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体育产业的专业化与同构化对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基于中国18个省份的实证研究
2021-09-06钟华梅陈立许寒冰王兆红
钟华梅 陈立 许寒冰 王兆红
摘 要:运用区位熵与区域分工指数,从产业专业化分工视角,对中国18个省份中的区域体育产业专业化与同构化状况进行分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岭回归模型检验区域体育产业的专业化与同构化对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样本省份中的东部地区体育产业专业化优势显著、体育用品制造业具有专业化优势。样本省份中的西部地区体育服务业具有专业化优势。样本省份中的不同区域之间体育产业同构化显著。样本省份中的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的体育产业分工最明显,样本省份中的西部地区各样本省份之间体育产业同构化最显著。样本省份中的区域体育产业的专业化分工能促进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区域体育产业的同构化会抑制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从体育产业内部的细分产业来看,样本省份中的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专业化可促进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区域体育服务业的专业化会抑制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基于以上,为推动样本省份形成区域体育产业专业化分工,提出建议:各样本省份应找准体育产业的区域优势,推动形成特色体育产业集群;各样本省份应促进体育产业的区域分工,使体育产业主体形成新型竞合关系。毗邻样本省份应建立区域协调机制,推动毗邻省份形成区域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
关键词:中国;体育产业;产业专业化分工;产业同构化;区域分工
中图分类号:G 80-052 学科代码:040301 文獻标识码:A
Abstract:Using the location quotient and regional division index,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conditions of regional sports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and isomorphism in 18 provinces of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test the impact of the regional sports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and isomorphism on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by using 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d ridge regression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ample provinces in eastern China have obvious advantages in sports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and have specialization advantages in sports goods manufacturing, while the sample provinces in western China have specialization advantages in sports service industry. The sports industry isomorphism is obvious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 the sports industry division between the eastern provinces and western provinces is the most obvious, and the sports industry isomorphism between western provinces is the most serious. The specialization of Chinas regional sports industry of the sample provinces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ts sports industry and the isomorphism of Chinas regional sports industry will restrain the development of its sports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rnal industry segmentation within the sports industry, the specialization of the regional sports goods manufacturing in China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ts sports industry, while the specialization of the regional sports service industry in China will restrain the development of its sports industry. Based on the abov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ample provinces to form a professional division of labor in regional sports industry, it is proposed to clarify the regional advantages of sports industry in sample provinces of China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clusters with characteristics; to promote the regional division of labor of sports industry in sample provinces, so as to build a new type of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relationship among the main bodies of sports industry. Adjacent sample provinces should establish regional coordination mechanism and promote the adjacent provinces to form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pattern of the regional sports industry.
