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三生教育”认知现状的研究

2021-09-05袁金楠张祝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三生教育大学生研究

袁金楠 张祝

摘 要:了解大学生对“三生教育”的认知现状,有效地开展三生教育,提高大学生对生命、生活、生存的理性认识,对高校培养社会有用人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三生教育;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8-137-002

1.研究目的

“三生教育”是通过教育的方式,使学生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认知行为过程。因教育的缺失和不良思潮的侵蚀,当前部分大学生对生命不珍惜,无能面对生存困境,对生活无信心、无兴趣。自残、自杀、施暴等负面现象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发展。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三生教育”的认知状况,有针对的提出建议,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珍爱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同时提高大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生活常识和技巧,追求幸福生活。

2.研究方法

查阅“三生教育”的有关资料,自行制定大学生“三生教育”认知情况调查表。对回收的有效问卷(263份有效问卷中男生135人,女生128人)进行数据统计。根据调查结果,基本掌握大学生“三生教育”的认知水平,明确结论,提出建议。

3.研究结果

3.1大学生对“三生教育”内涵的认知度

在收回的263份有效问卷中,对生命教育知晓度比较清楚的占87.5%,不清楚的占12.5%;对生存教育的知晓度比较清楚的占88.6%,不清楚的占11.4%;对生活教育的知晓度比较清楚的占92.9%,不清楚的占7.1%。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三生教育”的总体知晓度在85%以上,说明大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三生教育”基本内涵,在学习、生活中加以正确指导,将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见表1

3.2大学生对自残、自杀现象的认知差异

调查发现,男女大学生对不珍惜生命的做法,在认知上有一定的差异。在5个项目的认知中轻视生命、不能理解没有明显差异,其他3项均有明显差异。男生5项排比依次是责任感差、缺乏理智、轻视生命、不可理解、情有可原。女生5项的排比依次是缺乏理智、责任感差、轻视生命、情有可原、不能理解。由于男女生的性别差异而产生的认知差异,与他们的性格、气质、社会交往有关。但对情有可原一项的认知,男女生相差10个百分点,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见表2

3.3大学生应对生存、生活中挫折的差异

调查显示,男女大学生应对生存、生活中挫折的5个项目中均有明显差异。男生的排比依次是积极应对、乐观承受、寻求帮助、得过且过、无奈逃避;女生的排比依次是寻求帮助、积极应对、乐观承受、无奈逃避、得过且过。遇到挫折与不幸,男生首选积极应对,而女生首选寻求帮助,这主要是由性别差异造成的。无奈逃避一项男女差距较大,女生达到15%以上,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应进一步了解原因,提升女大学生的应对策略。见表3

3.4大学生“三生教育”的认知途径

大学生认知“三生教育”的途径分别为集体讲授、生活实践、网络信息、专题报告、主题演讲、其他。可见,大学生获取“三生教育”知识的途径广泛,渠道众多。集体讲授、专题报告、主题演讲达到60%以上。说明学校对“三生教育”已经引起高度重视。在思政、心理健康等课程中,渗透“三生教育”将是高校的重要途径。见表4

3.5大学生对“三生教育”的学习态度

总体看,大学生对“三生教育”学习态度比较端正,感兴趣学生达到80%以上,说明学生对“三生教育”知识的渴望。但尚有接近20%的学生不感兴趣,应进一步调查学生不感兴趣的原因,找到问题根源,有的放矢的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让学生真正了解并懂得“三生教育”对学习生活的重要意义。

4.结论建议

4.1结论

大学生对“三生教育”的总体知晓度较高,达到85%以上。因男女生在气质、性格上的差异,对轻视生命现象认知有明显差异。男女生应对挫折的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大学生获取“三生教育”的渠道广泛。大学生对“三生教育”学习态度较好,感兴趣的学生达到80%以上。

4.2建议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进行“三生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在校大学生培养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与要求。同时给他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压力,部分学生生活质量、学习态度受到影响,如不积极疏导,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个别意志薄弱的学生,出现偏激的想法和做法,甚至产生蔑视生命的错误心理。加強“三生教育”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

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不断渗透“三生教育”。大学生从生命、生存、生活三个视角去获取知识,掌握技能,适应社会是自身不断发展,整个过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得益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可见,“三生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理念一致,教育原理相同。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源头,离不开生命、生存、生活中出现的偏差,两者在教学中不断渗透,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基金项目:河北农业大学社科基金项目SK201809-4

参考文献:

[1]罗崇敏.全面实施“三生教育”建设现代教育价值体系[J]昆明学院学报,2009年1期

[2]徐东,朱红.三生教育背景下大学生生命生存观念和学习生活现状调查[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6期

[3]宋晨升.论“三生教育”的当代价值[J]黑河学刊,2014年10期

[4]刘丽.高校思政教学应渗透“三生教育”体会[J]山西青年,2019年12期

[5]王一帆.“三生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学的可行性探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4期

[6]张正宁.高校思政课教学应渗透“三生教育”体会[J]科技风,2019年9期

猜你喜欢

三生教育大学生研究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大学生“三生教育”的性别差异分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