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乡大变化
2021-09-06梅晋敏
梅晋敏
记忆中的学生厨房
1994年春天,母亲问快满7 岁的我想不想去上学,模糊的记忆中我回答母亲想去,于是她就去太平中心完小帮我报了名。刚好1993年9月太平中心完小开设了第一届学前班,我也因此成了其中的一个。
当时大姐和二姐是在社上的小学读书,弟弟还没有到上学年龄,所以大多数时候我都是一个人在有4公里距离的家与学校之间来回徒步穿梭,直到三年级开始住校。我上学时走的那段路是1937年底至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群众历经千辛万苦用时8 个多月修建的滇缅公路的其中一段。那会儿,路面早已铺设成了弹石路面,但在岁月的冲刷下,路面虽然宽敞但已十分陈旧。
2018年,全县9 个乡镇都创办了幼儿园,满四岁的幼儿均可到幼儿园就读。那段我曾走过无数次的上学路也已经于2015年铺设成了柏油路面,结束了人们无论出门还是归来总是灰头土脸的尴尬局面。现在,弟弟的女儿就在太平乡中心幼儿园读大班,每天上学放学都是父亲或弟媳骑摩托车接送她,有时弟弟休息在家也会开小车接送她。
我上小学那会儿学校有厨房,但是没有食堂。学生可以选择回家吃饭,也可以选择在厨房自己做饭吃。我们因为离家不是很近,而且姐弟几个都在一起上学,所以都是选择在厨房做饭吃。记得当时的学生厨房是敞开式,一间大大没间隔的厨房有无数用砖堆砌而成且紧挨着的小灶,所有学生一起生火做饭,厨房里烟熏火燎、烟雾缭绕,大多数孩子眼里总是满含泪水。
当时在学校做饭都是用柴,我们得每个星期用上一个中午的时间自己到山上捡柴。放学后先把火生好,然后把淘好米的锣锅放在自己的小灶上煮起来,我们几个小伙伴会相约利用这个时间去山上捡柴。有时候运气好的话,大概一公里左右会捡到,运气不好的时候可能要走上两三个公里才能捡到,柴捡好后,我们几个会将它捆起来,然后扛回学校。接下来开始做菜、吃饭,这样忙完差不多已经到下午上课时间,也因此接下来的那节课我们都要和瞌睡虫作斗争了。
1998年9月,二姐考上县里的初中,假期时听她跟我说县城的初中有食堂,不用自己做饭。那时我就下定决心要跟她一样到县城上初中,两年后我终于如愿以偿。接下去的几年,离家远一点的学弟学妹还在重复着我们的以前,在那个敞开的大厨房,自己动手捡柴做饭。
2006年秋季学期开始,山区学校开始全面施行寄宿制管理,孩子们从一年级就开始住校,每所中小学不但有食堂,还为孩子们搭配了营养餐,不仅能让孩子们吃饱还能吃好。幼儿园也为孩子们提供早餐和午餐,晚餐回家里吃。孩子们再也不用为吃饭、做饭发愁,可以把所有精力都用于学习。
童年假期的乐趣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我带着儿子回老家。父母为了能够多干点活,就让我在家带孩子、做饭。孩子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吃饱、玩好。侄女特别喜欢画画,她的周末和假期,大部分时间不是在画画、就是在看电视、玩手机,总之都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在我的记忆里我们小时候的周末和假期得当好父母的好帮手,我们姐弟几个,要么选择放羊放牛,要么割猪草、挖地等等,总之好像都有忙不完的事。
90年代的家乡,山上到处是大片大片的蕨菜林。每年春天,我的堂大舅就开始收购蕨菜,用盐巴腌渍之后销往外省。当时像母亲一样年纪的妇女们只要有时间都会带着孩子们一起到山上采蕨菜,用橡皮筋小捆小捆的扎起来,捆好后背回家卖给大舅,一毛钱一斤。
我们姐妹几个每个周末都要早早起床,和母亲一起上山采蕨菜。因为年纪小,就只背得了十多斤、二十来斤,每个星期大概能挣四五块钱左右,当时小学门口的包子三毛钱一个、饵块五毛钱一个,采蕨菜的季节我们每个星期都能挣够早点钱。
采蕨菜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趣事,记忆犹新的是,一次我们姐妹三人一起去采蕨菜。那天早晨露水很重,有一只灰色的小兔子躺在草丛里一动不动,我们把它抱起来它也没有受惊,我和二姐爱不释手,想要把它带回家。可是我的家乡有个民间说法,只有放牲畜时遇到小动物才能带回家,否则就会给家庭带来灾祸。于是,大姐一直在旁边阻止我们,让我们放了它。我和二姐把兔子抱起来又放下去、放下去又抱起来,不知道重复了多少次……最终,我们还是听了大姐的话,把小兔子放回了原地,恋恋不舍的离开了。
都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蕨菜也不例外,高的高、矮的矮。可是记忆中,母亲采的蕨菜,总是齐刷刷的一样长。于是,我也学着母亲,采的蕨菜每捆都是长短一样。那时母亲和我总被大家夸奖,让我受益匪浅的是从那时起,我就会学着母亲规规矩矩做事。
目前,我们县已通过有机农产品认证的核桃种植面积达10 万亩。可是小时候我们家栽的都是梨树,泡核桃树也有,可是还没有开始挂果,吃的核桃都是亲戚给的。山沟里到处都是铁核桃树,等到核桃成熟的季节,没等天亮大家就纷纷打起手电筒上山捡核桃。那时候大家争着抢着捡铁核桃,就是为了捡回家晾干后,用榔头敲碎,然后用筛子筛检,把敲碎后的核桃仁放上清水在铁锅里煮,直到熬成核桃油。