Keywords: China; sports industry; industrial specialization; industrial isomorphism; regional division of labor
调整体育产业结构、转变体育发展方式有利于促进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但是,中国体育产业长期以体育用品制造业为主导产业,“代加工贸易”是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主要特征,并且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存在同质化现象。因此,优化体育产业布局已经成为中国体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任务,并且当前多项体育产业政策都提出要优化体育产业布局。例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指导意见》。由此,在推动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找准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优势,分析区域体育产业专业化水平与同构化程度,以期为优化中国区域体育产业布局提供理论参考。
1 理论基础
亚当·斯密提出,“分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专业化和分工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1]。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贸易理论”,该理论认为各国生产技术水平具有相对差别,因而在国际贸易中容易形成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比较优势,从而促进经济协调发展[1]。赫克歇尔与俄林提出了“H-O模型”,从生产要素角度解释了区域产业分工形成的原因[2]。生产率、科学技术、资源禀赋等要素的不同是各国产业形成专业化生产与区域产业分工(异构化)的原因。从产业发展来看,区域产业分工明显(异构化)则会促进产业专业化,但区域产业分工差异缩小(产业同构化)则会削弱产业专业化水平。因此,产业内部形成专业化分工则有利于推动产业发展,产业内部形成专业化同构则会抑制产业发展。
当前,有相关研究显示,区域产业分工对总体产业或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例如:李廉水 等认为,中国总体的区域产业分工与长江三角洲区域制造业发展存在长期均衡关系[3];郭韶伟 等发现,提高中国西部地区产业分工程度对中国的制造业与经济发展产生持久的正面影响[4];徐廷廷研究发现,区域产业分工对“长江经济带”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促进作用[5];王春萌构建了空间产业分工与区域经济增长模型,并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制造业、服务业的区域分工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6]。但区域产业分工所形成的产业专业化分工对区域总体产业或经济发展的作用并不一致,例如:梁琦认为,中国各区域经济发展速度随着专业化水平提高而加快[7];蒋媛媛认为,中国各地区产业专业化水平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倒U型”关系[8];陈立泰 等认为,中国各地区服务业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各地区的经济增长率[9];陈健 等认为,由国际产业分工所形成的地区产业专业化会显著提高区域经济增长率[10];魏梅 等认为,区域产业专业化水平低则不利于当地经济发展[11]。
综上可知,区域产业分工对区域总体产业或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区域产业同构化不利于区域总体产业或经济发展。同时,区域产业分工能提高产业专业化水平,对区域产业或经济发展有正向影响,并存在“倒U型”或“正U型”关系。体育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有学者对体育产业专业化水平与区域产业分工程度(同构程度)进行了研究,例如:靳厚忠认为,体育产业本质上是体育事业在专业化分工过程中的制度安排,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12];胡用岗认为,上海市与江苏省的体育用品制造业不具有专业化水平,浙江省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则具有较强的专业化水平[13];唐炜认为,“京津冀”区域存在程度不一的体育產业同构现象,北京市与河北省的体育产业分工差异最为显著[14]。还有学者研究了体育产业集聚,例如:刘兵 等认为,发展体育产业应通过产业专业化分工使体育相关产业形成集聚[15];王良健 等认为,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主要分布于上海市、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及广东省[16];刘娜 等认为,中国体育用品产业集聚是以产业专业化分工为基础的[17];魏和清 等认为,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专业化水平体现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差异逐渐缩小,且有一定程度的地理空间集聚,体育服务业在东南沿海地区专业化水平较高,地理空间集聚较显著[18]。
