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视域下乡村定向师范生的专业使命教育
2021-09-05孙树叶
孙树叶
摘 要:专业使命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在专业知识过程中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观教育,提升乡村定向师范生的专业使命感,培育具备专业使命感的乡村定向师范生是发展乡村教育的现实需求,也是工匠精神传承的需要。本文通过研究专业使命教育的内容体系,分析乡村定向师范生专业使命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索结合工匠精神推动专业使命教育的路径。将工匠精神与专业使命教育有机融合,拓展乡村定向师范生专业使命教育的空间、提升乡村定向师范生专业使命教育功能、提高乡村定向师范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工匠精神;专业使命;乡村教师;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6-0079-04
随着“工匠精神”的提出,全社会对于工匠精神的回归已经蔚然成风。工匠精神是一种工作态度和精神理念,是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和专业使命感共同促进的精神体现[1],在实际工作中所呈现的使命感与工匠精神的思想内涵是一致的。自江苏省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实施以来,培养能够扎根乡村、服务教育、专业优秀的乡村教师已经成为定向师范生培养的使命[2]。工匠精神正是乡村定向师范生所必备的素质,在乡村定向师范生培育时应当融入专业使命感的引导和培养,工匠精神培育是培养专业使命感的有效手段。因此,加强工匠精神的培育,对于提升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专业使命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一种专注工作、专注技能的精神理念,主要内容有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创新研究等,工匠精神的本质是职业素养,不仅追求更加优质产品,还对职业素养和道德提升具有重要影响作用[3]。加强工匠精神培育将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而且有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乡村教育普遍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数量短缺、教学技能落后等问题,乡村定向师范生培养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乡村定向师范生培养的宗旨是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能够扎根乡村、甘于奉献、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4]。因此,在乡村定向师范生培养的过程中,高校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使命教育,是履行人才培养使命的体现,利用工匠精神培养乡村定向师范生专业使命感,使乡村定向师范生更好地为乡村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一)爱岗敬业的精神
工匠精神要求劳动者应热爱本职岗位、勤奋钻研、精益求精,在劳动者基本价值取向形成过程中,工匠精神起到了导向作用,并对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认同感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曾強调,“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5] 马克思所谈到的就是爱岗敬业的精神。
(二)精益求精的态度
精益求精是指不仅要有熟练的技能,还要通过不断地琢磨和研究,使得工艺技术能够得到优化提升,生产出质量更佳的产品。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写到:“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6] 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正是乡村教育所需要的。
(三)改革创新的能力
工匠精神要求人们在工作中能够潜心钻研、革新技术、创新工作方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7]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推动乡村教育发展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在乡村定向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必须注重其创新钻研精神的培育,并通过他们创新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推动乡村教育发展,培养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人才。
二、专业使命教育的内容体系
以工匠精神和专业使命感的核心思想内涵为依据,专业使命教育的内容体系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分别为培养专业情感的“专业认同教育”、培养专业能力的“专业技能教育”以及培养工匠精神和使命感的“思想政治教育”[8]。
专业认同教育。专业认同主要指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接受与认可,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为去学习与探究专业知识[9]。专业认知指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对将来从事具体职业的特点、工作内容和发展方向有较清晰的整体认知[10]。大学生拥有正确的专业认知对于形成积极的专业情感和专业态度非常重要。大部分学生是基于就业保障性高、学费可以减免、毕业后取得编制等原因选择乡村定向师范生专业,但是专业认同还有待加强[11]。专业使命感是一种情感,专业使命感的培养不仅需要专业认知,更重要的是专业认同。专业认同教育以培养乡村定向师范生对所学专业科学、全面的认知为基础,鼓励学生认可、热爱师范专业,积极投身到乡村教育发展中。专业认同教育主要包括:专业认知教育,重点是通过专业介绍、专业课导论等方式,使学生更加清晰的认识所学专业的知识结构、行业发展等;专业认可引导,通过与优秀乡村教师、老一辈乡村教师以及优秀乡村师范毕业生的交流,引导学生投入乡村教育发展中,提高专业认可度。
专业技能教育。专业技能教育是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的教育,不仅是专业使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育工匠精神的基础。推进专业技能教育关键是遵循知识吸收的客观规律。第一,培养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因为专业基础知识对于培养专业兴趣、提高专业素养起到了重要的基础作用。然而,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教学过程的枯燥和专业知识的难度过高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产生影响,因此在专业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要避免类似情况。第二,开设多种类型的专业选修课,满足学生对专业基础技能学习的需求。第三,改进教学方法,为了适应技术的进步和知识的更新,保护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以便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第四,通过实践实训、专业导师的传帮带实现高层次的技能培养。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学生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思想政治教育是进行乡村定向师范生专业使命教育的重要方法,以专业使命教育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有自己独特的任务和内容要求。高校在进行专业使命教育时,要以理想信念教育、工匠精神教育、社会使命教育为重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将爱岗敬业、创新奉献的精神风貌通过持续不断的教育引导内化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之中。
三、工匠精神与专业使命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
