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胜利走向胜利
2021-09-05夏龙斌
夏龙斌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纵观近现代中国历史,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惊涛骇浪下,苦苦求索的华夏儿女为使国家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困境,为让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借鉴尝试了多种救国方案,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实业救国……但均未能彻底改变积贫积弱之旧中国。唯有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迄今的100年间,中国社会面貌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逐步地迈向了民族复兴之路。在这波澜壮阔的百年岁月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铸就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千秋的伟业,获得了一个又一个光辉灿烂的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永载史册的历史贡献。
百年风雨兼程,百年筚路蓝缕。这些永载史册的历史贡献,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毋庸置疑。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是引领人民群众奋勇前进的百年,是深刻影响历史发展进程的百年,是决定中华民族崛起之路的百年。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行稳致远、走向胜利的精神之魂
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百年峥嵘岁月中不断战胜各类艰难险阻,克服各种危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进程中持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向胜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人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
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所坚信的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早在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时期,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便起草了《中国共产党宣言》,阐明了创立共产主义新社会的理想,提出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创立新社会的主张。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纲》中,更是明确指出“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承认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党的二大在对中国社会状况和中国革命实际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主张通过民主革命进一步创造条件,实现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以便“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28年时间里,千千万万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个远大理想的指引下,开启了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伟大斗争,他们不惧流血牺牲、不畏艰难困苦,掀起了国民大革命、开展了土地革命、领导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获得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他们砸烂了一个旧世界,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在鞏固新政权的同时,积极采取各类措施,恢复和发展因战争遭受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不仅在量上,更在质上取得了突出成效,为后续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物质基础。1953年,党正式提出了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党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积极探索社会主义的建设之路,明确了国内主要矛盾,制定实施了切合时宜的方针、政策和路线,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尽管党在后来经历了一个较为艰辛曲折的探索历程,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仍然取得了许多成绩,收获了宝贵经验。中国共产党人在挫折面前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依旧信念坚定、踏步前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接续奋斗。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党终于从严重挫折中重新奋起,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带领全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勇担历史重任,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理念,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探索和努力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不断得到拓宽、理论不断得到丰富、事业不断得到发展。
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坚守着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一直探索着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尽管历经曲折困顿,但他们依旧奋勇开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一理想信念支撑下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过艰辛探索而走出的正确之路,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更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
科学的理论指引,是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与时俱进的思想之基
理论来源于实践,更高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百年峥嵘岁月中,攻克看似不可逾越的难关,取得许多历史性的成就,根本原因在于有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引,有着思想理论的多次历史性飞跃。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就始终处于指导思想的崇高地位。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就要求“必须加紧认真地提高全党理论的水平,自上而下一致地努力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学会灵活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国际经验应用到中国每一个实际斗争中来”。新中国成立后,党依旧把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运用放在重要位置,要求全体党员不间断地、有系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一切共产党员必须学习马列主义,学习政治,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改革开放后,党依旧重视思想教育,经常性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意义,强调马克思主义永远是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率先垂范,多次组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要不断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正是由于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引,才能够在复杂的内外环境下,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一次又一次胜利。
时代向前发展,理论不断创新。回顾世界历史,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有许多,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脱颖而出,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根本上在于我们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创新。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完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篇之作。此后,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与时俱进,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准确把握国内外大势,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人一直高举着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分析、研究和解决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遇到的问题、情况和困难,不断地结合具体实践进行着理论创新,丰富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指引了事业前进的方向。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一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一部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历史。
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中国共产党砥砺前行、不懈奋进的力量之源
民为邦本,本固则邦宁。党之所以能够在百年峥嵘岁月中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根本原因在于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真正做到“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切实做到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这不仅仅是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所决定的,更是党的性质、宗旨与使命的必然结果。
党在成立初始,就十分重视群众工作,提出了“到群众中去”的斗争策略。党的一大所通过的《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中,明确“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党的二大更加开宗明义地提出要建设“大的群众党”。“我们既然是为无产阶级群众奋斗的政党,我们便要到群众中去,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尽管国内局势动荡不安,武装斗争激烈异常,但是党依旧把争取群众作为工作的重点,明确提出和践行了群众路线。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更是提出了一系列十分具体的群众工作方法和思路,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更推动了革命斗争的顺利开展。“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历国内外重大事变和考验,成为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强大的共产党,是从永远保持密切联系群众中锻炼出来的……”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从二万五千里长征到陕甘宁边区的创建,从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到解放战争的胜利,党能够跨过一个个沟坎,取得一次次成功,都离不开千百万群众的真心拥护和大力支持。
新中国成立后,党尽管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但群众路线依旧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毛泽东指出要警惕“糖衣炮弹”的攻击,防止脱离群众的危险。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进一步强调我们“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改革开放后,党依旧把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邓小平曾深刻指出:“我们搞四个现代化,因为经验不足,会面临多方面的困难……这些问题,归根到底,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走群众路线,才能够得到解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作风纪律建设,严厉整治“四风”,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效,党风政风焕然一新,执政之基愈发稳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前进。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
实践证明,党能够带领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在于群众的信任、在于群众的支持、在于群众的拥护。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人民群众谋福祉的历史,就是一部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
严实的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蓬勃发展、风华正茂的关键之举
党的建设历来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制胜法宝。无论是在革命、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党始终把党的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抓牢,始终强调党的建设对于党的事业的重要性,始终坚持从严从实管党治党不松懈,不断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对党的建设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丰硕的经验和成果,成功地推动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挫折走向胜利。党的四大在《对于组织问题之决议案》中就明确提出要“实行民主的集权主义,巩固党的纪律”。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系统地总结了党的建设经验和概述了党的建设理论,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提出了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1942年开始的整风运动,更在理论和实践上推动了党的建设,使党在组织上和思想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成熟,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成为全面掌握国家政权的执政党,为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持续加强自身建设,确保党始终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新中国成立之初,党为了防止腐化现象,开展了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此外,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还组织进行了“整风”和“整党”运动,要求“提高干部和一般党员的思想水平和政治水平,克服工作中所犯的错误,克服以功臣自居的骄傲自满情绪,克服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改善党和人民的关系”,“为更高的共产党员的条件而斗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还不断弘扬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及作风,多次开展反腐倡廉运动,有力地维护了政治生态的清正廉明。改革开放以后,黨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考验,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聚精会神抓党建,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开展反腐败斗争,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一个时期内管党治党宽、松、软等问题,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刮骨疗毒的意志和刀刃向内的勇气开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征程,不断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相继部署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提升党的建设质量,切实增强治国理政本领。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纪律规矩意识更加牢固,党内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实践证明,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保持着自我净化的品格、自我完善的要求、自我革命的精神和自我提高的境界,带领着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的奋斗史、一部党的发展史、一部党的建设史。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是艰苦卓绝的百年,是艰辛探索的百年,更是辉煌壮阔的百年。百年峥嵘岁月,百年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实现了社会的安定、经济的腾飞,实现了伟大的变革、历史的跨越。在接下来的一个又一个百年中,中国共产党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奇迹,铸就一个又一个新的伟业,夺取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