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地铁项目防汛措施探讨
2021-09-07杨凤梅叶至盛
杨凤梅 叶至盛
(1.中国电建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4; 2.中国电建集团铁路建设有限公司,北京 100044)
1 背景
全国轨道交通都在如火如荼的大干建设,大部分城市都存在土建机电交叉施工多,并伴随大量的管线迁改及周边道路恢复等问题。近年来极端异常天气易发多发,每年夏季汛期都是地铁这种地下工程的建设者们需要过关的难题,汛期引发的事故事件不仅造成财产损失、工期延误,还危及人民生命安全。今年各地面临的汛期风险较往年有增无减,防汛形势十分严峻。作者希望通过已发生的在建线路防汛典型案例,介绍汛期主要存在的风险隐患和建议采取防汛保障措施。希望各地地铁建设者们能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加强防汛风险预判和隐患排查整治,落实、完善防汛措施,提升防汛应急能力,避免类似防汛事故事件再次发生,确保汛期安全。
2 在建线路汛期主要存在风险隐患
1)既有线换乘站风险。新建换乘站不可避免临近既有线施工,且经常新建车站与既有线换乘部位需联通,若既有线挡水封堵不到位,存在雨水进入运营线路的风险。
2)周边水系倒灌风险。一是地下车站若位于区域地势低洼处,汛期易积水严重,暴雨时,大量积水无法短时间内排出,存在雨水倒灌车站及盾构区间风险。二是处于附属施工阶段线路,车站主体与附属结构已经联通,汛期挡水、排水不到位,存在雨水倒灌已进行机电安装和装修车站风险。三是汛期大量深基坑临近河流、沟渠施工,若周边水系排查治理不到位,设防措施不到位,与产权单位应急联络机制不完善,极易造成汛期雨水倒灌基坑的风险。
3)周边管网风险。车站主体、附属基坑周边老旧管网复杂,特别是旧城区内基坑周边断头管和检查井多,且施工降水易造成既有管网沉降,汛期会导致雨污水冲破管网的风险成倍增加。同时,修建车站将大范围进行管线迁改施工,若迁改后有过水断面减小、接头处理不牢靠、渗漏水等不利情况,汛期将带来较大雨水倒灌基坑隐患。
4)边坡风险。车站场地狭小、基坑较深,边坡和地表封闭不好,汛期排水不到位易出现边坡失稳风险。
5)区间滞后沉降风险。盾构区间若未经历过雨季及汛期考验,汛期时发生滞后沉降风险较大。
6)改变原状地形风险。城市未开发区已建成的场段、高于原状地形的车站区间等改变原有泄洪系统,造成行洪能力下降,产生次生灾害。
7)已运营线路风险。站点存在混凝土外防水施工不到位、变形缝及施工缝细部处理不到位隐患,汛期可能发生大面积渗漏,影响运营线路。
3 在建线路防汛典型案例
3.1 车站(区间)周边给排水管道破损涌水
某日早晨,地铁某站施工人员发现基坑北侧侧壁有少量渗水,施工单位立即对渗水原因进行调查,发现一处DN200自来水支管的阀门脱落,并且有强烈水流冲刷DN800自来水主管道周围地层。约20 min,DN800自来水主管道由于底部地层砂土流失导致爆管,大量自来水喷涌而出,基坑旁人行道及桩间喷护大面积垮塌(见图1),大量水流涌入基坑,积水深度达5 m多。原因分析:一是施工单位对周边管线调查探查不详细,存在侥幸心理,在污水管顶管施工中已对DN800自来水管造成扰动,对该风险认识不到位。二是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对基坑边老旧管线,尤其是承插接头有压管线安全风险认识不足。三是针对基坑边老旧管线长期存在的渗漏问题没有及时进行处理。
3.2 车站孔洞封堵不密实
某日市区突降暴雨,当地表水进入基坑后,自某站出入口临时封堵的砖墙(未封堵密室)处流入地铁车站,并进入了站厅层和站台层南端的各个房间。此时,此线路工程已进入各系统收尾和联调阶段,车站也在紧张有序的施工中,20多家施工单位和设备厂商在站内进行施工和调试。有多人参与抢险,进行了大量抽排水及泥浆清理,车控室、综合监控设备室等房间的设备、缆线、天花、地面及墙体等损坏或污染,需要重新施工或者更换,影响了工期,且损失严重(见图2)。原因分析:汛期要注意地铁结构上的孔洞,该封堵好的要封堵好,汛期最好不进行结构上的开孔施工,防止大量积水从孔洞进入结构内。
3.3 低洼地段车站(区间)周边排水不畅
某日市区持续暴雨,导致沟渠水位短时间暴涨,涌入施工区域,并漫过车站基坑及出入段线暗挖隧道周边挡水墙,流入车站、盾构区间和暗挖隧道,造成2台盾构机及暗挖隧道被淹(见图3,图4)。原因分析:各单位未高度重视重点部位基坑周边挡排水工作,根据基坑周边汇水情况,未按要求的标准设置挡水墙,确保封闭连续;未配足应急物资,增设大功率水泵,加强对工地周边水系调查,摸排清楚是否有泄洪闸、外来水系汇入。
