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及科普需求现状调查

2021-09-05娄春菊金亭旭吴洁玲洪潇潇王妤煜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

娄春菊 金亭旭 吴洁玲 洪潇潇 王妤煜

摘 要: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贵州省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及科普需求进行调查,目的是了解贵州省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和科普需求的基本情况,分析当前大学生对科普内容、科普渠道、科普方式的需求状况,深度探索大学生科普需求的特点和当前科普工作存在的不足,结合本团队正在探索的科普方式,为科普的推进提供一些参考性意见和建议,从而对公众学习科普知识,提高健康素养,体会生命的意义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调查结果表明,贵州省大学生生命意义感薄弱,高校对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已迫在眉睫;贵州省大学生对科普基地的需求大,但由于科普基地数量少、馆藏不够丰富或是活动形式不够新颖等,不能满足大学生的科普需求。

关键词:生命意义; 生命科普; 生命教育; 科普需求; 科普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8-111-003

健康是每个人成长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安康的重要标志。在国务院2019年印发的《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以及相关的配套文件中提出了健康中国行动到2022年和2030年的总体目标,明确实施15项专项行动,并且将“健康知识普及行动”作为15项行动中的第一项,指出“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让“生命”这个永恒的话题再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在目睹或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

因此,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引导人们就“生命科学、生命科普、生命教育、生命健康”等问题进行思考,从而体会生命的意义势在必行。

1.研究目的及意义

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状况、人员构成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公众对科普知识的需求存在差异。西南地区作为中国科普工作的主要阵地,其科普工作的高效推进对西南地区乃至全国都具有重要意义[1]。贵州省地处西南地区,公民科学素质水平5.01%,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47%[2]。新时代的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至关重要,而生命教育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身心健康是大学生未来走向社会的根本基础[3]。因此本文研究目的是了解贵州省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和科普需求的基本情况,分析当前大学生对科普内容、科普渠道、科普方式的需求状况,深度探索大学生科普需求的特点和当前科普工作存在的不足,结合本团队正在探索的科普方式,为科普的推进提供一些参考性意见和建议,从而对公众学习科普知识,提高健康素养,体会生命的意义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2.研究设计与方法

2.1问卷设计及发放

本研究主要面向貴州省大学生开展生命意义感与科普需求分析。课题组整理和研读了当前科普需求和科普活动的相关文献资料,在借鉴和吸收优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自制《贵州省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及科普需求现状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研究。调查问卷共设题目27个,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生命意义”“科普内容”“科普渠道”“科普基地”等多个方面。力图在得到真实有效的问卷结果的基础上,多层面总结归纳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现状及对科普知识的需求特征,并为大学生生命科普需求工作提出参考性意见和建议。

调查以线上调查为主,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调查方式。线上调查通过问卷星发放调查问卷,线下调查采取走访调研形式进行。

2.2问卷设计

问卷采用3个维度进行调查。

2.2.1生命意义。内容包含意义体验和意义寻求两个维度。意义体验测量个体对生命是否有意义的体验程度,如“您认为自己的存在是?”意义寻求测量个体寻找生命意义的动机程度,如“在达到生活目标的路途上,您?”

2.2.2科普需求。内容包括科普内容需求、科普渠道需求、科普设施需求和科普形式需求等几个方面。如“您一般关注的科普话题是?”“您通过哪种方式接受生命科普?”等。

2.2.3科普基地。内容包括参观科普基地的目的、频率以及希望的解说方式等几个方面。如“您参观科普基地的目的是?”

3.调查结果分析

此次调查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1052份,回收问卷1052份,有效问卷1051份,回收问卷有效率为99.9%,最终纳入1051份调查问卷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分析。问卷Cronbachα系数为0.826>0.8(如图1),提示本次调查问卷信度非常好。使用KMO和Bartlett检验进行效度验证得出(如图2),Bartlett球形度检验p=0.000<0.01,近似卡方值为26717.071,提示本次调查问卷各问题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KMO值为0.807>0.8,提示数据选取合适,通过了KMO检验测试。

3.1基本信息

问卷的基本信息调查包括性别、年龄、职业等内容。1051份有效问卷中,在调查对象的性别构成方面,男性304人,占总人数的28.9%;女性747人,占总人数的71.1%。调查对象年龄在各个年龄阶段均有分布,其中,19~40岁为主要人群,占全部调查对象的67.6%,13~18岁人群占26.0%,41~60岁人群占比4.5%,61岁及以上人群占1.8%,12岁及以下人群在本次调查中涉及最少,占全部人群比例为0.2%。在调查对象的职业构成方面,以学生为主要人群,占比为89.0%;其次是教师,占比9.3%;其他职业共占比1.7%。

