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兵团群英谱
2021-09-05刘士明
刘士明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兵团(以下简称“十二兵团”)1949年进军中南。长沙和平解放后,十二兵团兼湖南军区,以十二兵团四十六军一三八师师部组成长沙警备司令部。十二兵团为解放湖南作出了突出贡献,通过几位十二兵团的代表人物,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这支英雄部队。
“就叫解放好了”:十二兵团和志愿军首任参谋长解方
解方(1908—1984),原名解如川,又名解沛然,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小四平镇人。15岁时,家境殷实的他考入贵族学校奉天三中,与张学良胞弟张学铭同学。在校期间,他成绩优异,英语、日语尤好,还是出色的男中音和小提琴手、200米栏冠军。1927年,原本立志当医生的解沛然在张学良“大医医国”赠言的激励下东渡日本,1928年考取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回国参加东北军。1936年4月,时任张学良副官的解沛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任东北军五十一军一一四师少将参谋长,秘密担任中共五十一军工委书记。
1940年6月,中共中央中原局友军工作部部长项乃光叛变投敌,解沛然因暴露紧急撤离,脱离东北军到延安出任中共中央军委情报部三局局长。1941年,毛泽东在接见他时诙谐地说:“你回家了,解放了,就叫解放好了。”从此,他改名解方。
从八路军一二○师三五八旅参谋长,到东北野战军辽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参谋长,足智多谋的解方的职务基本都是参谋长。
1948年12月,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兵团,司令员萧劲光,参谋长解方。十二兵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简称四野)所辖4个主力兵团之一。四十六军隶属十二兵团建制。
1949年8月5日长沙和平解放。十二兵团兵团部、四十六军军部随一三八师进驻长沙。4天后,湖南军区和长沙警备司令部同时成立,解方任湖南军区参谋长兼长沙警备司令部司令员。
8月19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管制委员会长沙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简称长沙市军管会)成立,萧劲光任主任,解方任委员。10月,中共中央华中局批准由曹瑛、解方等7人组成中共长沙市委。
1950年10月,在朝鲜大榆洞,十三兵团总部改编为志愿军总部。由十二兵团参谋长改任十三兵团参谋长的解方,被中央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首任参谋长。在朝鲜,解方首创了被称为“救火车”的我军拟、译、传流水作业的电报通信方式,以及快速架、拆、隐藏便桥的操作流程,被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誉为“诸葛亮”。
1951年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在开城(后移至板门店)举行。解方是中方主要谈判代表。解方幽默而不失犀利的语言留下许多佳话。例如:本来也主张在三八线停火的美方代表霍治,突然提出所谓“海空优势补偿论”。解方以反驳道:“既然你方说你海空军强,我方说我陆军强,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设想—下:停战时,只让双方数目相等的陆军停火,我方多余的陆军不停火,你们的海空军也不停火,这样好不好?”在场的人都笑了,连霍治也尴尬地笑了。“联合国军”首席谈判代表乔埃中将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与中朝方面谈判的“主要对手是解方”,他“思维敏捷”“很难对付”“有外交才华”。
1955年,解方被授予少将军衔,在806名少将中排名第一。
九死一生的四十六军政委李中权
李中权(1915—2014),四川达县碑界河场曾家湾村人,出身贫农家庭,全家9人一起参加红军。1933年5月,李中权由团转党。经历艰苦的革命斗争和长征,李中权全家仅4人到达陕北。
1942年,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调派李中权去冀东工作。李中权在这里经历了他一生中最严峻的考验。
1947年5月中旬,一支200多人的队伍从热河林西(今内蒙古赤峰市北部)向冀东行进,这是以李中权为团长的冀东区党委代表团参加中共冀察热辽中央分局党代会后,在热河军区骑兵护送下返回的队伍。在一个叫柴胡栏子、只有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代表团、工作人员和警卫班72人,遭到隆化战斗中漏网的国民党正规军和热河惯匪白金辉部千余匪众的突然袭击。代表团在不利情况下殊死抵抗,仅身受重伤的李中权等少数人突出重围。李中权的右肘、前臂骨被打断;另有一颗子弹从他的左背打入,射穿左肺尖,距大动脉仅1毫米,从左锁骨穿出。冀东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苏林燕等5名高级干部牺牲。史称“柴胡栏子事件”。
