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后,无法面对“失败”的自己
2021-09-05蔡怡宁
蔡怡宁
基本信息
小璇(化名),女,14岁,初三学生,主动预约前来。
主诉问题:进入初三后,自我感觉无法适应当下的学习环境,并有逐渐加重的趋势;至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后,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便开始表现出情绪紧张和躯体不适等症状;此后一段时间,焦虑感明显增强,至首次来咨询室时,症状已持续数周。
初步测试结果:首次心理咨询中,对小璇进行了焦虑自评量表(SAS)的测试,结果为标准分57分,支持目前轻度焦虑状态的判断。
初步诊断情况:小璇为轻度焦虑症。
案例背景
小璇一家生活在上海市,父母事业有成,双方都因忙于工作,很少和孩子沟通。小璇作为家中独女,一直被寄予厚望,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考入重点高中。与母亲相比,父亲更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性格也比较强势,因此母亲基本上都听父亲的安排。
小璇在外地读小学时,学习成绩非常拔尖;初中跟随父母来到上海,一开始因为地区教材的差异,英语学习有些跟不上,但她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后期英语水平有所提升,综合成绩已能稳定在班级第5名左右。
初二时,新增了一门物理学科,而小璇比较擅长文科,所以初二成绩开始下滑。进入初三后,又新增了一门理科——化学,她发现班里一些原本综合成绩没她好的学生,到了初三都窜了上来,让她感到压力很大,以至于第一次阶段考试的排名跌出了前10,自认为已经尽力的她焦虑情绪有所加重,并且出现躯体症状——频繁去卫生间,有时在课上或考试中也会去;而考试时由于心情焦虑不安,无法沉稳应对,思绪紊乱,做题速度与以前相比有明显下降。
成因分析与目标设置
1.症状成因分析
通过语言交流、资料搜集和案例分析,并结合心理测试,我认为小璇的问题是进入初三毕业班阶段后,因不适应导致的焦虑状态。引起小璇情绪焦虑的形成性因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家庭沟通因素
小璇父亲过度“望女成凤”,认为孩子只有进入名校才能立足社会,因此从小要求小璇力争成绩优秀。而父母平时与小璇缺少有效沟通,更多关注的是学习成绩,忽略了情感关爱和抚慰,导致小璇在学习方面感到“压力山大”,焦虑情绪油然而生。
(2)个人调适因素
小璇存在多方面的认知偏差,包括对学习、考试、升学的认知曲解,对身体不适的忽视,以及自我认识的选择性消极关注等,在个人调节和适应能力方面有所欠缺,这是其产生焦虑情绪的内在因素。
(3)学业规划因素
由于小璇既往的成绩比较优秀,如小学是“拔尖生”,初中的前两年成绩也不错,因此在学业规划方面目标较高,全家都将目标锁定在“进市重点高中”。但进入初三后,小璇遭遇理科难题,考试成绩排名也因此受到影响,产生自我怀疑与失落感,使她逐渐背负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2.咨询目标设置
通过初步咨询,在与小璇相互讨论的基础上,拟定了以下心理辅导目标设置。
近期目标:首先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通过全面搜集、分析资料,结合心理测试,初步确定其问题。
中期目标:整合运用认知行为技术,缓解焦虑症状,削弱负面情绪和负性想法。
远期目标:帮助其建立更为稳固的认知体系,建立适切的自我意识,提升适应能力;增进家庭的支持。
干预计划与完成情况
预期咨询干预共8次,历时8周,每周1次,有1周因考试没来。
1.第一阶段:搜集相关信息,建立关系,初步确定为焦虑状态
第一周(初诊):一开始,小璇表现得较拘谨,称这次考试没考好,自己压力大。后通过共情、倾听、鼓励和积极关注,与小璇建立了良好沟通关系,达成信任。进一步搜集资料,并进行了SAS量表测试,初步判定为情绪焦虑状态。
在此阶段的访谈中,我发现小璇对自己频繁去卫生间这一情况,有较为强烈的担心、恐惧,于是我建议她先排除器质性疾病,得到了小璇的同意。
第二周:上次咨询结束后,小璇经过泌尿系统检查,排除了器质性疾病的可能,更加明确了焦虑状态的诊断。随后,引导小璇认识情绪焦虑,并告诉她焦虑普遍存在,以及焦虑的积极意义。肯定了小璇“想考好”的正面意义,但过度施加压力会有负面影响。随即,我们共同拟定目标:缓解焦虑,而非完全消除焦虑。