关于体育产业专业化与同构化的相关研究主要提出了中国体育产业发展需要推动体育产业专业化,其中有的研究分析了“长江三角洲”“京津冀”的体育产业专业化与同构化,还有研究分析了中国体育产业或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地理空间集聚,但多数研究以体育用品制造业为研究样本,而少有对中国区域体育产业统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因此,本研究使用区位熵、区域分工指数分析中国18个样本省份的体育产业专业化水平及同构化程度,以此分析中国18个样本省份的体育产业分工特征,从区域体育产业分工的视角为中国体育产业布局优化提出建议。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由于中国部分省份在2015—2017年未进行体育产业数据统计,故本研究选取了体育产业统计数据较为全面的18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包括:北京市、辽宁省、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安徽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青海省。以上省份的体育产业增加值、体育用品制造业增加值、体育服务业增加值的统计数据来源于以上各省份体育局网站及2018年以上各省份体育产业工作情况报告,其中:北京市和四川省的2017年体育产业统计数据不全面,故北京市和四川省2017年的体育产业增加值、体育用品制造业增加值、体育服务业增加值是在2016年北京市和四川省的体育产业增长率基础上进行的估值;全国体育产业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2017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公告》[19];2015—2017年以上各省份GDP值,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旅游接待人数,文化、体育与传媒消费支出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2018年)》。2015年和2016年R&D经费投入强度①的相关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7年)》,2017年R&D经费投入强度的相关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
2.2 区位熵
本研究使用区位熵来测评体育产业、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服务业的专业化水平。体育产业区位熵即某省(市、自治区)体育产业增加值占该省(市、自治区)GDP值比例与全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国GDP值比例的比值[15]。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区位熵即某省(市、自治区)体育用品制造业增加值占该省(市、自治区)体育产业增加值比例与全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国体育产业增加值比例的比值。体育服务业的区位熵即某省(市、自治区)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该省(市、自治区)体育产业增加值比例与全国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国体育产业增加值比例的比值。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j表示体育产业时,Sij表示i省(市、自治区)体育产业的区位熵,Pij为i省(市、自治区)体育产业增加值,Pi为i省(市、自治区)GDP值,Pj为全国体育产业增加值,P为全国GDP值。j表示体育用品制造业或体育服务业时,Sij为i省(市、自治区)体育用品制造业或体育服务业的区位熵,Pij为i省(市、自治区)体育用品制造业增加值或体育服务业增加值,Pi为i省(市、自治区)体育产业增加值,Pj为全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增加值或体育服务业增加值,P为全国体育产业增加值。Sij大于1时则表示i省(市、自治区)体育产业具有专业化优势,小于1时则表示不具有专业化优势。区位熵值主要体现某省(市、自治区)体育产业集中程度,以及体育产业区域分工差异程度。
2.3 区域分工指数
区域分工指数最早由保罗·克鲁格曼提出,通过衡量地区间产业结构差异来测评区域产业分工程度[20]。本研究采用区域分工指数来测评省域间体育产业分工差异程度,同时借鉴王玉燕 等的研究方法以某省(市、自治区)与其他17个样本省份之间的区域分工指数均值来衡量该省(市、自治区)体育产业同构化程度[21]。不同省(市、自治区)之间体育产业的区域分工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Sik为i省(市、自治区)与k省(市、自治区)的体育产业区域分工指数,Pij为i省(市、自治区)体育产业中j产业增加值,Pi为i省(市、自治区)体育产业增加值,Pkj为k省(市、自治区)体育产业中j产业增加值,Pk为k省(市、自治区)体育产业增加值,n取值为3。Sik取值范围为0~2,Sik取值越大表示两省份的体育产业区域分工越显著,而体育产业同构化程度越低。Sik取值越小表示两省份的体育产业区域分工越不显著,而体育产业同构化程度越高。
3 中国18个省份的体育产业专业化、同构化的区域特征
3.1 东部地区体育产业和体育用品制造业具备专业化优势,西部地区体育服务业具备专业化优势
由于体育建筑业在体育产业中所占比重较小,所以本研究只分析体育产业整体的专业化水平和细分产业中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和体育服务业的专业化水平,根据区位熵公式计算出中国18个样本省份的体育产业、体育用品制造业和体育服务业的区位熵,以分析样本省份的体育产业、体育用品制造业和体育服务业的专业化水平。从体育产业来看(见表1),中国东部地区样本省份的体育产业区位熵均大于1;中国中部地区样本省份中仅有河南省的体育产业区位熵小于1;中国西部地区样本省份中仅有四川省的体育产业区位熵大于1。对2015—2017年中国18个样本省份的体育产业区位熵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见表2),在2015—2017年,中国不同区域间的体育产业专业化水平存在差异,且东部地区样本省份的体育产业专业化水平显著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样本省份。从体育产业内部的细分产业来看(见表1),在2015—2017年,体育用品制造业仅有辽宁省、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安徽省具有专业化优势。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见表2),在2015—2017年,东部地区的样本省份的体育用品制造业专业化水平高于中部地区的样本省份,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东部地区的样本省份与中部地区的样本省份的体育用品制造业专业化水平显著高于西部地区的样本省份,这与魏和清等的研究结果一致[18]。体育服务业具有专业化优势的样本省份达到14个,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2015—2017年,中国西部地区的样本省份的体育服务业专业化水平显著高于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样本省份。从中国体育产业总体来看,东部地区样本省份的体育产业专业化水平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样本省份。从体育产业内部的细分产业来看,中国东部地区的样本省份和中部地区的样本省份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具有专业化优势,而中国西部地区的样本省份的体育服务业具有专业化优势。
