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发猪疾病的猪场管理问题及其防治措施探究

2021-09-05石遗志

南方农业·中旬 2021年6期
关键词:防治措施

石遗志

摘 要 为解决现阶段养殖户疫病防治意识较为淡薄、猪场选址不科学、猪舍内部缺乏完善的清洁机制、缺乏完善的生猪免疫检测体系等易引发猪疾病的猪场管理问题,提出树立正确的防疫理念、科学建设养猪场、制定完善的消毒制度等措施,并简要介绍加强猪场管理的重要意义,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 猪场管理;猪疾病;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7.081

目前,我国规模化养猪场数量逐年增加,养殖户要充分认识到加强猪疫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并树立正确的防治观念,做好日常检查与管控工作,减少疫病的出现,提高自身养殖效益,进一步推动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保障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1 加强猪场管理的重要意义

对猪场进行科学管理,能够减少管理不规范现象的出现,从根本上提升猪场整体管理效果。针对养殖户而言,要结合猪场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良好的管理方案,在强化猪场综合管理水平的同时,提高生猪品质,不断扩大猪场的建设规模。同时,采取积极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猪疫病大面积传播。

加大对猪场管理的力度,可以满足我国养殖业的全面发展需求,随着猪场管理难度的逐渐增加,针对猪场管理工作也提出了全新要求,因此养殖户需要不断强化日常管理力度,为生猪提供一个更加洁净的生活环境。养殖户要不断强化自身的防疫意识,结合猪场内部生猪群体的生长发育情况,采取有效的防疫措施,定期为生猪群体接种疫苗,再提高生猪群体生长水平的同时,推动我国养殖业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某地区猪场当中,生猪养殖户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防疫理念,加强生猪疫病防治力度,提高生猪的发育速度。

2 引发猪疾病的猪场管理问题

2.1 养殖户的疫病防治意识较为淡薄

部分养殖户过于重视生猪的饲养与销售,为了更好地降低养殖成本,针对猪场的防治工作缺乏有效重视。同时,部分地区的养殖户经常存有侥幸心理,认为猪场内部环境比较卫生,疫病防治意识较为淡薄,严重影响猪疫病防治效果,一旦出现疫病,容易引发大面积的传染,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2.2 猪场选址不科学

养殖户在选址和设计过程中,需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则,提升猪场选址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从实际情况出发,在猪场选址环节,需要和周围居民区保持一定的距离,确保周边环境符合养猪要求,不能出现大量的污染物,尽量选择比较空旷的区域,从而确保猪舍内部通风效果较好。如果猪场地势过低,会严重影响排污与排水效果,破壞生猪的生长环境。在规划设计期间,养殖户要遵循科学性原则,确保猪场选址更加合理,同时,严格控制猪舍内部的养殖密度,并加强日常饲养管控力度,确保猪舍建设水平得到显著提升[1]。通过进行科学的选址,能够为生猪的健康生长提供稳定环境。

2.3 猪舍内部缺乏完善的清洁机制

结合生猪养殖特点可知,在实际养殖的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粪便与污水,如果猪舍内部的污染物清理不及时,会吸引大量的老鼠、蟑螂,从而导致疾病的传播,增加生猪的疫病发生概率,污染物容易滋生较多细菌,一旦清理或者消毒不及时,会给生猪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

2.4 缺乏完善的生猪免疫检测体系

当前时期大部分养猪场的养殖方式较粗放,因缺乏科学的检疫技术,养殖户无法全面了解猪场内部生猪的生长情况,无法开展针对性的免疫工作。同时,因为猪场内部缺乏完善的免疫系统,生猪在接种疫苗前,没有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导致疫苗失效,严重影响生猪的健康生长。

3 加强猪场管理的措施

3.1 树立正确的防疫理念

生猪养殖户要树立正确的防疫理念。1)政府有关部门需加强猪场疫病防治宣传力度,根据不同地区生猪养殖户的具体情况,采取宣传栏与广播等宣传方式,帮助广大养殖户树立正确的防疫理念,充分认识到加强猪场疫病防治的重要意义,并全面了解猪场疫病所带来的危害,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2]。通过不断提高生猪养殖防疫观念,以确保生猪疫病防治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3.2 科学建设养猪场

