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大妈一根绣花针打天下
2021-09-07俞佳铖
俞佳铖
2021年1月6日,在香港会展中心举办的“香港(中国)国际授权展”上,一名穿着民族风的大妈忙着介绍自己的藏羌绣作品,典型的“高原红”脸上,笑容自信而热忱。12平方米的展位里人头攒动,其中包括某国际品牌的代理商,他们当即和大妈签下了艺术授权的合作协议。
本文主人公
粗略一算,这份协议能给大妈带来800多万元的收益。她是谁?凭什么赢得国际大牌抛出橄榄枝?她叫杨华珍,是一名来自四川藏族村寨的64岁大妈,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羌绣的传承人。她不仅用一双巧手“复活”了这门几近失传的古老绣艺,还带领山寨的绣娘们重建家园、脱贫致富,让有着数千年历史的神秘藏羌绣惊艳世界舞台。
深山小绣娘:给他人做嫁衣裳
杨华珍的家在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一个藏族村寨,妈妈是藏族,爸爸是羌族。生活在阿坝州的女子,几乎人人都会刺绣。藏绣繁华厚重,羌绣明艳绚丽,当地流传最广的藏羌织绣则是“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和“羌绣”的合称,融合了两个民族的文化底蕴。
杨华珍的家族世代传承刺绣手艺,从外曾祖母、外婆、阿妈延续至今,绣工精湛。她有4个哥哥和3个弟弟,作为家里唯一的女孩,她遗传了心灵手巧的基因,从小就对针针线线感兴趣。5岁时,杨华珍在亲戚家看到一个布娃娃,爱不释手,回家后悄悄从妈妈的绣篮里拿了一块布料,绣起娃娃来。
初次接触针线活的杨华珍不仅浪费了布料,还戳破了小手,妈妈既心疼又生气,忍不住骂了女儿一顿。但她并没就此打退堂鼓,决定苦练绣艺,给自己做一双鞋。因家境贫寒,杨华珍从小没鞋子穿,脚丫子被扎得伤痕累累,每晚睡前都要花半个多小时挑干净脚底板的刺。
杨华珍模仿妈妈的样子,拿着针线上下穿梭,终于完成了人生中第一双属于自己的鞋。乡亲们都夸杨华珍手巧,阿妈和外婆也发觉到这个孩子在刺绣方面有天赋,决定正式传授绣艺。
十多岁时,杨华珍就熟练掌握了藏羌绣要领,绣花图案漂亮新颖,配色鲜艳和谐,成了寨里小有名气的小绣娘,不少出嫁的女子会指名请她绣嫁衣,剪鞋样。
那个年代,刺绣对于当地很多人来说,只是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绣一些头帕、围裙等,杨华珍虽然有着一手好绣艺,但也没想过把它当作一门生计。高中毕业后,杨华珍成了一名民办教师,教语文和美术。
1979年,杨华珍结婚了,丈夫冯青龙是她的小学和初中同学。“当年我刚从外地回到老家,她还没嫁人,我也还没娶,就自然地走到一起了。”回忆往事,冯青龙觉得这辈子能遇到杨华珍,是上天安排的缘分。婚后不久,两人有了儿子冯旸。
20世纪80年代,杨华珍爱上了摄影,冯青龙支持妻子,买来相机、胶卷和很多关于摄影的书。1985年,她辞去教师工作,开了阿坝州第一家艺术婚纱照相馆,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年轻时的杨华珍一直奔赴在追梦的道路上。1994年,她考入《阿坝日报社》,成为一名摄影记者。這之前,她通过刻苦学习,拿下了大专文凭。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杨华珍深入灾区,拍了很多珍贵照片,成为新华社报道的第一手资料。
地震过后,杨华珍看着很多藏族羌族同胞的家庭支离破碎,没了生活来源,非常难过,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捐钱捐物不是长久之计,有一技之长才是生存之道,她思前想后,决定重拾绣花针,带领大家用藏羌绣开辟出一条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道路。
