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里的生物不一样

2021-09-07本刊综合

发明与创新·小学生 2021年7期
关键词:织网飞蛾蒲公英

本刊综合

人类和其他动物、植物一起生活在城市里。受城市中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有些生物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蜗牛壳颜色变浅

有一种蜗牛叫树丛蜗牛,这种蜗牛在欧洲和美国都很常见,在居民房的后院里通常能找到。一般来说,这种蜗牛壳的颜色都是偏深色的,带有棕色或者黑色的条纹,但生活在城市里的树丛蜗牛,壳的颜色从棕色进化成了浅黄色,怎么回事?难道蜗牛也因为坐在办公室少晒了太阳而变白了吗?

为什么?

这得从城市热岛效应说起。

城市热岛效应指的是城市里的温度比外围郊区温度高的现象。因为城市里的建筑和道路都是蓄热体,它们白天会吸收大量的热量,再加上人类活动产生的热量,共同抬高了城市的温度。

一般来说,由于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城市的年平均气温比郊区高出1℃,大城市的情况会更严重。像纽约这样的大都市,城区和郊区的温差有时候甚至超过10℃。

升高的温度会选择性地留下那些浅色外壳的蜗牛,因为浅色的外壳可以增加反射,减少热量吸收,就和人类在夏天穿白色衣服是一样的道理。这样经过几代的进化后,城市里的蜗牛外壳就会明显地“发白”。

蜘蛛不在怕光

有一种生活在桥上的蜘蛛,叫作“桥蛛”,它们本来是避光的,在自然环境中只在漆黑的夜晚才行动。但是,生活在城市里的桥蛛白天虽然依旧躲避阳光,可到了夜晚却不再躲在黑暗处织网,而是在桥上的照明灯下织网捕猎。

为什么

城市里持续的光照改变了蜘蛛的生存模式。

聪明的蜘蛛利用昆虫的趋光性为自己找到了食物充足的地方——灯光下,那里有更多食物,所以它们在那里捕食,不再躲在黑暗的地方默默织网。

飞蛾不扑火

瑞士的昆虫学家佛罗理安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从光源丰富的城市中心和黑暗的森林里分别收集数百只小飞蛾,用不同的颜色标注,然后把这些飞蛾放到一个大箱子里,这个箱子的一端有一盏发光的荧光灯,他发现,来自森林的小飞蛾会前仆后继地飞向荧光灯,而城市里的小飞蛾不为所动,能够顽强地抵挡住灯光的诱惑。

为什么

敌人都在进化,自己怎能不进化,不然等着被捕食吗?

蜘蛛不怕光,蜘蛛的猎物也就是昆虫也在随之进化——它们能够在进化中克服自身的趋光性。佛罗理安的实验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鱼儿具有抗药性

美国哈德逊河里生活着一种鱼,名叫大西洋小鳕。短短几十年內,大西洋小鳕就进化出了抗药性。它们可以把毒素储存在脂肪中,而不会对自身造成伤害。

为什么

哈德逊河又称哈德孙河、哈德森河,是美国纽约州的一条河流,长507千米。由于污水排放,哈德逊河里有许多毒性污染物。为了对抗毒性,大西洋小鳕进化出了抗药性,这类似于昆虫对杀虫剂产生抵抗力,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种子变笨重

不止动物,植物也加入了城市进化的行列。

你应该在路边看到过蒲公英,一阵风吹过,蒲公英上的小白毛就随风飘散,那就是蒲公英的种子。在自然环境里,蒲公英的生存智慧是让种子飘得越远越好,这样可以避免和它们的“父母”争夺生存资源。

然而,城市里的蒲公英不再这样传播种子。它们的种子比野外的质量更大,直接落在“父母”脚下萌发、生长。

一种类似雏菊的一年生菊科还阳参属草本植物也有相同的变化。与郊区、野外的同类相比,城市中这种植物的种子更重。

为什么

新的环境促使植物进化出了新的繁殖方式。

蒲公英等植物的种子靠风传播,随风四处散落,本来质量小是优势,但在城市里恰恰相反。我们都知道,城市里没有那么多可以生根发芽的土地,如果这些植物的种子较轻,很可能被风吹到很远的地方,落在水泥地面上、墙上,就再也没有生存和繁殖的机会了。它们“父母”所在的土地很有可能是附近唯一适合生存的地方,所以,这些植物的种子就变得比野外的质量更大,这样能直接落在“父母”脚下,提高繁殖成功率。

城市化加快了动植物的进化速度,而且这种影响还会持续。越来越多的物种进入城市生活,或许有一天,生活在有很多尖顶建筑的城市的居民会遇到一些原本生活在悬崖峭壁上的鸟类。因为城市里鸽子多,容易捕食,所以这些鸟很开心地把家搬到城市里来生活了。

生活在城市里的小朋友,你们可以观察身边的生物,看看有哪些生物和野外的同类大不一样哦。

猜你喜欢

织网飞蛾蒲公英
Trolls World Tour魔发精灵2
所有的蜘蛛都织网吗
蒲公英
花木兰
冰雪女王3火与冰
勇敢的小飞蛾
蒲公英
蜘蛛网
可以吃的蒲公英
我是蜘蛛我会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