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星沉海底当窗见

2021-09-05吴梅影

民主 2021年7期
关键词:隆平杂粮学长

吴梅影

虽同为西南大学学子,此生却未能有缘与隆平先生谋面,甚为遗憾。但令人欣慰的是,我们西大人都亲切地称呼先生为“隆平学长”,并以自己为西大人而深感自豪。和所有西大人一样,在5月22日这天中午,我悲伤到无以复加:大星陨落,沉沉入海,今生再也见不着;但又感觉学长时时都在,他的精神,如同星月,永远高挂窗前,光芒璀璨,照亮我们的前行之路。

我很幸运,和隆平学长一样,同属马。不过我是生于1966年的“小马”。幼时,生活在困难年代,因家境尚可,自己未曾饿过肚子,却见到周围同学饿肚子现象时有发生。每年乡下的亲戚,在粮食收成的月份,总要带上为数不多的新米到城里来换取陈米和杂粮。是他们傻、不爱吃新米么?最爱用手风琴拉《红莓花儿开》(隆平学长深爱的苏联歌曲)的爸爸告诉我:不是的,一斤新米换两三斤杂粮和陈米,再掺点野菜、瓜豆,在乡下基本可以维持一家人一年生计,让家人不挨饿。我这下懂得了一点民生疾苦,更明白白米的重要。

隆平学长对百姓、对世界的贡献,任何语言都难以述尽,任何夸赞都不过分。“共和国勋章”——这样的荣誉,学长当之无愧。我想,他会如同窗前大星与明月一样,一直高挂百姓的心头。22日这天中午,学长辞世,我想起了范晔《后汉书》中的词句:“日月经天”“江河行地”,隆平学长一生,正好比日月和江河:每天都经过天空,流过大地;光明正大,滋养万物;经久不衰,历久弥新。我第一时间在母校公众号悼念文章中留言,后被置顶:

隆平学长千古!

江河行地,水稻香,养亿人;

日月经天,袁老功,存千秋。

这是万千中国人感同身受发自肺腑的深切怀念吧。

又想起一位师兄跟我谈到:“我的乡村,1973—1974年开始由公社组织要求同时播种传统水稻和杂交水稻,据我亲身体验,杂交水稻确实有优势:耐虫害、抗倒伏、产量高。后来电视上讲当时只有江西、福建按组分配编号计算,如杂优N号,我家的是杂优2号。”“1977年秋冬,我到县城上初中,被垫的稻草,就是袁隆平先生的雜交水稻。到1977年时,已经是杂交水稻的天下,至少闽南、湖南、江西、广东、海南是这样。”“你不要小看睡稻草,中国人睡了几千年,最大的优势是透气,腰好。将来,如果有什么人发现有瘫床迹象时,一定要去找稻草来睡。不信你问问云南乡下老乡,农村长期在稻草席上卧床者,疥疮者是不是几乎不见?”

听到这些,我又一次泪湿眼眶。隆平学长,您就是中国人的谷神哪。“雨过河源隔座看”——从今往后,虽不能见,天天见。

猜你喜欢

隆平杂粮学长
用隆平种子故事拓展红色种子教育
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隆平275的选育及栽培制种技术
杂粮粉到底能不能吃?
洪湖市春露合作社
白鹭起舞
细粮VS杂粮
杂粮小镇之歌
致新学妹
他永远是我们的老学长——清华大学受助研究生来信摘编
学长启导制在汽修专业教学上应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