藏羌绣守护者:指尖上的“绣花功夫”
说干就干,2008年8月,51岁的杨华珍辞去工作,带着18个平均年龄60岁的藏族羌族妇女走出大山。她拿出自己的积蓄,在成都市中心的文殊坊附近租了房子,买来材料和工具,算是有了一家像模像样的绣坊。绣坊中,杨华珍年龄最小,但手艺最精,阿姐们推她当总设计师。
酒香也怕巷子深,虽然绣品唯美精致,但她们不懂经营,也不会吆喝,生意冷清。偶尔来了几个顾客,阿姐们却“慌”了,一块绣品如何标价?不同针法的价位如何区分?她们面面相觑,全靠“瞎蒙”。杨华珍按照布料、人工等成本,估摸绣品的价位,有些热心顾客看不下去了:“你们这样卖要亏本的,绣坊撑不到1个月就倒了。”
杨华珍四处请教经营之道,了解绣品市场,给绣品定位定价,忙得团团转。然而,两三个月过去了,生意依然不见起色。绣坊的开支全靠她的积蓄维持,阿姐们开始打退堂鼓,商量着散伙。
“刚出来时信心十足,个个向家里人夸了口,现在就这么瓜兮兮地(四川方言:傻傻的意思)回去了?咱们咬咬牙,再坚持几个月。”杨华珍的压力很大,但无论有多困难,她都坚定信念,绝不放弃。她积极拓展能吸引客源的新绣品,比如小挎包、杯垫等,兼顾实用性和观赏性。
功夫不负有心人,没多久,绣坊接到了第一个大单。一名法国游客无意中看到她们的绣品,被深深吸引,马上请来一个翻译,和杨华珍谈生意。
原来,这名法国人在国外经营多家五星级酒店,想订购一批靠枕、桌布、桌旗、床罩和方巾等,订单价值38万元。
赚到第一桶金,阿姐们兴奋不已,干起绣活来劲头十足。法国的订单还没完工,一名外省的房地产老板又下了一个60万元的大单。绣坊的经营逐渐走上轨道,杨华珍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
2009年,藏羌绣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之后,杨华珍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羌绣传承人。
随着销路拓宽,藏羌绣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杨华珍终于实现了让阿姐们“自己养活自己”的愿望。但她并不满足,琢磨着帮助更多困难家庭。2011年10月,杨华珍在四川汶川县映秀镇建立“中国汶川藏羌绣传习所”,开始培训山村妇女,带动她们灵活就业。2008年至今,她先后培训了3000余人,让很多没一技之长的阿姐阿妈、残疾人士实现了“居家就业、在家致富”的梦想。
藏羌绣融入大家的生活中,地震的阴霾逐渐驱散,当地人用自己的双手“绣”出了新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杨华珍没日没夜地在绣坊忙活,无暇顾及家里,有些愧疚。让她欣慰的是,家人都十分支持,尤其是婆婆,不仅包揽了家务,还常常宽慰杨华珍:“你做的是正事,尽管放手去做,不用牵挂家里。”
为了搜集更多藏羌绣的服饰图案、样品和老绣片,杨华珍常去一些深山人家走访,有时会带上儿子。在妈妈的耳濡目染下,冯旸对藏羌绣倾注着别样的情感,从小就喜欢摆弄针线,把山里的花朵绣在衣服上,把天上的鸟儿绣在鞋子上,做出来的图案还真像那么回事儿。
经常泡在绣坊里的冯旸意识到,精通藏羌绣的绣娘大多是年纪比较大的阿婆,如果她们老了,绣不动了,这些手艺会不会失传?大学毕业后,冯旸成为一名传统文化的科研工作者,经常和妈妈交流发展和保护藏羌绣的想法,母子俩一起致力于“非遗”事业。
受妻儿的影响,冯青龙也对藏羌绣也有着一种特殊的使命感:“‘非遗就像散落在民间的珍珠,我们有责任让藏羌绣这颗珍珠重新焕发光彩。”退休后,冯青龙主动来绣坊帮忙,整理资料,开车送货,几乎一个人全包了。
时光里的匠人:征服世界的东方美
