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视域下以情境提高手工雕塑教学质量

2021-09-05祝田田

新课程·上旬 2021年28期

祝田田

摘 要:美术课是一门十分有意义的课程,学生和老师都十分享受美术课的过程,在美术课上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手工操作的能力。每一节美术课都十分有意义,手工雕塑课是美术课动手实践课的一种,手工雕塑作为传统文化下的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手工雕塑作为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其独特的魅力,也能够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情境创建;美术手工课;文化魅力

情境教学自古以来都十分有影响力,在情境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因为手工雕塑的传承和发扬,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尤其是在美术课进行手工课的实践环节过程中,情境的设置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手工课的魅力以及美术文化的真谛。

一、拥有不可替代的美学价值,创造感受美的过程

小学美术教学中,任课教师应该充分地创造条件,运用各种社会资源,开发具有学校及区域特色的课程,最大化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象雕塑是人类美术史上的重要艺术形式,是人类对世间万物的一种理解与诠释,是雕塑家倾心塑造出的物化的灵魂,它的艺术感染力和冲击力是其他艺术门类所不能替代的,它是与人民大众接觸更直接、交流更广泛的艺术形式之一。

在《非洲雕刻艺术》一课中利用雕刻艺术的演变,根据非洲雕刻方式的特点,展开联想,大胆进行创作,利用陶土捏制出新颖、有趣的作品。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老师让学生动手创作,以“中国古文字(甲骨文、金文)”为切入点,鼓励学生将非洲雕刻艺术与“中国古文字”结合在一起。通过小组探究和自主创作,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他们的作品,学生作品风格鲜明,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作理念,体现了美术课堂所强调的真实而自然。无论是博物馆里真实的雕塑品,还是我们生活中能被感知到的事物,在美术课堂上都会一一展现。因为美术课是让学生去感受美的事物,那些重要雕塑的雕刻细节需要我们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雕塑艺术的魅力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形式单一、教学方法单调的教学形式已不能适应目前小学课堂教学的需求,必须寻找一条适合当前课堂教学的模式,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短时高效、丰富多彩。因此,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结合本人所教美术学科的实际进行分析,提出小学美术课堂情境教学之策略,为优化当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及借鉴。

如在《有生命的石头》一课中主要采取发现教学法,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独立实现认识过程。在课堂中,采取以雕刻游戏导入新课。对于天真爱玩的学生,他们对这个游戏非常感兴趣,雕刻游戏的开始使课堂气氛和学生思维瞬间活跃非凡。通过玩雕刻游戏,学生发现了许多设计石头的思路。《有生命的石头》这节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石刻了解人类生活历史与文明进程,分析中外历史文化特点,以及石头雕刻本身具有的艺术价值。在课堂上教师尽可能地活跃气氛,首先要让学生沉浸在动手石头雕刻操作的美好中,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学生可以发现很多问题,同时在原有的材料基础上也能够进行创新。雕塑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在小学美术课的学习过程中,手工雕塑是重要的手工作业组成部分。这不仅能够在学生心中种下文化传承的种子,还能够使学生爱上手工雕塑。

三、“活化”情境,体验快乐课堂

艺术从人类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形式也日趋丰富多彩,而美术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小学是人生的启蒙阶段,小学生刚踏入知识的大门,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因此艺术对他们而言是一种审美观念的培养和情操的熏陶,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对“美”有自己的见解与追求。

艺术创作源于真实又美好的生活。为了深化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和感受,教师应把生动活泼的活动场景和生活内容,结合特定的情境,在课堂上展示出来。通过让学生参与其中的方式使其切身感受到其中的乐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英国实用主义教育家、哲学家斯宾塞在《什么是最有价值的知识》中指出:“每门学科必须以纯粹经验为之先导,等到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后,创造才能开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了解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创建不同的生活化教学情境:第一学段的小学生刚进入小学,在喜好上偏向于植物动物、童话和寓言故事,所以主要以游戏活动来创设情境,促其学习;第二学段的学生对卡通人物和生活中的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可采用活动性和合作学习的方式;第三学年段的学生对社区和未知世界有一定的兴趣,所以以探究性活动为主。学生能够在美术的雕塑课上学习到许多优秀的文化知识,感受传统文化的历史魅力,通过情境教学的模式,学生更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综上,古人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人只有受到恰当的激励,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尤其是对于这种传统文化之美的继承,手工雕塑就是这样一种美,小学生好奇心强,对美术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表现欲望,构建轻松、愉悦、上进的美术教学氛围呢?这不仅源于学生内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也依赖于一些客观条件下的促进,情境教学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薛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措施分析[J].戏剧之家,2020(8):168.

[2]老小航.激发兴趣,收获精彩:小学美术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6):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