两个月后,伤愈的李中权被任命为九纵副政委(年底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之后与司令员詹才芳率九纵出关赴东北作战。
九纵参加了辽沈战役,攻克锦州,活捉东北“剿总”副司令长官、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不久,九纵改编为四十六军,军长詹才芳,政委李中权。
在霸县(今霸州市)整训后,四十六军为四野中路纵队,沿北(平)大(名)公路挥师南下。1949年8月5日长沙和平解放后,军部在长沙稍事停留,即率兩个师执行先遣任务继续南进,参加衡宝战役后经营湘南,剿匪肃特、民主建政。11月中旬,四十六军军部进驻衡阳市,李中权任衡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副军长杨梅生任警备司令部司令员。
1951年秋,李中权奉调空军,先后任空三军政委、华北军区空军参谋长、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李中权在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见习指挥,与张震司令员一起指挥所部击落美制飞机多架。1955年李中权被授予少将军衔。
参加了五次反“围剿”的红军战士:一三八师师长任昌辉
任昌辉(1911—1989),江西省吉安县值夏镇马埠村人,出身农民家庭。1930年参加红军,当通信兵。入党后被派往红军大学工兵学校学习。毕业后任红一方面军十二军三十六师工兵连副连长、连长等职。在黄陂战斗中身负重伤,造成二等伤残。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长征中,任昌辉以伤残之躯,随中央红军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1942年5月,任昌辉从八路军警备第七团调到晋察冀军区,历任冀东三分区武装部部长、十五分区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任九纵二十七师和四十六军一三八师师长。长沙解放后的8月9日,以一三八师师部为主,成立了长沙警备司令部、政治部和防空司令部,任昌辉任长沙市警备司令部和防空司令部副司令员。
1952年10月,任昌辉离开长沙进入武汉第33高级干部文化速成学校学习。毕业后历任河南省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郑州卫戍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
从教书先生到革命军人:一三八师政委王文
王文(1919—1989),河北蓟县(今天津市蓟州区)二区南太平庄人,原名宋明波。1938年,时任教师的王文投笔从戎参加冀东大暴动,同年入党。王文先后任冀东抗日联军十六总队大队政委、蓟县游击支队指导员、晋察冀军区冀晋纵队二旅副政委、热河军区热南军分区副政委等职。
在东北作战时,王文先后任九纵二十七师和四十六军一三八师政委。1949年8月5日夜,任昌辉、王文率一三八师健儿进入长沙,王文出任长沙警备司令部副政委。
解方、任昌辉、王文等人直接领导了刚解放的长沙的接管建政工作。警备长沙期间,一三八师破获敌人江南谍报六组等重大反革命特务案8起,收容散兵游勇近5000名,破获盗窃案250余起,调解民事纠纷2500余起,为巩固新生政权作出了贡献,受到湖南軍区通令嘉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文历任空军第二航空学校政委、第四航空学校政委,沈阳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中国民航总局副政委,兰州军区空军副政委,司法部副部长等职,主持编纂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
一三八师宣传科科长刘大为
刘大为(1925—2004),出身河北唐山开滦煤矿工人家庭。13岁参加冀东大暴动,15岁入党。先后任冀东军区十三团宣传队队长、军区《尖兵报》编辑、冀热辽军区尖兵剧社文艺队队长。创作了《四个英雄的故事》《我们的旗帜到处飘扬》等话剧和歌曲。尖兵剧社的演出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新华社随军记者,一三八师团政治处主任、师宣传科科长等职。
1949年4月11日,一三八师从河北霸县出发南下。从这天起,刘大为在昏暗的油灯下开始撰写名为《南下日记》的日记体叙事文。长沙解放后,《南下日记》在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报《新湖南报》上连载,1950年三联书店改名《南进路上》公开出版发行。不久,书中一些章节被教育部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
20世纪50年代初,刘大为调任军委空军文化部首任文艺科科长,参加了第一、第二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任代表兼总团文工团和曲艺团政委。他深入前线采访,撰写的《在蓝色的天空上》等战地通讯在《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刘大为后成为著名军旅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