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之谦篆刻的边款艺术

2021-09-05刘昊天

雨露风 2021年7期
关键词:篆刻

摘要:赵之谦在诗、书、画、印等多个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更是开创了篆刻边款艺术的新篇章。赵之谦博采众长,融合了浙派、皖派、古代金石碑文雕刻等多重技法,开创了篆刻的新形式,丰富了篆刻边款的内容。本文将从赵之谦篆刻边款的艺术发展、其边款书体多样化发展、边款刻法的创新性、边款内容的丰富性几个方面来对赵之谦在篆刻边款艺术上的成就与贡献进行论述。

关键词:赵之谦;篆刻;邊款艺术

作为被誉为“晚清四绝”之一的赵之谦,在诗、书、画、印上都有着卓越的成就。在书法上,他起初师法颜真卿,后反其道而行,弃颜入魏,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碑体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魏碑体书风,是清代碑学理论的践行者;在绘画上,同样深受魏碑影响,开创了“金石画风”,并以书、印入画,对写意画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篆刻上,赵之谦更是堪称大家。

赵之谦在篆刻艺术中博采众长,不仅从前代各种金石作品中继承了“印从书出”的创作方式,更是将诗文的韵律性、绘画的空间结构感、书法的雄浑遒劲与篆刻相结合,创造出“印外求印”的新形式,从而开启了中国晚清篆刻艺术的新篇章。

一、 赵之谦篆刻边款艺术发展概述

赵之谦在篆刻上曾师承多家,最初学习浙派,如“理得心安”“赵之谦印”“益甫手段”都是浙派篆刻的风格。随着艺术审美的深入,赵之谦又从浙派逐渐向皖派靠拢,对邓石如的“以书入画”理念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但在此基础上,赵之谦将浙、皖两派进行了融合,如“巨鹿魏氏”“稼孙目予印为在丁、黄之下,此或在丁之下、黄之上”等,都是对两派的兼采众长。

后来,赵之谦北上,在这期间接触到了大量的金石篆刻艺术,自战国的钱币到魏晋时期的碑版,品类繁杂、历史悠久的金石作品对赵之谦的篆刻边款创作思想产生了深深的影响,并把这些碑刻技法融入篆刻边款作品中,形成了“印外求印”的新形式。赵之谦吸纳了多方风格技法,并以自己独特的审美旨趣开辟了篆刻边款的新道路,对晚清之后篆刻边款的艺术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近现代篆刻艺术的发展。

二、 边款书体多样化发展

在清代,篆刻边款内容制式较为固化,绝大多数为楷书,仅有一小部分为隶书。同为“晚清四绝”之一的邓石如的篆刻边款则涵盖了小篆、行草两大类。而赵之谦在此基础上,借鉴碑刻艺术,在边款创作的过程中直接运用了魏碑的雕刻技法,使边款作品更加雄浑磅礴,更是开创了“颜底魏面”魏体阳文的艺术风格。在引入魏碑技法的同时,赵之谦还将北碑融入了篆刻边款,并对其加以改造。如其“金石录十卷人家”的边款脱胎于“北魏造像题记”。

不仅如此,赵之谦在行书、隶书边款上也有较大的创新。其行书边款有飞扬飘逸之感,如“由宋元刻法追秦汉篆书”的边款作品,所篆刻文字婉转悠长,布局精妙,笔锋有力;而隶书边款则饱满大气,如“西京十四博士今文家”的边款作品,其字结构稳重遒劲,字体雄浑有力,与另外三面书画作品相融合,构成一个书画一体、极具经典的边款作品。

赵之谦的边款作品,书体变化多样,涵盖广泛,不仅有传统的楷书、隶书,更包含了行书、魏碑,为晚清边款作品书体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 边款刻法创新性

唐宋时期,边款的雕刻都是先勾画墨稿,再沿着两侧刻去磨痕。明代何震在篆刻对首次使用单刀刻法,一刀即一笔,笔法简洁洒脱,沿用至今。丁敬在对何震单刀刻法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入了自己的风格,在篆刻时无须墨稿直接进行雕刻,其边款作品虽然手法简单,但颇有古朴大气之风。

赵之谦在边款篆刻过程中,并不拘泥于单刀、双刀的技法,而是根据内容和边款作品整体风格的需要灵活运用。在边款制作过程中,不仅采用了古印制作技法中的铸、琢、凿,还融入了冲、切、削、披等多种手法。根据行笔的力道走向,单刀、双刀相结合,以冲为主,以切为辅,表现出书法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之感,使其边款作品表现出行云流水般的张力和写意性。

赵之谦以刀为笔,在篆刻边款中展现出书法的雄浑力道、婉转婀娜之感。在边款刻法上大胆创新,从碑刻、古印等篆刻技法中汲取灵感,灵活运用在边款作品中,拓宽了边款雕刻技法的边界,对后世的边款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 边款内容丰富性

清朝以前,其边款作品多为其拥有者的署名;自清朝以来,边款作品突破了功能性的需求,其边款内容丰富多样,不单拘泥于署名,更是成了拥有者抒发审美意趣的新渠道。赵之谦的边款作品,其内容更是无所不包,从诗文到绘画,甚至有对边款篆刻的感受以及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其边款作品,更像是一部篆刻著作。

其中,赵之谦的边款作品中,还包含了绘画内容,如“餐养经年”中,为了悼念亡故的妻女,而在一面中刻有端坐在莲花之上的佛像,阴刻、阳刻相融合,简单几笔就勾勒出一个惟妙惟肖的佛祖形象。同时,赵之谦的边款作品,已经成为其表达情感的主要载体,如“ 龙泓无此安详,完白无此精悍”“ 完白山人刻小印,亦不如是之工”“ 悲盦作此有丁邓两家合处”,则表达了赵之谦对于自己边款作品的自信之情。不仅如此,他还在边款中记述自己的创作心得,如“息心静气,乃得浑厚,近人能此者扬州吴熙再(载)一人而已”“ 从六国币求汉印所谓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也”则是表达自己对篆刻的看法。

赵之谦在边款篆刻方面的著作极少,但其绝大多数理论内容,都在其边款作品中得以体现。赵之谦极大地丰富了边款的内容形式,诗文、绘画、心得、记叙全融入其中,拓宽了边款的载体范围。

五、 总结

赵之谦对篆刻边款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边款书体上引入了行草、小篆,实现了边款书体的多样化;在刻法上,融汇了单刀、双刀以及魏碑的风格,使其作品更具创新性;在内容上,打破了边款仅作为署名的局限性,引入了诗文、绘画、随笔、感悟等内容,使其更加丰富、灵活。赵之谦使篆刻边款不再成为印文的附属品,将篆刻边款在艺术上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极大丰富了边款的载体属性。不仅如此,赵之谦的篆刻边款艺术还对后世篆刻边款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篆刻开辟了新道路。

作者简介:刘昊天(1995—),男,内蒙古包头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画。

参考文献:

〔1〕赵洲.试论赵之谦篆刻边款的创新性[J].书法赏评,2014(02).

〔2〕高逸仙.“情”寄刀石间——君匋艺术院藏赵之谦印章浅析[J].书画世界,2015(05).

〔3〕左家奇.标新立派 善于创新——论赵之谦篆刻创新思想与实践[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7(03).

猜你喜欢

篆刻
曹辛之的篆刻和聂绀弩的诗章
诗书画苑
篆刻作品
邓长春:篆刻
篆刻作品
篆刻作品
李树恩篆刻作品欣赏
篆刻一组
养生八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