工作后,冯旸喜欢上了一个恬静美丽的姑娘,准备拿着鲜花去表白,被杨华珍“阻止”了:“咱们中国人讲究含蓄,你直接说‘我爱你,说不定会把人家姑娘吓跑,不如绣一幅画,用图案代表你的心意。”冯旸觉得有道理,精心绣了一幅小绣品,有蓝天白云,还有象征爱情的格桑花,成功赢得了姑娘的芳心。
在杨华珍的努力下,藏羌绣和阿姐们一起走出大山,走向全国。让她没想到的是,藏羌绣的光芒远不止此。2014年,日本某彩妆品牌慕名找到杨华珍,拿出两个空瓶,请她为即将上市的两款限量版洁颜油“穿一件有民族特色的衣服”。杨华珍花了3天时间,设计里出“生生不息”和“三生万物”两幅藏羌绣作品。
穿上“民族外衣”后的洁面油大卖,杨华珍这个名字随着藏羌绣一起走向世界,之后,一些国际大牌陆续找到她合作。杨华珍还多次被联合国邀请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
搭乘“国际列车”后的藏羌绣身价大涨,高额的回报大大超出了杨华珍的预料。她感到很欣慰,藏羌绣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不仅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也能让这朵民族之花在海外绽放光芒,让世界领略东方文化之美。
2021年1月6日,杨华珍受邀参加“香港(中国)国际授权展”,带去最新完成的绣品,其中《莲花化生图》和《十二月花》吸引了某国际品牌的注意,图案带着繁复华丽和神秘气质,和该品牌的丝巾风格颇为契合。
杨华珍说,《莲花化生图》的灵感来自中国敦煌壁画的莲花和飞天,有着美好的寓意;而《十二月花》的灵感则来自山寨老阿妈经常穿的围裙,裙上每种花都代表着一个月份,她把代表12个月的花绣到了一起,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和某国际品牌签下合作协议后,杨华珍主动要求与品牌方设计师一起拆分图案、设计产品,避免传统文化被误读。
要做出美丽的绣品,必须怀着一颗美好的心,杨华珍就是这么一个热爱着家乡山山水水的淳朴绣娘,她把看见的美丽、听来的传奇,烙印在脑海里,镶嵌进针线中,用色彩和图案表达山寨女子的美好祝愿,创作出无数令人惊叹的精美绣品。
艺术没有界限,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海外的订单不断。但无论订单量多大,时间多紧,杨华珍始终坚持手工制作。她认为,只有手工才能展现非遗之美,藏羌绣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掉朴素的初心。
2021年3月,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点赞杨华珍和藏羌绣。杨华珍得知后,有些不好意思:“没想到她会知道我,我很激动,也更有信心了!”
而今,年过六旬的杨华珍并没有要歇下来的意思,她住在四川省邛崃市一间被小溪和柚子树包围的川西民居式房子里,每天种菜、刺绣、带徒弟,冯青龙则端茶递水陪伴左右,夫妻俩享受着这份穿针引线、耳鬓厮磨的岁月静好。
周末,儿子和儿媳会带着孩子过来团聚,孙儿已经3岁了,杨华珍给他绣了很多小衣服小包包。看着孩子对这些色彩鲜艳的图案很感兴趣,她萌生出一个新的念头:让民族与時尚相结合,把藏羌绣融入青春T恤、iPad保护袋或美甲图案中,让古老的绣艺焕发青春活力,打开更年轻的市场。她把想法和儿子分享,冯旸也刚好酝酿着一个新计划,建立“新生代‘非遗传承人联盟”,大家交流经验,分享心得,为更好地继承和发展“非遗”献策献力。
这就是杨华珍,一个生命不息、梦想不止的藏羌绣大师。每当完成一幅特别满意的绣品,她爱喝点小酒,哼着小曲,跳上一段锅庄舞,舞姿像极了藏羌绣的鲜明撞色,浓艳热情,尽情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