出锅后再经过滤的核桃油,就成了很多家庭炒菜用的食用油。因为那时,大多数家庭一年用来炒菜的油都来自那头“过年猪”,油水特别少。煮核桃油的过程中,会形成一层黑黢黢、闻起来香香的酱,我们当地叫它“油屎酱”。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大家都会在它里面放上盐巴、辣椒,把它当成下饭的调味品。
核桃成熟的季节,雨水比较多,山上比较湿滑。记得有一次,二姐和我为了让鞋子少受磨损,光着脚到山上捡核桃,如今已不记得那么小的我们当时是怎样经受住了石头啊、荨麻啊的磨炼。记得2020年10月,我还在瓦厂,我们乡组织人大代表到光明村开展活动,那时核桃旅游步道已经初步建成,看着那么有特色的步道,我立刻脱了鞋子想感受一下,可是才跨出两步我就放弃了。
父亲的楼房
小时候条件艰苦,我们家只有一间正房,有三个房间,一间父母住,偏房我们姐妹三个住,弟弟只能住在堂屋里(就是现在说的客厅里)。那时最怕夏天下雨和冬天睡觉,因为太平海拔比较高,夏天雨水比较多,碰上大雨房子就会漏雨,母亲总要拿上碗呀、盆呀到楼上接雨水,总担心雨水漏下来房间里。那时候不是和大姐一起睡,就是和二姐一起睡,而被子总是不够宽,不能裹严实,有时候不是背露在外面,就是半夜有寒风透进被子。直到现在我都还一直有个习惯,睡觉时一定要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生怕背露在外或冷风透进来。
后来我们渐渐长大,住房越来越拥挤。我上大学时,父母把原来用木头垛成的猪圈拆了,盖成了像正房一样有两层7 间的猪圈。用的料子和盖房子用的一样好,就图把它的二楼装修后可以住人。猪圈建好后,父母简单装修了一下就搬进了二楼。我们姐妹几个平时都在外面,偶尔才回家,也住二楼。
我肠胃一直都不太好,小时候最怕半夜三更肚子疼,因为那时候家里没有厕所,山里人都是解“风景”手。虽然上初中时,父亲在地里建了一个厕所,但是因为是旱厕害怕臭气熏天,所以厕所建的比较远,半夜起来上厕所比较麻烦。2020年,全县大力推行厕所革命,父亲又在猪圈旁边新建了一个卫生厕。
以前我们家的大门是用木板做成的,虽然不太美观,但是那时候胆子比较小,父母不在家的时候,总感觉只要把大门关上就能把一切恐惧挡在外面,我曾经还写过一篇关于我们家木大门的作文,曾被大姐拿出来念给全家人听。
离我家不远处有条河,水质非常好,水很清澈,小时候最喜欢到里面玩水、洗澡。上学时最怕假期洗澡、洗头,因为那时家里没有洗澡间。要洗澡、洗头就得先烧水,然后用一个大盆洗,非常麻烦。直到大学毕业后,父亲决定重修大门,一并建了洗澡间。从那时起,我们家的大门换成了铁门,我们也彻底结束了用盆洗澡的历史。
2017年,父亲终于决定在老房子旁边盖三层高的新房,我们姐妹几个虽然能力有限,但也你一万、我几千的给父亲凑了部分建房资金。直到2020年底,父亲才凑够资金把新房装修好。2021年初,快满60 岁的父母终于搬进了二楼靠右边的新房。如今,我们回家也是住在新房里,再也不用担心漏风、漏雨。
童年的味道
母亲常说:人懒,地不懒。虽然现在日子富裕了,但是家乡的人民总是为了能够多干些活,每天都早早起来就做饭吃,吃完饭就上山干活,家家户户都不会让自己地荒着。春季种玉米、秋季种豆子一直是家乡的种植传统,但是近几年来,因为豆子的产量不高且豆杆产生的糠料也少,为了给养牛、养猪提供更多的糠料,大家都改成种植大麦。每年劳动节,就是家乡人民收割麦子的最佳时期。
我七点过起床,电饭煲里的米饭水已经沸腾了。父亲已经骑摩托车到山地里拉晒干的麦子,母亲也已经去挨着家的地里割麦子了。我炒好菜,父母也回到家了。两岁多的侄儿身体倍棒,刚睡醒还处于睡眼惺忪的状态就开始跟父亲要冰棒吃。我怕肠胃不好的儿子吃了不舒服,就承诺他们只有认真吃完早饭才可以吃冰棒。早饭刚结束,他们俩就缠着父亲拿冰棒。
看着两个小人儿在暖暖的阳光里安安静静的坐在台阶上舔着冰棒,我不禁深觉岁月静好。幸福的画面把我拉回到我上小学那会儿,小叔的女儿想吃冰棒,让我放学给她买回来,可是每次回到家,冰棒早就化成了水。如今,大家的日子都好过了,每家每户都有冰箱,我们家还买了冰柜。父亲总喜欢在赶集日买一件冰棒放在冰柜里,什么时候想吃就可以吃。
收假前,父亲拿出珍藏了近两年的火腿,给我分了一半,让我带回县城。以前收假,我都要赶下午两点半太平开往县城的那趟班车。有了孩子之后,每次回家都是衣服等大包小包的行李,坐班车特别不方便。丈夫又在石门关公司上班,我们每次放假都是他们最忙的时候,他都不能跟我们回家。但现在家里有了车子,每次收假他都可以晚上回太平接我们,这次也不例外。
太平这个滇缅公路横穿而过的山区乡,也曾硝烟弥漫,百姓艰难度日,可在我们党一百年来的坚强领导下,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人们群众的日子越来越富裕。
回县城的路上,车里播放着我最喜欢听的歌,怀里抱着我最爱的孩子,车子天窗顶上是满天繁星,幸福感不由得溢满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