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峒古镇,《边城》里的小山城

2021-09-05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31期
关键词:秀山吊脚楼三省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人家。这人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這正是沈从文《边城》的开篇,在沈老的印象中:“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的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贯穿各个码头有一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没错,直至现在,那小溪依然在,那白塔也还在,只是没了当年的老人、女孩翠翠和那只黄狗。

茶峒镇,地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2005年7月改为边城镇,以沈从文所写《边城》小说名称命名。西与贵州省松桃县的迓驾镇和重庆市秀山县的洪安镇接壤,北与重庆市秀山县的峨蓉乡隔河相望,自古以来便有西南门户之称,是湘黔渝三省重要的交通中心、商贸中心和物资集散地,号称“一脚踏三省”,是湖南省的西大门和湘西四大古镇之一。

的确,与中国的其他地方相比,那个混乱年代里的茶峒人安宁自足的生活无疑是令人羡慕的,他们依山靠水而居,用木船连通外面的世界,下运桐油、川盐和染色的五倍子,上运棉花、棉纱以及布匹、杂货、海味等。长途的贩运模式加集市贸易的经济结构,使这座占地仅两平方公里的小镇很自然地成为了近代湘西边界上的一颗明珠。

走在古街上,踩着坚实厚重的石阶拾级而上,可以看到最真实的古镇居民的生活状态,完全是一个远离喧嚣、返璞归真的过程。

从保存完好的古城墙古建筑古店铺、青石板街道、苗家吊脚楼、拉拉古渡、翠翠岛,到从文写作楼、百家书法园……吸引着无数文人骚客流连忘返,电影《连心坝》《边城》等都在这里拍摄。

边城镇远离城市的喧嚣,传承着苗族的民风民俗。每逢农历二、八,周边十里八乡的群众都来到边城赶“边边场”,“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赶秋节”等民间节庆和唱山歌、吹竹叶、打猴儿鼓、上刀梯、踩铧口等传统活动,已成为边城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综合搜狐、网易)

猜你喜欢

秀山吊脚楼三省
Stilted houses in harmony with nature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吊脚楼
区域联动护流域
北仍村的味道(外一首)
山城吊脚楼
豪华的龙舟
基于灰色系统GM(1,1)模型重庆市秀山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经济发展分析
幕落时有狗叫,野草呈倒伏状
苗族民居吊脚楼的再生设计
湘鄂赣三省开展新闻出版广电战略合作
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