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丧偶一年内再找新欢,你能接受吗?

2021-09-06周公子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丧偶亲密关系伴侣

周公子

在亲密关系中,“丧失与重构”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每个人需要的时间不尽相同,很难划定一条道德准绳,我们能做的就是,抱有一颗平常心,默默祝福每一个活着、爱着的人。

你为什么能接受丧偶一年内再找新欢?

A.找新欢可以抵挡痛苦,只要和对方说清楚,双方情愿没什么不好。           21%

B.有些婚姻早就没了感情,丧偶后再找,算是很有道德了。                             17%

C.有些人就是有依赖性,需要有人陪伴,虽然不算什么好事,但也不必苛责。42%

D.痛苦消化了就找新欢,不一定要一年以上吧。                                         20%

亲密关系充满了悲欢离合,说好相伴一生的伴侣,有时中途就会离我们而去。丧偶,失去至亲,到底需要多久才能走出伤痛,重新投入一段新的亲密关系呢?如果答案是“一年之内”,你能接受吗?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问题,《婚姻与家庭》杂志在各大新媒体平台展开调查—丧偶一年内再找新欢,你能接受吗?

在回收的2390份有效问卷中,62%的人表示“不能接受”,38%的人表示“可以接受”。这些看似壁垒分明的表态,背后其实隐藏着各自的权衡、理解和妥协,我们在聆听他们的声音时,也更能体会到重生与重构的复杂与不易。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双方的观点吧。

丧偶一年内再找新欢“可以接受”的众多答案中,占比最大的理由是C选项(有些人就是有依赖性,需要有人陪伴,虽然不算什么好事,但也不必苛责)。虽然这个答案看起来有些无情,却吻合了人类最朴素的需求:群居与繁衍。

在人类社会早期乃至其后漫长的封建时代,人类对于亲密关系的要求也不过如此:找个伴儿,抱团取暖,传宗接代,晚年再依靠伴侣和子女的扶助走向生命尽头……如果伴侣中途下车,那就再找一个继续前行。

当然,心中一定会有不舍和牵挂,但人毕竟还要活下去,特别是老人,有些人越老,对伴侣就越依赖,总想身边有人陪着。丧偶后,如果他们能够很快收拾好心情再找老伴儿,对于他们和子女来说,也算是一件幸事了。

占比排第二的是A选项(找新欢可以抵挡痛苦,只要和对方说清楚,双方情愿没什么不好)。选择这一项的人,理由和“失恋后再找一个就能快速治愈”很相似,都是试图通过新恋情去扰动凝固的悲伤,避免自己沉沦下去。同时,借助新伴侣来弥补丧失,希望对方能够提供一些和旧伴侣相似的慰藉。

这种尝试有时是能够成功的,比如恰好碰见一个合适的新人,懂得安慰人,又会搞气氛,更能包容丧偶者起伏不定的情绪。那么,这样的人就能营造出一段治愈性的关系,让丧偶者慢慢走出黑暗,重新沐浴阳光。

D选项(痛苦消化了就找新欢,不一定要一年以上吧)虽然只占了20%,但很多受访者表示,它其实道出了“一年内能够走出来”的真正原因,那就是:有些丧偶者本来就用情比较浅,天生就爱得“疏离”。

虽然他们能够和伴侣建立感情,甚至相伴许久,但他们从来不会投入全部。他们有可能是恋物者,把大量精力放在某样东西或者爱好上面;或者是自恋者,兴致勃勃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总之,他们将伴侣视为生命的一小部分,就算剥离,也不会太疼。正像一首老歌所唱的:“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的爱情像海深,我的爱情浅。”所以,当这个小部分丧失的时候,他们要收拾心情也就不那么困难了。

B选项(有些婚姻早就没了感情,丧偶后再找,算是很有道德了)虽然占比最少,但也有17%,相比A选项和D选项,其实不算少数。不少人会选这一项是因为名存实亡的婚姻的确存在。

最近,网络上就疯传着一个日本街头采访的视频。受访女士对记者说自己的先生去世了,说着居然忍不住笑起来:“现在轻松了,至于他的钱,儿媳说‘不要紧,妈妈你花吧,哈哈哈哈哈哈……”

视频传遍网络之后,看的人也忍不住会心一笑,并不责怪这位女士无情。因为这种情节虽然夸张,却也是现实的一种真实写照:有些夫妻的确在作困兽之斗。离别对他们来说是解脱,而找到新欢自然也意味着新生了。

