎、腹水、器官移植术后、恶性肿瘤、腹腔积液、外科手术术后、肾病综合征、肝功能不全和低蛋白血症等疾病为主。使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住院患者例数排序居前10位的科室及用量见表1。
表1 2019—2020年我院使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住院患者例数排序居前10位的科室及用量Tab 1 Top 10 departments and dosage of human albumin injection in inpatients of our hospital from 2019 to 2020
2.3 住院患者人血白蛋白注射液的使用剂量和疗程分布
5 685例住院患者平均人血白蛋白注射液用量为(79.8±94.4) g,最大日剂量为1 700 g,具体使用剂量分布见表2;平均用药疗程为(4±4)d,主要集中于2、3 d(2 389例,占42.02%),见表3。
表2 2019—2020年我院住院患者人血白蛋白注射液的使用剂量分布Tab 2 Distribution of dose of human albumin injection in in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9 to 2020
表3 2019—2020年我院住院患者人血白蛋白注射液的用药疗程分布Tab 3 Treatment course of human albumin injection in in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9 to 2020
2.4 住院患者使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前的血清白蛋白水平
5 685例使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的住院患者中,用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35 g/L的共1 594例(占28.04%),见表4。
表4 2019—2020年我院住院患者使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前的血清白蛋白水平Tab 4 Serum albumin levels of inpatients before human albumin inje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9 to 2020
2.5 符合药品说明书适应证的人血白蛋白注射液使用情况
5 685例使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的住院患者中,符合药品说明书推荐的7类适应证的共有1 433例(占25.21%),主要为低蛋白血症的防治(679例,占11.94%)、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443例,占7.79%),见表5。
表5 符合药品说明书适应证的人血白蛋白注射液使用情况Tab 5 Application of human albumin injec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dications from drug instructions
2.6 符合UHC指南适应证的人血白蛋白注射液使用情况
5 685例使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的住院患者中,符合UHC指南适应证的有1 090例(占19.17%),用药原因主要为低蛋白血症(679例,占11.94%),见表6。
表6 符合UHC指南适应证的人血白蛋白注射液使用情况 Tab 6 Application of human albumin injec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dications from UHC
3 讨论
通过对2019—2020年我院住院患者人血白蛋白注射液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我院人血白蛋白注射液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涉及各系统疾病,主要用于胸外科、普外科以及泌尿外科,主要用药原因为术后营养支持;患者最大年龄为105岁,其中>60岁的患者共4 069例(占71.57%)。
3.1 参照2种标准对适应证进行分析
将我院住院患者人血白蛋白注射液使用情况按照药品说明书和UHC指南[2]的相关标准进行合理性分析,根据其推荐适应证,符合要求的分别占25.21%和19.17%。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医师将人血白蛋白注射液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307例)、高血压患者(1 374例)、贫血及重度贫血患者(694例)以及妊娠期待产患者(6例)。人血白蛋白注射液药品说明书中的禁忌证包括:(1)对血液制品以及人血白蛋白有严重过敏者;(2)尚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存在严重贫血患者,心功能不全存在心力衰竭患者;(3)肾病综合征;(4)妊娠期妇女或有可能妊娠的女性。若临床治疗需要,应在医师指导和严密观察下使用。2020年出现上述禁忌证下用药的情况明显增多,其中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289例,用于高血压患者1 248例,用于贫血及重度贫血患者666例。
在统计中发现,46例使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的患者患有慢性、急性胰腺炎。根据UHC指南[2]的规定,在非必要情况下,慢性、急性胰腺炎不推荐使用人血白蛋白。并且,仅用于血清白蛋白水平<15 g/L的危重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为15~20 g/L的患者病情危重也可以酌情使用。根据UHC指南标准,我院5 685例患者中,仅有140例(占2.46%)用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20 g/L)符合要求。