3.2 中国西部地区样本省份的体育产业趋向同构化
根据克鲁格曼区域分工指数分别计算得出中国18个样本省份的体育产业区域分工指数,同时计算出样本省份的区域分工指数均值来测评样本省份体育产业的总体区域分工水平,结果见表3。从样本省份体育产业区域分工指数均值来看,在2015—2017年,中国18个样本省份中仅有福建省体育产业区域分工指数均值达到1.138 7,其他样本省份体育产业区域分工指数均值均小于0.7。体育产业区域分工水平最高的省份为福建省,其次为辽宁省,第三为安徽省。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区域间或某区域内样本省份间的体育产业区域分工指数的差异性发现,在2015-2017年不同区域的18个样本省份中,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省份之间的体育产业区域分工指数显著高于东部地区各省份之间的体育产业区域分工指数;显著高于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省份之间的体育产业区域分工指数;显著高于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的省份之间的体育产業区域分工指数;显著高于中部地区各省份之间的体育产业区域分工指数;显著高于西部地区各省份之间的体育产业区域分工指数(p<0.05)。这说明,在2015—2017年,中国东部地区样本省份与西部地区样本省份之间的体育产业区域分工最显著,而中国西部地区样本省份之间的体育产业同构化较严重。
4 区域体育产业的专业化与同构化影响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实证检验
4.1 模型设定
为分析区域体育产业的专业化与同构化对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体育产业增加值(SIAV)来测评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程度,并作为被解释变量。分别以体育产业区位熵(SIQ)、体育用品制造业区位熵(SGQ)、体育服务业区位熵(SLQ)来测评区域体育产业专业化水平,以体育产业区域分工指数(SI)来测评区域体育产业同构化程度,并作为解释变量。有相关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最大,中国政府财政支出对体育产业发展也会产生正向拉动作用[22],中国体育领域的科技创新是推动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措施[23],中国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中的体育消费影响体育产业发展[24]。自然资源是体育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并影响体育服务业发展。因此,本研究将经济规模(GDP)、科技创新能力(A)、居民消费水平(C)、自然资源(R)、体育事业财政资金投入(S)作为控制变量。经济规模按各样本省份年度GDP计算,科技创新能力按各样本省份R&D经费投入程度计算,居民消费支出按各样本省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计算。由于“自然资源”概念的范畴较广,但与体育产业发展相关的主要为旅游资源,因此,采用各样本省份年度旅游接待人数来测评自然资源丰富与否。由于体育事业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相关数据缺失,故采用文化、体育与传媒方面的政府财政支出计算体育事业财政资金投入额。为消除变量的不同量纲可能导致的异方差,对相关变量进行对数化处理后,建立如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方程:
式中:L表示区域体育产业增加值,Lx表示区域体育产业专业化与同构化,Lx包括体育产业区位熵(LSIQ)、体育用品制造业区位熵(LSGQ)、体育服务业区位熵(LSLQ)、体育产业区域分工指数(LSI),LGDP、LA、LC、LR、LS分别为区域经济规模、科技创新能力、居民消费水平、自然资源、体育事业财政资金投入额。 β0、β1、β2、β3、β4、β5、β6为待估参数,ε为残差项。
4.2 实证检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4.2.1 区域体育产业的专业化影响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根据以上构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以区域体育产业区位熵(LSIQ)、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区位熵(LSGQ)、区域体育服务业区位熵(LSLQ)为自变量,区域体育产业增加值(L)为因变量,并将经济规模(LGDP)、科技创新能力(LA)、居民消费水平(LC)、自然资源(LR)、体育事业财政资金投入额(LS)作为控制变量进行线性回归模型检验。模型1、模型2、模型3的R2分别为0.965、0.797、0.858(见表4),这说明3个模型的拟合度较好,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率均达到80%以上。3个模型的F值分别为215.675、30.773、47.382,且相伴概率均小于0.01,3个模型均具有显著性。通过多重共线性诊断后发现,多数自变量的方差膨胀系数VIF值均小于10,但3个模型中经济规模(LGDP)的方差膨胀系数VIF值均大于10,模型2消费水平(LC)的方差膨胀系数VIF值也大于10,当VIF大于10时自变量间存在显著的共线性关系[25],因此,本研究采用岭回归方法修正了3个模型(如图1所示),当模型1、模型2和模型3的k值分别取0.4、0.2和0.4时,岭迹曲线趋于平稳,故3个模型k值分别取0.4、0.2和0.4时进行岭回归。模型1、模型2和模型3岭回归结果显示,R2分别0.891、0.756、0.791时,F值分别为63.905、24.279、29.601(见表4),且模型具有显著性,故岭回归模型的回归系数可靠。
