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六位一体”强化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讨

2021-09-07庞荣

大学教育 2021年7期
关键词:六位一体路径探讨

庞荣

[关键词]高校党校姓党;六位一体;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讨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他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2019年12月,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特别强调要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定期开展教师思想政治轮训。开展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成效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课题。

一、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涵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时代性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教师要把握人类社会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全面客观认识中国和外部世界;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将个人理想追求融人国家、民族事业;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将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这些要求为高校开展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对教师加强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教育。2019年,教育部在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系列文件中指出,要坚持用思想铸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引导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综合相关文件、会议精神,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成果的学习教育,尤其是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推动教师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二是开展“三大文化”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学习教育,推动教师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三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加强国情、党情、世情教育,通过中国特色分析和国际比较,推动教师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国和外部世界,增强爱国情感;四是开展校情校策的学习教育,推动教师担当教育责任,厚植教育情懷,积极立德树人,为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一流大学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影响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因素探讨

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是影响教育成效的两个重要方面。世界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影响人们对于知识的获得、理解、掌握和组织的因素有四个方面,即人们既有的定势、掌握的具体知识、需求状态和训练的多样性。从教育主体层面上来说,教育的整体设计(包括训练的多样性)和授课师资是影响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从教育客体层面上来看,教育对象既有的人口学特征、掌握的具体知识和对知识的需求状态是影响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

为了从教育客体层面了解高校教师既有的人口学特征定势对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的影响,笔者于2019年以D大学的教师作为调查对象,通过教师自填式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分析了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的差异性。调查发现:第一,高校教师思想政治认知情况呈现多元化特点。专业技术岗位教师的育人意识、爱国热情低于管理岗位和教师岗位的教师;管理岗位教师的素养明显低于专业技术岗位和教师岗位的教师。非党员教师对革命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原理、校情校策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认可度、育人意识稍微低于党员教师。第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认知情况呈现层级化特点。一是专业技术职务高的教师比专业技术职务低的教师更了解校情校策,但比专业技术低的教师爱校热情低一些、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弱一些,育人意识也较弱一些。这也反映出目前高校出现了一种“倒挂”现象,部分高级职称的教师在校工作时间长,但对学校归属感不够强;部分高级职称教师更关注自身发展,而忽略了育人工作,政治意识也相对淡漠。二是海外留学归国教师对校情校策的了解程度、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认可度及育人工作的重视程度稍微低一些。第三,高校教师教育需求呈现多样化特点。专业技术职务越低的教师对学习传统文化、中国历史和岗位知识的需求程度越高。管理职级越高的教师对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及校情校策的需求度更高。专业教师对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需求度最高。党员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中国历史知识和生活知识的学习需求最高。总体来说,高校教师由于工作岗位、专技职务、政治面貌、管理职级以及境外学习经历的不同,其思想政治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思想政治知识学习需求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从教育客体层面上来看,高校在开展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开展个性化教育,提高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靶向性。

三、高校开展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高校党校是高校开展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应充分发挥党校姓党的优势,切实发挥党校思想熔炉的作用。高校应在教育主体上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师资建设,从实用性、交互性、生活性方面加强多样化训练;在教育客体上,分析个体需求,提高教育的精准性,从而提高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一)强化顶层设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

高校党校在教育实践中,可强化顶层设计,探索建立"4+10+X”(构建4大教学板块、创设10个教学环节和设计x教学内容)教育模式。一是构建“坚定信念、提升素养、拓宽视野、提高能力”4大教学板块。主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以政治能力训练为抓手“坚定信念”,以师德养成教育为要义“提升素养”,以世情国情研究为重点“拓宽视野”,以岗位技能锻炼为核心“提高能力”,注重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从“大我”到“小我”多维度强化教师的爱国主义教育,系统全面地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精神品质、使命意识和实践能力。二是创设“专题报告、素质拓展、跟岗实习、媒体沟通、现场教学、案例教学、主题研讨、经验分享、专题调研、方案撰写”10个教学环节。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将“专家授课”与“学员反思”相结合,将“理论研究”与“日常实践”相结合,聚焦问题,分析原因,实现知识性与引导性、政治性与学术性、趣味性与思索性的有机统一,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三是设计“x”教学内容。在设计具体课程内容时,注重宏观与微观的统一,使内容既能体现宏观层面的组织要求,又能体现教师的个体需求。通过实施"4+10+X”教育模式,可以提升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

