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对呼吸衰竭患者症状改善和预后的影响
2021-09-07刘扬
刘 扬
(天津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天津 300000)
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是一种因肺通气或换气功能障碍引起的综合征,病情危重,并发症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是确保疗效的关键[2]。常规护理注重基础护理,受个体差异性影响,应用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3]。早期护理干预是对患者病情进行早期评估,从而给予针对性早期护理干预。有学者认为早期护理干预可预防呼吸衰竭患者并发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良好预后的形成[4]。但是具体应用效果如何,有待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结合2020年2 月-2021 年2 月在我院诊治的82 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呼吸衰竭患者症状改善和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2 月-2021 年2 月天津市人民医院诊治的82 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 例。对照组男性21 例,女性20 例;年龄36~70 岁,平均年龄(50.29±2.70)岁。观察组男性23 例,女性18例;年龄38~71 岁,平均年龄(51.02±3.11)岁。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呼吸衰竭临床诊断标准[5];②均入住ICU,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心脑血管等严重系统疾病者;②依从性较差,不能配合护理干预者;③随访资料不完善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①严格执行医嘱,做好治疗护理,加强体液的管理,检查记录患者生命体征;②给予呼吸机常规干预、被动或主动性肌肉活动;③做好呼吸道常规护理,确保呼吸道通畅。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入住ICU 后的24 h 内责任医生、护士、护士长等对患者进行检查和综合评估,了解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早期护理计划;①对于无意识患者,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积极配合处理。无法语言交流着,加强体态语言观察,通过手势、纸笔、卡片等进行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心理状态,并及时给予干预和疏导,最大化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和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②每天责任护士在床旁给予患者呼吸衰竭健康宣教,主要包括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护理操作、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从而提高患者积极配合度,增加患者治疗自信心;③对于明显情绪激动患者,可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同时分析患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通过合理调节护理操作时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时叮嘱家属探视过程中给予患者关心和安慰,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④早期指导患者咳嗽,有效促进痰液排出,确保呼吸道通畅。对于痰液难以排出患者,给予雾化痰剂或吸痰器辅助吸痰。患者意识恢复后,即可进行呼吸肌训练,包括缩唇呼吸:抿嘴缩唇,利用鼻腔吸气;腹部呼吸:左手与右手分别放置于胸腔、下腹部实施呼吸,吸气时抬起右手,腹部隆起,右手轻轻下压腹部;⑤患者清醒后告知患者早期锻炼的重要性,在床上进行主动或被动的肌肉、关节锻炼。病情好转后可循序渐进地进行床下活动、生活自理训练等。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气指标[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机械通气和ICU 入住时间、并发症(呼吸机肺炎、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深静脉血栓、压疮)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6]: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90 分满意,61~90 分为基本满意,<60 分为不满意,满分为100 分。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 21.0 版本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使用()表示,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机械通气、ICU 入住时间比较 观察组机械通气、ICU 入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机械通气、ICU 入住时间比较(,d)
表1 两组机械通气、ICU 入住时间比较(,d)
2.2 两组心率、呼吸频率比较 护理后,两组心率、呼吸频率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率、呼吸频率比较(,次/min)
表2 两组心率、呼吸频率比较(,次/min)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
2.3 两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护理后,两组PaCO2均低于护理前,PaO2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PaCO2低于对照组,PaO2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mmHg)
表3 两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mmHg)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呼吸衰竭是呼吸系统严重疾病,会导致患者发生肺部缺氧,部分患者发生生理功能和新陈代谢障碍,病死率高。机械通气是有效治疗手段,可确保呼吸通畅,改善机体呼吸紊乱[7,8]。该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处于休眠状态,使其自身氧代谢、耗氧量减少,以维持重要脏器的供给[9],但是长期会对患者的肌头组织、循环功能等造成不良影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10]。因此,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常规护理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干预,干预时间相对较晚,且缺乏针对性,护理效果不理想[11]。早期护理干预在确认患者病情后依据患者现状制定针对性的早期护理计划,依据患者病情变化,尽可能规避风险因素实施护理干预[12],但对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症状、预后的影响尚存在争议[13]。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心率、呼吸频率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早期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呼吸状况,进一步改善患者临床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减轻患者的不适,提高患者的治疗耐受度。护理后两组PaCO2均低于护理前,PaO2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PaCO2低于对照组,PaO2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开展早期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呼吸功能改善,改善肺部缺氧状态,该结论与陈思凝等[14]的报道基本一致。观察组机械通气、ICU 入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早期护理干预可缩短治疗时间。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有效控制风险因素,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从而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和ICU 入住时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7%,低于对照组的17.07%(P<0.05),表明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预防并发症发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降低治疗风险,该结论与王严仪等[15]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可能与早期护理干预较早进行排痰处理,促进肺腹胀,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有关。同时尽早进行呼吸和肌肉功能训练,可促进血液循环和功能恢复,从而有效预防压疮、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此外,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5.36%(P<0.05),提示早期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早期护理干预可促进呼吸衰竭患者症状改善,恢复心率、呼吸频率,改善呼吸功能,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