3个模型岭回归结果显示(如图1所示),经济规模(LGDP)、科技创新能力(LA)、自然资源(LR)、体育事业财政资金投入额(LS)对样本省份的体育产业增加值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经济规模增大和体育事业财政资金投入额增加对样本省份的体育产业发展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与张亮 等的研究结果一致[22]。科技创新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动力,提高体育产业科技创新水平能显著促进体育产业发展。自然资源对体育产业增加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为体育产业发展所依托的资源之一,自然资源增加有利于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样本省份的居民消费水平(LC)对体育产业增加值产生负向影响,但模型3的岭回归结果不显著,这说明样本省份的居民消费水平可能与居民消费结构有关,居民消费支出增加主要是日常生活消费增加,而体育消费并未增加。在限制经济规模、科技创新能力、居民消费支出、自然资源、体育事业财政资金投入额的情况下,岭回归模型检验的结果显示,体育产业区位熵对体育产业增加值的回归系数为0.800,且在1%置信区间具有显著性,这说明样本省份中的区域体育产业的专业化水平提高能促进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且体育产业区位熵每增长1%,体育产业增加值将增长0.8%。体育用品制造业区位熵对体育产业增加值的回归系数为0.297,也在1%置信区间具有显著性,且体育用品制造业区位熵每增加1%,体育产业增加值将增长0.297%。体育服务业区位熵对体育产业增加值的回归系数为-0.850,在1%的置信区间具有显著性,但体育服务业区位熵每增长1%,体育产业增加值将下降0.85%。样本省份中的区域体育产业的专业化能促进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从体育产业内部的细分产业来看,样本省份中的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专业化能促进区域体育产业发展,而区域体育服务业的专业化则会抑制区域体育产业发展。
4.2.2 区域体育产业的同构化影响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根据以上构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结果显示(见表5),R2为0.777, F值为27.323,且显著性为0.000,这说明被解释变量对体育产业增加值的解释率达到77.7%。对解释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诊断,结果显示,所有解释变量的方差膨胀系数VIF值均小于10,说明自变量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关系。控制变量回归系数及显著性與上文回归模型检验结果一致。体育产业区域分工指数(LSI)对体育产业增加值(L)的回归系数为0.653,且在10%的置信区间具有显著性。体育产业区域分工指数每增长1%,体育产业增加值会增长0.653%。这说明区域体育产业的分工越明确越有利于促进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即区域体育产业的同构化会抑制区域体育产业发展。
4.3 实证检验结果讨论
上文分析结果表明,区域体育产业的专业化能促进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同构化则会抑制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体育产业区域分工明显则能促进样本省份体育产业的专业化发展,有利于样本省份区域体育产业实现优势互补与错位发展。但是,当前样本省份之间体育产业的区域分工不明显,区域体育产业的同构化显著,会影响区域体育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并抑制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其中原因在于,中国体育产业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样本省份之间存在行政壁垒,各样本省份的体育产业发展未充分调动区域资源等要素,毗邻样本省份之间的体育产业发展区域联动不足,并忽略了相邻样本省份之间可能产生体育产业内部的细分产业同质化。从部分样本省份的体育产业发展政策来看,发展体育服务业、体育竞赛表演业、建设体育产业基地等成为部分样本省份体育产业发展的目标。从理论层面而言,体育产业相同的发展目标会使区域体育产业内部的细分产业同构化,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引导样本省份的体育产业形成区域分工,集聚特色产业,使体育产业内部的细分产业向专业化发展。
从样本省份形成的区域体育产业内部的细分产业来看,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专业化能促进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区域体育服务业的专业化则会抑制区域体育产业发展。有研究显示,中国旅游业的专业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呈“倒U型”曲线[26],且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样本省份中的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专业化水平低于体育服务业,同时区域体育产业的同构化严重,尤其是西部地区样本省份之间的体育产业同构化显著。根据现阶段样本省份中的区域体育产业存在的专业化和同构化现象可知,样本省份中的区域体育服务业呈专业化同构抑制了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呈专业化分工推动了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如图2所示)。当样本省份中的区域体育产业的专业化水平不高时,区域体育产业分工明显则会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当样本省份中的区域体育产业的专业化水平达到某一拐点时,不同区域的体育产业竞争加剧会导致区域体育产业出现专业化同构,则会抑制区域体育产业发展。
样本省份中的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专业化分工能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当前,中国体育产业所有门类中仅有体育用品制造业形成了集群化发展并产生了规模效应,在《中国制造2025》《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实施背景下,通过科技创新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了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譬如,中国福建省晋江市等地的“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以运动鞋及运动服为主导产业,使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实现了专业化分工,促进了区域体育产业的发展。例如,福建省以晋江体育用品专业化集群为优势,2017年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了1 324亿100万元,占GDP比例达到了4.1%[27]。