比较2种标准评价结果发现,低蛋白血症、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血液透析辅助治疗是人血白蛋白注射液药品说明书中特有的适应证。但对于低蛋白血症适应证,药品说明书中并未给出用药前具体的血清白蛋白水平范围,临床用药尺度模糊不清,以经验用药,很容易造成药品滥用,加重患者的治疗和经济负担。
3.2 人血白蛋白注射液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
我院人血白蛋白注射液使用人群跨度很大,年龄最小的为早产2周内的男性患儿,年龄最大的为105岁的老年患者,主要为>60岁的患者(4 069例,占71.56%)。老年人在自身机体功能衰退的情况下,其生理、心理以及药物代谢等将出现常规变化,并伴随多种内分泌疾病的存在,多种药物联合应用,不良反应出现概率增大[3]。对于新生儿以及早产儿,主要是以营养的角度考虑,应通过肠外营养或胃肠内营养的形式提供患者所需的能量与营养底物,而不是输注人血白蛋白。人血白蛋白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过敏样反应、热原样反应、精神障碍、肾功能损害、喉头水肿、消化道出血和凝血系统的改变等[4-5]。老年危重症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病情程度及康复预后密切相关,血清蛋白水平是预后恢复的重要指标[6]。此外,2020年使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的住院患者中,有4例为妊娠期患者。目前妊娠期患者临床使用人血白蛋白的安全性尚未验证,可能会导致人血白蛋白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升高。由于人血白蛋白的特殊来源,理论上其仍存在传播病毒性疾病与变异型克雅氏病的风险。因此,对老年和小儿患者使用人血白蛋白,需要考虑各种安全性因素,密切关注不良反应,特别是患者有肺水肿、高血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严重贫血和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时应避免使用。
3.3 人血白蛋白注射液临床不合理使用情况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目前人血白蛋白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维持血浆渗透压,加快术后愈合,大多作为营养支持剂直接补充血清白蛋白的含量。但根据循证医学研究结果,使用人血白蛋白仅是暂时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对于促进术后患者康复以及减少并发症出现并无明显证据。相反,大剂量输注人血白蛋白有可能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造成人血白蛋白渗透到组织间隙,加重水肿。
我院人血白蛋白注射液多用于恶性肿瘤、外科术后、老年和危重症患者。然而,由于肿瘤患者大多处于快代谢状态,体内葡萄糖以及蛋白质的消耗很大,糖原合成速率增加,脂肪分解加快。根据糖脂能量水平标准,恶性肿瘤患者出现营养不良很有可能是能量消耗过高所致[7]。后期肿瘤患者的过度营养治疗,会加重本身营养不良状况,造成生活质量持续下降。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可以选择肠内或肠外营养制剂,根据患者肾功能对营养制剂中的氨基酸进行筛选,还可以添加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不建议采用大剂量人血白蛋白作为营养支持[8]。由于老年患者自身代谢减弱,基础疾病多,在使用人血白蛋白期间更容易出现皮疹、高热和溶血性贫血等不良反应[6]。外科术后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现象,大多数是由于术后早期处于高代谢状态,自身的能量及氮源摄入不足,可以通过适合的营养物质配合患者自身情况,选取ω-3不饱和脂肪酸、糖原及其氨基酸制剂。部分外科术后及外伤疾病患者,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大剂量输注人血白蛋白会增加组织间隙水肿的风险,对于术后康复无益,反而会造成器官灌注能力降低,导致患者氧供失衡,出现不必要的并发症[9-10]。根据UHC指南,人血白蛋白用于低蛋白血症时,仅用于血清白蛋白水平<15 g/L的患者,若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为15~20 g/L,可以根据病情个体化用药。
在临床上,部分医师将人血白蛋白作为常规营养补充剂,用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功能[11]。但是,由于人血白蛋白中缺少人体必需氨基酸色氨酸,并不能准确达到上述效果。并且,人血白蛋白的半衰期为15~20 d,无法在短效达到营养支持的目的;且其中的微量α-1酸性糖蛋白还可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可能诱发相关并发症[12]。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将人血白蛋白从基本药物目录中删除,UHC也给出了同样结论,人血白蛋白不作为蛋白质的营养补充来源[2]。
综上所述,目前我院人血白蛋白注射液的使用范围广,用药原因不明确,以经验用药为主,需结合相关指南推荐与临床情况整体判断,加强对人血白蛋白注射液适应证、禁忌证和用法、用量等的认识。同时,结合院内信息系统,对开具不合理医嘱进行提示,完善临床使用人血白蛋白制度,促进人血白蛋白的合理应用,以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减轻经济负担,使目前该药紧张的市场供求关系得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