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迈向青年科学家心目中的科技创新“理想之城”

2021-09-07王雪莹

世界科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科技人才科学家上海

王雪莹

为促进科技创新、 城市与人之间更好的协同发展,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自2018年起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开展合作, 推出 “理想之城” 系列报告, 今年的 《2021 “理想之城” ——全球青年科学家调查报告》 是系列报告的第5期。 本期报告聚焦20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城市, 对近年来全球青年科学家发表的25 000 篇学术论文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对上千名一线青年科学家进行了问卷调查, 并对青年科学家的流动趋势、成长规律和发展需求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科技的未来在青年。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处于创造力高峰期的青年科学家是决定未来的关键。《2021“理想之城”——全球青年科学家调查报告》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对全球30 岁以下青年科学家的吸引力、青年科学家的科技创业动力、青年科学家对政府支持科技创新的满意度均在20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中排行首位。20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包括纽约、波士顿、旧金山、北京、东京、巴黎、洛杉矶、伦敦、上海、首尔、柏林、新加坡、西雅图、多伦多、悉尼、香港、莫斯科、特拉维夫、深圳、孟买。同时调查结果也显示,与发达国家城市相比,上海在支持、促进青年科学家国际化流动、帮助科研人员降低生活成本和优化公共服务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近年来上海青年科学家发展趋势持续向好,人均学术贡献排名前移

全球青年科学家论文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12—2020年,上海青年科学家的人均学术贡献(以发表论文影响因子计量)排名全球20 座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中的12 位。排名前三位的城市依次是西雅图、新加坡和柏林。其他中国城市中,香港、北京和深圳分别排名全球第5、8 和14 位。当仅统计青年科学家在2018—2020 年间的人均学术贡献时,上海排名上升到全球20 城市的第8 位,这体现了上海近年来在青年科学家成长空间、发展平台等方面的显著改善。

图1 全球20座科技创新中心城市青年科学家人均学术贡献

根据不同时间段上(2012—2014 年,2015—2017 年,2018—2020 年)各城市青年科学家学术贡献的增长幅度,研究团队绘制了2012—2020 年全球各城市的青年科学家学术发展曲线。以2015—2017 年为100%基准计量,2018—2020 年上海青年科学家学术贡献达到304.04%,显著的学术贡献增幅反映出近年来上海青年科学家得到了充分成长。在全球20 座城市中,上海青年科学家成长速率排名第6 位。

北京、深圳在调查中也表现出与上海相似的发展特征,特别是深圳2018—2020 年青年科学家人均学术贡献已进入全球前三行列,青年科学家成长速率更是排名20 城市首位。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中国城市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的平台、空间和机会在不断改善,中国城市的青年科学家成长在持续加速。但与旧金山、纽约、洛杉矶等世界领先城市相比,上海在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发展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上海对全球青年科学家具有强大吸引力,但实际流入比例还有差距

根据青年科学家在2012—2020 年间发表的学术论文通信地址变动情况,对全球青年科学家的流动和迁移进行了统计分析。2012—2020 年间,全球受调查青年科学家中有32.73%发生了跨城市流动。在不同城市和学术机构间流动和迁移对于青年科学家的发展成长带来显著的有利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在2012—2020 年间至少有过一次迁移的青年科学家的平均学术起点更高且上升更快,但同时发展曲线也较为波折。

图3 未迁移/曾迁移城市的青年科学家成长典型轨迹(纵坐标为年均论文影响因子)

与欧美发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相比,中国城市青年科学家的流动性仍相对较弱。2012—2020 年,北京、上海青年科学家流入流出比例都在5%~10%之间,流入流出相对平衡。而巴黎、旧金山等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青年科学家流入比例则高达25%~30%。在中国城市中,深圳的青年人才流动性最为活跃,青年科学家流入比例超过20%。

图4 全球20座科技创新中心城市2012—2020年青年科学家流入流出比例

报告通过调查问卷询问了全球青年科学家对于未来迁移流动的意愿。调查结果显示,70%以上的青年科学家对迁移到其他城市发展怀有期望。其中,31 ~35 岁之间的青年科学家表现出的流动意愿最为强烈,而超过35 岁的青年科学家流动意愿显著下降。

在20 座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中,上海对于全球青年科学家的吸引力排名第四位,居中国城市之首。北京、深圳和香港分别排名20 座城市的13、14 和15 位。特别是上海对于全球30 岁以下青年科学家的吸引力表现格外突出,位居所有20 座城市之首。这充分体现了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号召力的显著提升,也反映了上海城市吸引青年人才、包容青年人才的独特魅力。

图5 不同年龄段全球青年科学家迁移意愿调查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在全球青年科学家心目中强烈的城市吸引力与2012—2020 年间较低的青年科学家实际流入比例形成对比。这提示了在青年科学家迁入上海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较强的瓶颈和阻力,对于上海吸引、集聚全球一流青年科技人才造成了不利影响。

图6 全球主要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对青年科学家的吸引力

上海青年科学家参与科技创业的动力最为澎湃,勇于自主开创的精神格外突出

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全球20 座城市青年科学家中,上海青年科学家显示出了最强的创业积极性,选择把科技创业和投资作为个人未来发展方向的人数占比达到了17.07%,比全球平均比例高出10%以上,相当于每6 人中就有一人把投身科技创业作为理想。相比之下,北京青年科学家较为倾向于在大学、科研机构开展研究工作,而深圳青年科学家选择投身产业技术研发和科研管理服务领域的比例更高。