而中国的区域体育服务业专业化同构则会抑制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当前,各样本省份体育服务业的专业化水平高且具有相对优势,但也出现了区域体育服务业的同构化严重而导致区域分工不明显的困境,尤其是西部地区样本省份的体育服务业呈现专业化同构。随着我国一系列政策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发展体育服务业成为推动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2018年中国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中国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例达到64.8%[28]。但是,尚处于探索阶段的体育服务业在发展中会出现体育服务同质化导致的产业同构现象。因此,样本省份中的区域体育服务业发展中出现的专业化同构现象亟待予以重视,并要进一步推进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形成专业化分工。
5 结论与建议
基于体育产业专业化分工视角,本研究对中国18个样本省份2015—2017年体育产业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计算了中国18个样本省份的体育产业区位熵、体育用品制造业区位熵、体育服务业区位熵及体育产业区域分工指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该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了样本省份中的区域体育产业的专业化与同构化对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本研究表明:东部地区各省的体育产业专业化优势显著,从样本省份体育产业内部的细分产业来看,东部地区各省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具有专业化优势,西部地区各省的体育服务业具有专业化优势;不同区域的体育产业同构化显著。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体育产业分工明显,西部地区各样本省份的体育产业同构化最显著;样本省份中的区域体育产业的专业化能促进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区域体育产业的同构化会抑制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从样本省份体育产业内部的细分产业来看,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专业化会促进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区域体育服务业的专业化会抑制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因此,为样本省份推动区域体育产业形成专业化分工提出以下建议。
1)各样本省份应找准体育产业的区域优势,推动形成特色体育产业集群。各样本省份体育产业的专业化对体育产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样本省份体育服务业的专业化却抑制了体育产业发展,其原因在于:各样本省份的体育服务业同质化竞争中出现了体育服务业专业化同构现象,这抑制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即样本省份中的区域体育服务业呈专业化分工可促进区域体育产业发展,而区域体育服務业呈专业化同构则会抑制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因此,各样本省份在体育产业发展与布局中,应根据各省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势与体育产业发展基础,优化现有布局,发展具有特色和优势的体育产业门类。在找准体育产业特色与优势的基础上,各样本省份应促进体育产业集群发展,使各样本省份的体育产业形成优势互补,减少样本省份因体育产业主体的恶性竞争而导致的体育产业专业化同构。
2)各样本省份应促进体育产业的区域分工,使体育产业主体形成新型竞合关系。各样本省份要进一步加强自身与邻省的体育产业分工,以及省内不同区域的体育产业分工,样本省份之间应加强体育产业分工与合作,构建新型区域体育产业主体合作与竞争关系。各样本省份应避免出现体育产业同构化现象,尤其是体育服务业的产业同构化,实现体育产业内部的细分产业的差异化发展,减少体育产业主体之间的恶性竞争。同时,各样本省份可根据当地居民体育消费需求及体育产业链的上下游产业优势,加强体育产业内部细分产业的优势产业主体的区域性合作,促进样本省份之间共享体育资源。例如,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企业在实现区域分工时,不同样本省份的企业可根据样本省份的人才、社会资金优势,对体育用品配件或成品生产进行区域性分工;再如,各样本省份的体育健身休闲企业可立足于区域资源优势,形成省际、市际企业之间的合作,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在区域性体育消费市场中促进体育服务供给与居民体育消费需求的平衡。
3)毗邻样本省份应建立区域协调机制,推动毗邻省份形成区域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本研究表明,各样本省份的体育产业同构化显著,且同构化不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相邻样本省份要共同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对毗邻区域的体育产业进行分工,样本省份要引导毗邻区域体育产业实现一体化发展,例如:“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区域的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建立毗邻样本省份的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并引导各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主导产业,通过体育产业政策引导各样本省份体育产业发展,以及引导毗邻样本省份对体育产业进行区域分工,例如,已经制定的《京津冀健身休闲运动协同发展规划(2016-2025年)》《长三角地区体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 。
注释:
① R&D经费投入强度=R&D投入经费/GDP。
參考文献:
[1] 生延超,张丽家. 分工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演进、路径与机理[J].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7,33(165):16.