猪场建设过程中,要科学选址,尽可能远离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同时和当地的交通干线保持一定距离,尽量选择地势比较高的区域,保持较好的通风效果。根据猪舍的规划设计,采取多点式、多单元设计模式,严格控制生猪养殖密度,促进生猪健康生长。生猪养殖人员要结合具体的养殖时间及生猪群体的生理状况,采取分隔养殖模式,避免疫病出现大面积的传播[3]。

猪舍内部地面要保持适度的光滑,如果地面过于光滑,生猪容易出现滑倒现象;如果地面特别粗糙,生猪的猪蹄会严重受伤。可采取水泥地面,为生猪的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环境,在建设过程中应在水泥地面完全凝固后,才能够进行后续的饲养工作。养殖人员还应根据生猪养殖场内部环境特点,配备一定量的空气净化设备与温度调节设备,不断提升猪舍内部的舒适度[4]。

3.3 制定完善的消毒制度

根据猪场规模化养殖的特点,加强消毒与隔离,可为生猪的健康生长提供有利环境。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外部人员与车辆严禁随意出入,严禁闲杂人员进入猪舍内部,从根本上切断生猪疫病的传播路径,避免生猪群体感染传染性疾病。养殖户要定期进行消毒,通过制定科学的消毒制度,并认真执行,保证猪舍内部环境更加干净卫生。采取日常消毒与非常时期特殊消毒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并结合生猪群体病菌类型差异,科学选择消毒药物,综合考虑外部环境因素所带来的影响,适当增加或减少注射消毒次数,更好地消灭传染源。

除了外来人员能够将病原体带入到猪体内部,蚊虫与鼠疫等也会引发生猪出现严重感染病,所以养殖户要加强驱虫、鼠力度,充分认识到做好驱虫。鼠工作的重要价值。在每年的3—9月,蚊虫数量较多,过程当中要求养殖人员积极开展驱虫工作,特别是在母猪配种的过程当中,及母猪生产前28 d之内,均需要进行驱虫[5],并做好相应的驱鼠工作。

3.4 加强疫病的监测和检疫

在制定生猪疫病检疫体系的过程中,养殖户要注意以下问题。

1)制定一套更为完整的生猪疫病防治体系。养殖人员需要加强疫病监测与检疫力度,根据生猪群体的实际生长情况科学选择检疫方法,并加大日常监测力度,每年开展一次全面调查,全面了解生猪疫病的感染情况,并对原有的防疫措施进行优化,从而确保生猪疫病控制体系的重要作用得到良好体现。同时,生猪养殖户还要密切关注生猪群体的生长情况,定期进行体检,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2)养殖户需要邀请兽医站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受到资金的影响,部分猪舍内部可能会缺乏专业的检测设备,为了确保此种问题得到解决,养殖户需要邀请兽医站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兽医站工作人员通过为养殖户提供科学指导,能够显著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进而确保生猪疫病防控工作能够顺利实施。

3)在种猪引进过程中,养殖人员要对猪体进行全面检验,加强日常的检测和检疫力度,保证生猪品种符合当地养殖条件,通过对种猪进行有效体检之后,保证种猪没有携带任何疫病,才能够允许其进入到猪场内部。由于部分猪疫病潜伏周期比较长,种猪引进之后还要进行一定时间的隔离,彻底排除种猪存在疫病的可能后,方可将种猪放入到猪群中,确保生猪养殖环境更加稳定。

4 结语

针对猪场管理问题产生的猪疾病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如树立正确的防疫理念、科学建设养猪场、制定出完善的消毒制度、加强疫病的監测和检疫等,可以确保猪场管理问题产生的猪疾病得到更好防治,提升生猪养殖户的经济收入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会英,纪新花.浅析中小型规模猪场生物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畜禽业,2020,31(8):25.

[2] 王汉刚.中小型猪场母猪饲养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J].畜牧业环境,2020(6):49.

[3] 于传军.浅谈猪场中易忽视的几个常见管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猪业,2019,14(8):62-64.

[4] 王冬雪,张忠伟,孙健,等.规模猪场产仔舍管理常见问题及提高效益的根本措施[J].吉林畜牧兽医,2019,40(8):28-29.

[5] 段晓红,骆菲,倪俊卿,等.猪场内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数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养猪,2018(5):71-72.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防治措施
浅谈噪声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我国外资企业避税的主要方式与防治措施
化工机械设备腐蚀原因及防腐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