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将工匠精神与乡村定向师范生专业使命教育相融合,使高校在培养乡村定向师范生时不仅注重其自身能力的发展,而且更加关注其专业使命感的教育,加强大学生对乡村定向师范的认识,促使他们激发努力探索的精神,帮助他们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增强师范生基本技能的培训。将工匠精神融入乡村定向师范生专业使命教育中,可以引导大学生遵守职业操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未来教师的岗位上,秉持着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立德树人的职业修养。
有助于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工匠精神不仅要求人们忠于自己的工作岗位,要求在工作中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例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等。加强乡村定向师范生专业使命教育,培养乡村定向师范生勇于承担乡村教育发展使命的意识,促使学生热爱教师岗位,树立立德树人的品质,为乡村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与此同时,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乡村定向师范生专业使命教育,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工匠精神,树立正确的爱岗敬业观念意识,提升职业道德素养。
有助于增强学生职业发展潜力。乡村定向师范生专业使命教育与工匠精神的融合,不仅是对传统使命教育模式的创新突破,打破了传统教材对提高实践创新性的束缚,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以提升,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岗位技能得到提高,工作成就感与职业认同感得到增强。
四、乡村定向师范生专业使命教育存在的问题
投身乡村教育意愿不强。定向生培养计划是针对乡村基础教育力量较为薄弱的地方,通过定向招生的方式,为该地定向培养优秀的乡村中小学师资。乡村定向师范生在相关高校完成规定的学业后,必须返回户籍所在地,并投身到当地的乡村教育发展之中。根据近几年的统计,因当地的教育基础、生活条件以及个人发展前途等各种原因,部分同学有了不愿意回到家乡从事乡村教育工作的倾向。
师范专业基础薄弱。乡村定向师范生生源地存在基础教育薄弱、师资力量不足等一系列问题,由此造成定向师范生的专业基础相对薄弱,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专业基本功、专业知识积累等都有所欠缺,从而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影响,使学生对专业学习缺乏必要的自信心。
持续学习动力不足。目前,多数乡村定向师范生能够清晰认识自己的职业定位,以优秀乡村教师为榜样,积极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教学技能。但是也存在部分学生对于定向培养政策和专业使命没有充足认识的现象,认为自己已经签订了定向培养合同,今后的工作便稳定了,在没有就业压力的情况下,缺乏学习动力,甚至出现缺乏自控力,不能按時完成规定学习任务的情况。
五、工匠精神推动专业使命教育的路径
(一)坚持价值导向,把工匠精神纳入专业使命教育大系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增强专业使命教育的说服力和教育性。工匠精神的融入,使专业使命教育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也是提升专业使命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能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方面,工匠精神为定向师范生专业使命教育提供了新的切入点,能够更好地发挥专业使命教育对乡村定向师范生教育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工匠精神对于专业使命教育方法的创新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过程中,榜样的引领和示范作用非常重要,能使大学生从中受到鼓舞并学习他们的品德。
(二)弘扬特色文化,把工匠精神深入专业使命教育大工程
文化如水,可以“润物细无声”地滋润每一个人的心灵,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据,融入工匠精神和专业使命教育,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氛围。打造蕴含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是推进专业使命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校园文化活动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从思想文化、行为文化等多个层面加强对工匠精神、专业使命等方面的宣传。比如可以在宣传栏、广播台、微信公众号等宣传渠道中增加工匠精神及专业使命感培养的相关素材,让学生了解其重要价值;还可以组织专业技能竞赛,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展现专业魅力。
(三)提升职业素养,把工匠精神融入专业使命教育全过程
工匠精神要求个体追求卓越,本质上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工”的范畴,而是深化为各个行业都应具备的职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领导干部对待工作也要有‘工匠精神’,善于在精细中出彩”。工匠精神是定向师范生的必修课,在师范生培养的过程中,高校不仅要教授专业理论知识,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在教授专业课程的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是提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必备条件,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此外,工匠精神也要和师范生教育实习相结合,突显师范生教育实习的重要性,增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积极推进定向师范生融入农村教育。
高等院校在乡村定向师范生培养过程中,除了加强专业知识教育,也要加强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等专业使命教育。而工匠精神培育是提升乡村定向师范生专业使命感的重要手段,高等院校应加强基于工匠精神的专业使命教育,使乡村定向师范生具备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为了更好地优化学风,培养具有新时代担当精神的乡村教师,促进乡村教育发展,高校应当不断深入探索乡村定向师范生培养时专业使命教育和工匠精神相融合的路径。
参考文献:
[1] 王蓉霞. 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6):56-58.
[2] 龚雨露,张志行. 苏北乡村定向师范生履约意愿的调查研究——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为例[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0-22.
[3] 李伟. 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 改革与开放,2020(16):78-81.
[4] 王艳玲,李慧勤. 乡村教师流动及流失意愿的实证分析——基于云南省的调查[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03):134-141.
[5]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
[6]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59-660.
[7] 江泽民. 江泽民文选: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32.
[8] 于冠华,武淑平. 工匠精神视野下大学生专业使命教育探讨[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0):62-63+69.
[9] 徐群智,李钦. 大学本科新生的专业认同调查研究[J]. 大学教育,2017(05):138-141.
[10] 毛芳才. 提升大学生专业认知能力的途径研究[J]. 高教论坛,2012(09):82-85.
[11] 赵喜迎,江宇. 江苏省首届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报考动机分析——以南京晓庄学院为例[J]. 高教论坛,2018(11):100-104.
(荐稿人:王广飞,盐城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