[2] 赵春明,何璋. 国际经济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4.
[3] 李廉水,周彩虹. 区域分工与中国制造业发展:基于长三角协整检验与脉冲响应函数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7(10):2.
[4] 郭韶伟,唐成伟. 区域分工、制造业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以西部地区为例[J]. 东南学术,2012(6):3.
[5] 徐廷廷. 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合作演进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
[6] 王春萌. 空间分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
[7] 梁琦. 中国制造业分工、地方专业化及其国际比较[J]. 世界经济,2004(12):2.
[8] 蒋媛媛. 中国地区专业化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1990—2007年[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28(10):3.
[9] 陈立泰,张先怡. 服务业地区专业化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1999—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2013(12):31.
[10] 陈健,刘海燕. 产品内国际分工与区域经济增长效率:专业化视角的研究[J]. 中国经济问题,2013(2):76.
[11] 魏梅,李凝露. 地区专业化与经济增长非线性关系的实证研究[J]. 上海经济,2018(3):33.
[12] 靳厚忠. 基于“新兴古典专业化分工理论”的中国体育产业化[J]. 体育学刊,2010,17(1):120.
[13] 胡用岗. 长三角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结构与集聚水平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5(11):119.
[14] 唐炜. 京津冀区域体育产业结构优化配置:基于产业同构的实证研究[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8,33(2):164.
[15] 刘兵,芮明杰. 专业化分工视角下的体育产业集群发展[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33(2):31.
[16] 王良健,弓文,侯虚怀. 中国省际体育产业集聚水平测度及动态演进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10):33.
[17] 刘娜,刘红. 中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提升[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37(4):39.
[18] 魏和清,冒小栋,李颖. 中国体育产业的空间分布及区位布局对策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42(9):29.
[19] 2015—2017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公告[EB/OL]. (2018-07-15)[2020-02-01]. http://www.stats.gov.cn.
[20] KRUGRNAN P R . Geography and trade[J].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1992, 59(2): 337.
[21] 王玉燕,汪玲. 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商业研究,2018(3):124.
[22] 张亮,王文成,魏惠琳. 吉林省体育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38(5):34.
[23] 黄海燕,徐开娟,廉涛,等.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成就、走向与举措[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42(5):20.
[24] 任波,戴俊.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与体育产业发展互动关系的计量研究:基于2006—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7,32(1):87.
[25] 杨梅,肖静,蔡辉. 多元分析中的多重共线性及其处理方法[J]. 中国卫生统计,2012,29(4):620.
[26] 何昭丽,张振龙,孙慧. 中国旅游专业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3):151.
[27] 福建省体育产业协会成立[EB/OL]. (2019-01-10)[2020-02-01]. http://tyj.fujian.gov.cn/zwgk/xwzx/sjyw/201901/t20190110_4741420.htm.
[28] 2018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和增加值数据公告[EB/OL]. (2020-01-20)[2020-02-01].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01/t20200120_1724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