2.第二阶段:认知干预、放松训练
(1)运用认知干预技术,共同完成认知调整作业。
通过逐次访谈,我发现小璇的错误认知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角色地位变化诱发的焦虑情绪。初三之前的成绩都不错,但随着理科学科的加入,她优等生位置不保。特别是初三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对她造成了较大的心理落差,由于缺乏心理准备,导致她自我评价失真,认为无法实现“考重点高中”的目标,因此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
外在学习因素的压力调适不足。由于现有教材与原先地区教材存在差异,来上海以后小璇一直在奋起直追,通过努力才使排名跻身前列。自从初二开始学习物理,她文科优势减弱,心理压力增大,加之在物理、化学课堂上不够活跃,课后不敢提问,导致成绩不佳,排名跌出优等生行列,加剧了焦虑情绪。
在本阶段具体干预的措施上,首先基于小璇的情况,共同制定了包括學习和情绪记录的目标表格(表1、表2);再通过运用认知干预技术,共同分析认知调整记录表,识别在具体日期和情境下出现的负性想法,记录相应情绪和程度,以及伴随的行为。其次,同时运用挑战、辩论、协同检验等技术,对负性想法进行质疑,发现其中的曲解成分;再通过查找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负性想法,提炼其主题内容,进一步总结出小璇的功能失调性想法。接着,帮助小璇进入改正自发负面想法的阶段,运用再归因、增强客观性与透视能力等技术,找到更加合理的认知进行替代,并再次记录此时的情绪及伴随的行为。最后,每次辅导结束前,布置认知作业,继续寻找和纠正常见的认知偏差,每天完善记录表,巩固效果;在每次辅导时,把上一次布置的认知作业带来讨论,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
(2)学习呼吸、肌肉放松、想象放松等方法,进一步缓解焦虑。
小璇表示,近阶段虽然尿频等躯体不适有所好转,但时常还是会出现心跳加速的症状。我先向她解释这些症状是由于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导致出现呼吸加快,进而引起的躯体症状。
接着,我带小璇学习行为放松的方法。先是呼吸、肌肉放松,选择舒适的坐姿,闭上眼,结合舒缓的音乐,在我的引导下,调整为腹式呼吸,并放慢呼吸节奏,接着教授渐进性肌肉松弛法,熟练后两种方法可同时运用。接着,结合想象放松,包括想象自己过去成功的经历、美好的风景等,再与前面掌握的呼吸、肌肉放松一起运用。
通过多次训练,小璇能体验到身心放松的感觉,并感到焦虑是可以控制的,进而增强了信心和安全感。
3.第三阶段:联合父母和教师力量,共同予以帮助
根据小璇的在校情况,建议班主任在其学习、生活中多关心,引导她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从中获得成就感。同时,建议理科教师对小璇近阶段的努力给予积极的鼓励,表扬她肯提问、发言,肯定她每一次的小进步。
另外,邀请小璇的父母来校,全家参与,增强家庭支持的力量。小璇父亲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如他是通过一次次的考试才得以逐渐改变命运,因此非常重視小璇的学习成绩;而小璇妈妈则表达了对女儿压力过大的担忧。小璇则重点谈了自己对于考入重点高中的看法,以及近期新的认识。父亲在听完女儿的述说后也表明了态度,表示女儿努力就好,不再强求结果。
以上,通过有效沟通,消除误会,降低家庭给小璇带来的压力。
个案评估
1.效果评估
经过干预治疗和心理辅导,小璇学习了认知行为的调整方法,并能完成心理作业,运用认知行为技术纠正部分认知偏差,降低了焦虑水平,加强了亲子沟通。
在期末考试后、寒假前的最后一次咨询中,小璇感受到了成长。她表示:初三下学期需要完成的心理成长任务,包括对自我全面、稳定、客观的认识,进一步缓解焦虑情绪,以及学习生涯的思考、时间管理和亲子关系等。
2.不足之处
时间有限,在咨询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远期目标尚未达到,家庭干预未能很好地进行。小璇谈到父亲对她的影响很大,看到父亲还会比较紧张。另外,父亲因工作繁忙,时间不稳定,令咨询周期加长。
(编辑 王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