在问卷中请受调查青年科学家根据自身体验和感受,提名了最能体现所在城市科技创新特征的关键词。其中,上海的科技、创业两大概念最为凸显,多元化、国际化、创新和机遇等城市特色也在上海获得了鲜明的体现。可见上海正在成为青年科学家心目中的多元发展之地、科技创业之都。

图7 北京、上海、深圳受调查青年科学家个人发展选择倾向

在关于青年科学家心目中对于其职业发展主要影响因素的调查中,还发现上海青年科学家对于独立承担和领导科研项目的机会特别看重,该项选择比例比全球平均值高出8 个百分点,超过1/4 的人将其作为第一选项。这也充分体现了上海青年科学家在科研领域追求自主,勇于负责,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

图8 上海青年科学家心目中对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

人才宜居的环境、高水平科研平台和政府的有力支持是青年科学家心目中“理想之城”的关键要素

为了研究城市成为科技创新“理想之城”的关键所在,在问卷调查中请青年科学家提出了他们心目之中对于“理想之城”最为重要的关键要素。青年科学家们认为,“理想之城”首先要能够为科研人员提供合理的生活成本和良好的公共服务,这是科研人员乐于在此生活、工作的基础。其次是拥有世界级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为科研人员研究、发展提供优良的平台。再次是地方政府对科技创新积极支持的态度,政府的投入和重视对于城市科技创新起到关键的作用。其他要素还包括城市对于多元族群、文化的包容性;市民对于科技创新的关注和支持;通畅的全球信息网络;丰富的风险投资和创业机会;新技术在城市基础设施中的广泛应用以及浓郁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等。

调查问卷请来自不同城市的青年科学家对其所在城市各方面要素进行了打分评价。上海在各方面均获得较高评分,特别是在地方政府支持科技创新方面,上海获得了全球20座城市中青年科学家们最高的评价。在风险投资和创业机遇以及创新创业文化等方面,上海也获得高度评价。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青年科学家认为上海在科研人员生活成本和公共服务等宜居性方面仍然存在短板,有待改善。中国城市中,北京在世界级大学和科研机构方面评分较高,而深圳在市民关注和支持科技创新方面获得了较高的评价。与处于全球科技创新领先地位的纽约、旧金山等北美城市相比,中国城市当前在世界级大学和科研机构集聚、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等方面普遍还有较为明显的差距。

图9 受调研青年科学家对于上海和北美城市(取区域平均值)各方面科技创新要素的评价

因势利导,促进青年科学家对上海的向往热情和创业激情转化为不竭的城市创新发展动力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源,青年是创新的主力军。全球青年科学家对上海的高度青睐、本地青年科学家强烈的创业动力和激情是上海在未来全球科技创新竞争中值得牢牢把握的宝贵优势。建议上海以全球青年科学家心目中的“理想之城”为标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胸怀广揽全球优秀年轻人才,对青年科学家创新创业加强引导、帮助和支持,不断完善适合青年科学家成长、发展的城市创新生态环境,促进全球最具创新活力的人才、最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与城市共生共荣,共同发展。

一是为引进更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扫除障碍,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在流动中加快成长。进一步加大国际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项目支持,加强“超级博士后”等项目实施力度,探索设立更多面向海外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特别是35 岁以下青年人才开放的科技类、人才类项目,为全球优秀青年人才提供“上海机遇”。进一步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制度体系,进一步扩大外籍青年科研骨干、研发团队成员等来沪人才签证、工作许可、居留许可办理范畴,加强户籍、住房、教育、社保等政策联动,大力支持上海重点领域发展中紧缺急需的国内外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来上海生根发展。为上海青年科技人才特别是从事新兴、边缘和交叉领域科研的青年人才提供更多与国际接轨的培训、交流、学习机会,支持本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全球化发展。

二是更好引导青年科学家的创新创业意愿,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多元化跨界发展。不断完善激励科技成果转化创业的政策体系,打通产学研合作创业、科技成果作价投资等多元渠道,进一步落实成果转化奖励机制,支持青年科研人员把本职科研工作与创新创业结合起来,通过兼职兼薪、离岗创业等灵活形式,推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和价值实现。同时要注重理性引导和合理约束,防止科研人员无序“下海”。为青年科技人才积极打造多元化跨界发展平台,提供更多国际学术会议、青年创新论坛、科技创业投资对接等沟通交流活动,加强知识产权、创业管理、科技金融等多方面能力培训和服务,帮助青年人才在成长关键阶段开阔眼界,拓展发展空间。

三是面向未来不断提升城市的“理想匹配度”,培育适合青年科学家成长的创新生态环境。进一步加强对青年科学家的爱护和支持,实施更有利于帮助青年科学家降低生活成本的人才政策,大力提高人才公共服务质量,让青年科学家感受到更为贴心的温暖关怀。进一步优化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加快成长,承担重要创新使命的支持方式,加大面向青年科技人才的科技项目支持力度,让更多处于创造力高峰期的青年科学家能够自主选择、决定研究方向,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加强科技人才计划对于青年人才的耐心和宽容,推进青年人才放权机制、信任机制和激励机制创新,支持青年科学家探索新领域、开拓新疆界,促进新一代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加快涌现。

猜你喜欢

科技人才科学家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南阳市中小企业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研究
假如我是科学家
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与科学家面对面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二)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