(二)加强师资建设,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性

课程思政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化水平,而课程师资是影响课程思政质量的重要因素。高校党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利用校内学科资源,建立一支专兼职教师组成的队伍。高校拥有丰富的学科资源,高校党校可充分利用自身高校的学科优势,选聘、培育一批优秀的课程思政教师,如选聘马克思主义学科、历史学科等社会学科的知名专家、学者作为党校兼职教师;与教务处、教师工作部协同,以课程思政项目为依托,培育课程思政教师,将课程思政优秀教师纳入党校师资库等。二是开展校外合作共建,拓宽师资选聘渠道。一方面,高校可与全国其他党校(行政学院)开展合作,聘请校外党史专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师团成员授课;另一方面,也可充分利用全国红色教育资源,建立现场教学基地,通过合作共建等形式,扩大师资选聘视野,以高质量的师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化水平。

(三)坚持问题导向,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性

为了避免空洞的说教降低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成效,高校党校可强化建构式教育,将党性教育与中心工作相结合,鼓励教师以问题为导向,主动建构知识,根据自身的经历和兴趣爱好,形成适合个人的知识获得方式,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性。一是加强案例教学。通过“确定主题一草拟提纲一分工调研一集体讨论一案例撰写”五个环节,推动教师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如针对干部,开展“管理:身份的转变、意识的培育与能力的提升”案例教学,重点加强管理疑难问题分析;针对党支部书记、入党积极分子和各类高层次人才,开展“党史重大事件研究”案例教学,对我党历史上的相关重大事件进行梳理分析,仔细体会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发展中的责任意识与生存智慧,并总结其对当前党建和国家社会建设的启示,以达到以史鉴今的目的。二是开展专题调研。鼓励教师结合理论学习和对校情校策的认识,基于问题诊断、策略改进、反思行动三个环节,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专题深度调研,聚焦管理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或盲点问题,结合培训感悟与收获来撰写建议方案。

(四)强调双主体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交互性

激发、鼓励教育对象发挥主体性与能动性,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有效路径。高校党校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理念,着力加强教师的主动参与和自我教育。一是开展经验分享。组织教师以叙事的方式,分享彼此在管理、教学和研究过程中的成败得失,以分享经验、诊断问题、剖析理念和反思评点四环节提出改进的策略及方法,相互学习、共同借鉴。二是开设主题研讨环节。让教师参与主持和提问,推动其与授课教师之间的互动与对话交流;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国教育大会”“党的教育思想”等主题,开展专题研讨,鼓励教师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与建议等,通过多种方式倾听教师内心的声音,并适时对教师进行教育引导,在和谐交互的氛围中实现心灵的融合,以达到共同受益、共同提高的目标。

(五)融入日常活动,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性

为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高校党校可加强“场境”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师日常生活和岗位实践中。如可以强化“跟岗实习”环节,组织学员立足自身岗位,以正式和非正式的方式深入现场,参考本岗位的领导或同事的做法,通过文本分析、观察记录、岗位实践等方式总结教学管理经验,提出工作改进的策略及方法。加强与媒体的沟通,聚焦问题,设置情景,通过案例撰写、现场通报、媒体应对和专业评点四个教学环节,在模拟的情景中提高教师应对媒体的能力。开展现场教学,关注革命先烈的生活场境,开发红色教学点,重走红色路线,增强学员的感官体验,使学员在追寻红色足迹的过程中,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坚定理想信念。此外,还可以组织教师现场考察、了解地方经济、文化、企业、教育和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成就与创新模式,加强教师国情国策和爱国主义教育等,通过“生活场境”教育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六)分析個体需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精准度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成效。高校党校可借助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加强教师个体需求分析,开展“分众式”教育。一是分析教师的多元性,突出教育的类别化。高校党校可举办不同的培训班次,根据班次的类别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如根据工作岗位的特点举办管理人员培训班、专业教师培训班;根据专技职务的不同可专门举办副高职称以上的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根据政治面貌的不同可举办教职工入党培训班、党外人士培训班、党员培训班;根据管理职级的高低可开设管理干部培训班、新入职管理人员培训班、青年管理骨干培训班;根据境外学习经历的不同,可举办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培训班等,通过分层分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二是分析需求的差异性,突出教育的个性化。在教师入党培训方面,可以增强爱国爱党和爱校荣校意识为重点,在课程设计时注意加大三大文化教育和国情世情教育力度,提高教师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认可度;在管理干部培训方面,可以提高政治素养和管理能力为中心,在课程设计时突出党性锤炼与管理实践;在骨干教师培训方面,可着力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加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力度;在海外留学归国教师培训方面,可加强校情校策教育和国情党情教育,培育教师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其爱国爱校意识和集体意识等。个性化的教学内容,能满足各类教师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样性特点需求,促进思想教育与自我成长的内在契合,提升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猜你喜欢

六位一体路径探讨
基层政府主导农村法治发展的路径思考
中学语文“六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刍议
新时期共青团思想引领的路径探讨
群众路线视域下高校“六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探讨
民办高校“六位一体”学生工作机制探究
当代社会进步的文化审视
陕西特色畜牧业品牌建设路径探讨
“六位一体”课程模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