3.4 雨季区间上方地面滞后沉降
某日市区连续降雨,巡查人员发现某盾构区间在绿化带位置地表出现空洞,直径约2 m,深度约2.5 m。现场及时对空洞进行了处理,回填混凝土约10 m3。该区域为某建筑工地前期开挖回填区域,盾构通过该区域时,监测地表累计沉降约31 mm,出土量超方约2 m3。原因分析:盾构掘进时在地层中形成了空洞,连续降雨地表水渗入地层润滑、冲刷,降低了地层的自稳能力,加速了地层沉陷,最终在地表形成空洞,见图5。
4 防汛保障措施总结
确保轨道交通工程在建项目安全度汛,应制定好相关机制保障措施、人员保障措施、技术保障措施(第3点~第11点)、应急保障措施等。具体防控措施建议如下:
1)机制保障措施。
建设单位实行各防汛重点工地包保制,各防汛工点落实专人实时盯防。各监理单位应建立隐患排查机制,对汛前、汛期发现的隐患应建立问题库,跟踪整改闭合。各总包单位应建立汛期各施工单位联动机制,统一进行应急队伍、物资调配。各施工单位汛期应与管网产权单位、河道管理单位、线路运营单位等建立联防机制。
2)人员保障措施。
各单位汛期应配备专职防汛专员。各专员负责汛期隐患排查治理、信息上报、汛期应急处置工作。
3)制作防汛一张图。
各施工单位应制作“防汛一张图”,明确本点位防汛风险源类别及位置、应急物资储备位置、应急抢险程序等,并在现场醒目位置张贴。
4)排水沟设置。
基坑周边设截排水沟要求采用混凝土,保证其宽度与深度,水沟上加盖格栅板,汛期需及时清掏,做好防渗漏措施。
5)挡水墙设置。
地势低洼区域、无自排水系统的防汛重点基坑,基坑周边挡水墙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20,钢筋需稳固锚入地下。应根据防汛风险的区别,设置不同高度不同厚度的挡水墙,最低标准建议不低于30 cm。
6)超大深基坑开挖。
必须根据基坑深度及面积提前核算水泵的扬程及抽水能力,确保配备水泵的功率计数量满足汛期排水要求。
7)出入口、风亭。
汛期施工时无论工期长短,均建议要安装视频监控,主体结构已完成时,与其接口处设不小于1.5 m高、0.3 m厚的钢筋混凝土挡墙。若附属基坑周边存在雨污水、自来水等重要管线,与主体结构接口应全高封闭。已完工出入口雨棚下部挡水功能应定期检查,出入口雨棚下部结构必须进行防水处理,各预留孔洞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封堵。
8)盾构滞后沉降。
应对盾构区间采用地质雷达扫描等方法持续开展隐患排查处理,尤其是盾构机长时间停机、开仓换刀、监测预警、始发和接收端头、联络通道、出渣异常区域等位置需进行探孔排查,并加固到位。
9)市政管网排查。
汛前应摸清市政管网型号及走向,对基坑周边管网进行全面排查,明确管线与基坑的位置关系,及时完成周边管网疏通,确保汛期排水通畅。如遇雨污水断头管必须“双重封堵”,临近基坑侧与检查井两侧均需封堵,封堵建议采用C30混凝土,封堵长度至少大于管径30 cm。
10)临河地铁施工。
临河(沟渠)施工作业基坑应设置红外夜视探头,抽水设备同步跟进,落实单独逃生通道,汛前确定近10年内河流(沟渠)的最大涨水量。
11)周边水系防范。
应对工地周边河流(沟渠)进行排查,汛期安排专人巡视,统计调查每年汛期高峰时的流量,并制定有效防范措施。排查基坑周边河道是否淤堵,并及时疏通。
12)既有线保障措施。
与运营线路接口处需做全断面钢筋混凝土结构封堵,确保防水、防尘、防烟、防异味;与在建线路通道接口应施作不低于2 m的钢筋混凝土挡墙,混凝土挡墙上部用砖砌体结构全封闭。提前与运营单位建立联络机制。
13)应急保障措施。
应设置应急抢险队伍和配置大功率高扬程的移动式应急抢险泵车,设置防汛应急物资调配点。编制防汛应急预案,汛期至少开展一次防汛演练。
5 结论与建议
作者从机制保障措施、人员保障措施、技术保障措施、应急保障措施等方面总结出安全度汛的措施,以确保轨道交通工程在建项目安全度汛。建议以“基坑沉降变形在设计允许范围内、周边建构筑物无沉降、迁改及封堵后管网无隐患、既有线不积水、盾构区间不发生滞后塌陷”为工作目标。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理念,建立高效、有序应急指挥体系,按“防、排、堵、截”原则做好防汛的各项准备工作及应对措施,切实将防汛隐患整治到位。同时建议设计院落实防汛设计,如调查清楚防汛水位标高,加强防汛挡墙设计、落实出入口风亭出地面标高、保障与既有线接口的封堵措施等,从源头上解决每年夏季汛期地铁建设者都要过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