就如上面所说,在“可以接受”的受访者中,占比最多的理由是人类最朴素的需求:群居与繁衍;相比之下,在“不能接受”的受访者中,占比最多的理由是A选项(生死是大事,一年哪就能收拾心情去找新歡了?这样的人太无情),其实也吻合了人类最自然的心理规律:重大丧失需要哀悼。

完整的哀悼会经历4个步骤。

第一步是“否认”:丧偶者会觉得伴侣还没有死,有时想起什么事情,会下意识还要去问对方,就像对方还在身边一样。

第二步是“爆发”:丧偶者终于意识到伴侣离开了,痛苦、暴怒、无力、悲伤、空虚等情绪也在这时涌现。

第三步是“哀伤”:山崩地裂的情绪被宣泄之后,丧偶者平静了一些,开始感到伤心低落。

第四步是“重新出发”:丧偶者心情恢复正常,他们会记得去世的伴侣,可以平静地回忆一切。同时,他们也可以继续新的生活了。

这4个步骤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次性的,而会不断反复,痛苦也在这个过程中得以消化。所以,很多人认为一年时间是明显不够的,可能需要两年、三年甚至更长,这个时间长度在他们心目中才算比较合理。

D选项(太快了,旧阴影还没有消散,对新欢不公平)占比排第二。虽然这一项的受访者看似只聚焦于新欢,但实际上,如果旧阴影没有消散,那么找得太快,对丧偶者本身也是没有好处的。

如果丧偶者跟去世伴侣的关系很好,那么,太早找新欢就会让他们陷入内疚之中,仿佛成为背叛故人的罪人。这种心情会让他们每一天都活在挣扎与煎熬之中。

就算丧偶者没那么内疚,只是希望通过新欢来填补旧伴侣的位置,但事情往往也未必能如其所愿。因为这意味着新欢被当成“工具人”,要抚慰丧偶者,还要扮演丧偶者内心期待的角色。显然,这种身份是非常累人的,由此,感情也会变得非常累心。

C选项(他们的子女应该很难接受,毕竟陌生人取代了至亲的位置,会有些别扭)占比排第三,有18%的比例,意味着这种事情不在少数。毕竟,子女对于父母有着天然的忠诚。这种感情是需要时间去消化和小心处理的。如果父母很快再婚,没有和子女做有效沟通,那么,子女接受起来会非常困难,父母的婚姻也很容易因此蒙上阴影。

B选项(有些新欢实际是第三者,这样的事见多了,就很难接受太快找的)占比14%,虽然排在最后,但刺激性几乎是最大的,让人难以接受。

以前,香港名人翁静晶再婚时就有过这样一幕:婚礼上,她和先夫刘家良的女儿一个都没有出席。究其原因,据媒体报道,就是翁静晶多次传出绯闻。在刘家良去世前,她被拍到和第二任丈夫牵手逛街。刘家良去世后一年多,她公开了新恋情。

虽然刘家良曾拼命为她讲好话,说:“她好学上进又年轻,应该还有好长的路要走,我说什么也比她大三十岁,会尊重她的任何选择。”然而,两个女儿始终没法接受,以致刘家良去世后第六年,翁静晶举行婚礼,她们都没有参加。

以上就是“丧偶一年内再找新欢,你能接受吗”的调查结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丧偶后要重拾亲密关系是不容易的。

如果丧偶者跟伴侣的感情基础一般,或者丧偶者本身用情很浅,那么,要重新出发,花费的时间就会少一点。

但如果感情基础深,家庭關系好,那么,“一年内寻找新欢”这件事就会变得富有挑战性,无论是对丧偶者本人,还是对他们的亲人,都是不容易接受的。

说到底,在亲密关系中,“丧失与重构”本来就个复杂的过程,每个人需要的时间都不一样,很难划定一条道德准绳规定“一年之内到底行不行”。所以,我们看待这样的事,不妨抱持一份平常心,默默地祝福每一个活着、爱着的人吧。

猜你喜欢

丧偶亲密关系伴侣
亲密,别陷入相处误区
聪明的人善于经营亲密关系
萌趣伴侣
亲密关系可以激发欲望
六招治愈丧偶综合征
“3C原则”教你搞定各种关系
封闭自己的伴侣,到底在害怕什么?
全球约有2.59亿丧偶妇女 近半数贫困潦倒
老年丧偶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