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对地方志工作的全面领导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2021-09-06焦永萍
焦永萍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时间节点,深情回顾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史,擘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未来,紧紧围绕“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这一核心要义,系统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积累的“九个必须”宝贵经验,并指明新征程上开创未来的根本要求,阐明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其中排在“九个必须”之首的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这一重要论断,既是社会主义新方志工作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奥秘所在,也为我们在新时代推进地方志事业,充分发挥其存史、资政、育人功能,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坚持党的领导,中华民族的修志传统得以弘扬光大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优良传统。在长达2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地方志薪火相传,亘续不绝,亘古弥新,既是客观的文化载体,又是厚重的历史积淀,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价值。
1956年,国务院制定的《十二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方案》将编修地方志列为20个重点项目之一,“要求全国各县、市(包括少数民族地区)能够迅速编写出新的地方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山西临汾地区干部李百玉率先向中宣部上书,提出续修地方志。不久,得到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秘书长兼中宣部部长胡耀邦亲笔批示,由此吹响全国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的号角。
随后,山西组建了全国最早的省级地方志办公室,创办了全国首家省级地方志刊物,密集承办了一系列全国性的重要会议,为新方志在全国的蓬勃兴起和广泛开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山西也因此被公认为社会主义新方志的发祥地。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到2020年,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基本实现省市县三级志书和综合年鉴全覆盖,开创了盛世修志新局面。其间,地方志的外延内涵逐渐拓展,发展为包括志书、年鉴、地方史在内的“一方之全史”,实现了从“一本书主义”到志、鉴、史、馆“四驾齐驱”,志、鉴、史、馆、库、网、刊、学、会、用“十业并举”的转变,实现了地方志从一项工作向一项事业的转型升级,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
二、坚持党的领导,地方志工作走上法治化轨道
从隋代地方志成为官修官书以后,历代中央政府发布了许多关于修志的命令,初步建立了中央政府对地方修志的松散管理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的国务院修志通知和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的修志规定,仍属行政命令组织修志。2006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属于行政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标志着地方志工作由原来的单纯依靠行政命令组织转入依法修志、依法治志的历史新阶段。
2010年,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成立后,积极推动山西省地方志立法工作。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对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进行了补充、细化,最终推出了一部在全国来说也堪称内容最完备、规定最明晰、特色最鲜明的地方志法规。2011年5月27日山西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山西省地方志工作条例》。这部地方性法规,是山西省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法规,是省委、省政府、省人大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立法成果,为各级政府地方志机构依法修志治志提供了法律依据,为山西省地方志事业的健康发展和转型升级奠定了具有战略视野、全局意义和根本驱动作用的法治前提。
目前,全国地方志法治化建设工作积极推进,将进一步为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法治保障。
三、坚持党的领导,地方志资政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只有加深对历史的掌握和理解,才能‘以古为鉴,鉴古知今”。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蕴含的历史智慧内涵丰富。如何发挥地方志的资源优势,挖掘并总结其中蕴含的智慧,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是各级地方志机构和地方志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新时代的地方志工作必须胸怀“国之大者”,自觉同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山西工作大局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党有所需、志有所为。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编纂出版了一系列以三级志书、综合年鉴为核心的优秀史志成果,为传承优秀文化、辅助科学决策、服务全省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赓续传统、创新手段、主动作为,陆续推出了一大批紧贴中心工作的编研成果,如《山西省重点工程大事志》《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志》《山西省“五个全覆盖”工程志》《山西省情报告》《山西家规家训精选》《山西通史(干部读本)》等,针对性和时效性强,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2020年以后,省委党史研究院(省地方志研究院)为迎接建党100周年,组织编纂《山西红色文化志》。坚持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制订《山西省党史和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年)》,谋划启动《山西扶贫志》《山西全面小康志》等,探索开展“山西革命文物志丛书”编纂,修志用志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加强。
四、坚持党的领导,地方志工作有了正确的政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要论述既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牺牲、创造的充分肯定,又是对中国共产党在未来新征程奋斗、牺牲、创造的使命要求。做好新时代地方志工作,就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提高站位,把准方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忠实记录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用方志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山西故事。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改革开放以来,新方志编纂工作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21世纪初开展的第一轮修志,记载的是1840年鸦片战争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140年的历史;21世纪初至今开展的第二轮修志,记载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改革开放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把改革开放40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客观全面地记载下来,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地方志工作者的光荣使命,更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新方志事业不断推进,正在进入总结两轮修志经验、科学规划第三轮修志工作的新阶段。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就是要以国家的名义将党带领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丰功伟绩郑重载入史册;就是要通过社会主义新方志的恢宏画卷,鲜明地展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五、坚持党的领导,开辟地方志工作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地方志工作的最大政治优势。
2018年10月,在全省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省委决定撤销省地方志办公室与省委党史办公室,合并组建省委党史研究院(省地方志研究院),归口省委序列。与此同时,全省各市县的党史、地方志机构,也全部参照执行,山西省市县三级地方志机构实现了体制机制的上下统一。这种由党委亲自挂帅,集中统一领导地方志、党史工作的一元化体制,强化了地方志的意识形态属性,加强了党对地方志工作的全面领导,有利于更好地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我省关于地方志工作的政策措施;有利于更好地推动省市县地方志机构实施三级联动,形成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有利于更好地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推动构建“大方志”工作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全省地方志工作者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决心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坚决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发出的伟大号召,从党领导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历程中汲取力量、增长智慧,总结好、继承好、运用好、发展好成功经验,更加自觉地坚持党对地方志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满怀豪情地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为山西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山西篇章,开创山西地方志事业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院(山西省地方志研究院)副院長﹞
(责编 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