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东站通站道路田源村线位方案对比分析
2021-09-07董帅
董 帅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0)
1 概述
建瓯东站通站道路工程是衢宁铁路建瓯东站站场配套工程项目,连接水源乡政府与衢宁铁路建瓯东站,全长17.3 km,设计速度40 km/h。通站道路总共经过水源乡的4个行政村,7个自然村,道路总里程较长,且位于山岭重丘区,因此线位方案是本项目的设计重点难点,本文仅对选线难度较大的田源村附近进行论述。
田源村为本项目沿线的自然村,位于道路里程K15附近,居民地坐落于山谷平坦处,四周山体高差较大。村庄的南侧衢宁铁路主线正在建设,其建设的隧道搅拌站位于村庄的东侧,见图1。
2 选线设计原则
公路选线要综合考虑地理位置、社会情况、自然条件和工程的难易,以及路线的性质、使用任务、等级和投资等因素,选用技术指标时注意线形的连续性、均衡性。针对本项目的周边实际情况,确定以下选线原则:
1)确保衢宁铁路及建瓯东站的项目建设,保证项目配套隧道搅拌站的正常运营;
2)确保衢宁铁路主线的安全,线位距离铁路路基不小于50 m;
3)充分考虑田源村村庄民众的生产和生活出行需求,确保村道能够合理的衔接;
4)保证现状水系的贯通,不影响现状山体的泄洪通道;
5)尽量减少征迁量,减少施工期间对周边的干扰;
6)遵循科学、合理、经济、安全的基本原则。
3 技术标准
根据JTG B01—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标准和JTG D20—2017公路路线设计规范,本项目主要技术标准见表1。
表1 主要技术指标表(田源村路段)
4 线位方案研究
在充分利用原地,尽量避免占用农田与拆迁建筑物的基础上,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对田源村路段(桩号K15+248.3~K16+080)线位采用两个方案进行对比分析。
方案一:
线位从村庄内民宅较少的位置穿越,新建一座大桥(暂定为田源大桥)上跨村庄,线位全长680 m,圆曲线最小半径110 m,最大纵坡5.36%,平纵各项技术指标良好,工程建安费约1 520万元。
田源大桥中心桩号K15+745,桥长135 m。全桥处于直线和半径为66 m的曲线和缓和曲线内,桥梁上部结构采用3×20+3×20现浇箱梁。下部构造采用柱式墩配桩基础,起终点台采用U台配扩大基础,桥台设置D-40伸缩缝,交接墩设D-80伸缩缝,台后设8 m搭板,见图2。
方案一主要优点:
1)路线线形指标较高,便捷连接村庄两侧,缩短道路里程;
2)采用田源大桥跨越,确保现状泄洪通道及水系畅通;
3)距离在建的衢宁铁路工地现场较远,不影响铁路的施工。
主要缺点:
1)大桥西侧新建道路比村道路现有高程抬高7 m,且0号桥台需设置于现状村道上,侵占阻断了现状村道的交通,影响居民的日常出行;
2)采用大桥跨越,工程造价较高,同时需拆迁民宅600 m2;
3)大桥将村庄一分为二,部分民宅紧邻大桥,桥梁钻孔桩等工序施工时振动造成的周边土木结构的房屋病害赔偿不可预见,涉及诸多扰民及涉农事宜,且后期运营期间产生的噪声对居民造成一定影响。
方案二:
在满足规范指标的前提下,绕田源村的现状山体边缘展线,同时满足衢宁铁路的距离要求,线位全长999 m,圆曲线最小半径60.55 m,最大纵坡5.44%,平纵各项技术指标较好,工程建安费约1 380万元。
道路全线基本采用路基方案,在田源村上游约150 m处河道壶口处(桩号K15+942)设置2-7 m×5 m箱涵确保泄洪通道及水系贯通,见图3。
方案二主要优点:
1)有利于田源村进村道路的顺接及畅通;通过平纵线形的优化,K15+600~K16+399路段可避免大体积石方爆破作业危及紧邻的田源村土木结构的民房安全;
2)绕开田源村连片的民房,避免了征拆房屋,减少施工干扰,降低嗓声污染及安全隐患;
3)采用路基方案,造价相对较低;
4)距离在建的衢宁铁路工地现场较远,不影响铁路的施工。
主要缺点:
1)路线路程较长,较方案一增加319 m,增加了部分路基及边坡防护的工程量;
2)与方案一相比,增加建设用地25亩。
在不影响周边在建的衢宁铁路项目,充分考虑沿线田源村村庄民众的生产和生活出行需求,满足科学、合理、经济、安全的基本设计原则的前提下,通站道路田源村段推荐线位采用方案二。
5 结语
本项目建成投入使用以来,运营状态良好,周边村民满意度较高,通站道路在当地被评为最美公路之一。公路选线是综合性、系统性的设计工作,本文通过实际路线方案的综合对比分析,对类似设计项目选线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