3.2结果分析

3.2.1贵州省大学生生命意义感薄弱

(1)如图3,数据显示,大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意义、目标或使命的能力中主要集中在“较强”和“一般”,分别占比40.8%和34.5%。虽然大多数学生有一般及以上的寻找意义、目标或使命的能力,但仍然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此项能力较差。

(2)在对自己现况认识中,只有58.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正在逐步迈向成功,而“一筹莫展”和“得过且过”的累积百分比高达41.3%,提示有将近一半的大学生对自己的现况感到迷茫。

(3)如图,在认为自己存在的意义中,选择“有一定意义”和“正在逐步迈向成功”的人占据了绝大部分,但仍有5.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存在“空虚且毫无意义”,处于极端水平。

以上三项,即“在生活中寻找意义或使命的能力”“对自己的现况认识”以及“对自己存在意义的理解”均是生命意义感强弱的外在体现,调查结果显示,贵州省大学生生命意义感薄弱,生命教育需要加强。

3.2.2贵州省大学生对生命科普的了解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关于对生命科普的了解程度,大部分人认为自己对科普的了解程度为一般了解和了解一点,占比分别为43.3%和34.5%,只有16.9%的人认为自己比较了解,认为自己完全不了解的人群占比5.2%。结果提示贵州省大学生对生命科普的了解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应加强生命科普在大学生中的传播。

3.2.3贵州省大学生对科普内容的需求稳定而集中

关于科普的必要性,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认为最主要在于大众素质提升、打破领域界限以及传播文化等方面,响应国家以及其他方面则较少。

在关注的科普话题和最需要的科普知识方面,调查显示(如图4),健康与医疗、食品安全以及应急避险这三类科普话题位列前三;其次是前沿技术和信息科技等。提示大多数人认为健康与医疗、食品安全和应急避险是目前关注最多,也是最需要的科普知识。总体来看,贵州省大学生对科普内容的需求点和关注点较稳定而集中,集中于健康与医疗、食品安全、应急避险这三项内容,这与张礼建[1]等研究结果一致。在调查中,绝大部分人认为现在科普信息表达存在内容更新不及时、不够真实可靠以及不够贴近生活等问题。以上结果表明,大学生比较关注实用性和与自身健康安全密切相关的科普内容,这也反映出了马斯洛的心理需求层次中的对生理安全的最基本需求。

3.2.4贵州省大学生对科普渠道的需求呈信息化趋势

调查发现,在以下几种方式中(如图5),通过互联网接受生命科普的人群占比最多,达到了82.59%;大学生信任度最高的生命科普方式是纸质书刊和科普讲座,其次才是互联网。贵州省大学生对科普知识形式的选择呈现多元化,但具有一定的偏向性:在线下获取科普知识的方式中,知识竞答、科技竞赛,健康咨询、义诊、科普讲堂等方式更能吸引大学生的眼球;如果使用手机获得科普知识,一半以上的大学生会选择带有图片的文章和短视频。84.3%的人认为自己从网络上只能找到部分所关心的科普知识。以上结果表明,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科普内容最常用的渠道,贵州省大学生对科普渠道的需求呈信息化趋势,和其他渠道相比,互联网具有可自主搜索、信息量大和即时高效等特点,更能满足当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需求;虽然目前互联网是大学生接受生命科普最常用的方式,但其可信度却低于纸质书刊和科普讲座等由专业人士直接参与的科普方式,調查对象表示,部分网络科普知识不够系统全面,甚至会出现错误信息,导致花费时间成本较高或获取信息失败。

3.2.5贵州省大学生对科普基地需求大

91.91%的人表示,如果周围有科普基地,自己愿意去参观。以上结果表明,贵州省大学生对科普基地的需求大,认为参观科普基地可以从多方面提升个人思想境界。但由于科普基地数量少、馆藏不够丰富、专业讲解人员的缺乏以及活动形式不够新颖等,现存的科普基地已不能满足大学生的科普需求。

3.2.6参观科普基地可提高贵州省大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在调查对象中,有76.2%的人表示参观过贵州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馆。且关于参观时的解说方式,调查对象更倾向于人工讲解,占比达到50.05%,认为通过人工讲解能更生动详细地了解到科普知识,并能就感兴趣或不清楚的知识与讲解员进行即时沟通。生命科学馆展区中,给参观者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解剖学展区(如图6),提示调查对象对人体本身身体结构在意和好奇程度较高。84.02%的参观者表示,在参观完生命科学馆后对生命以及生命意义有了新的认识,感受到生命的魅力和神圣,更加了解生命角色的重要。贵州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馆位于贵州医科大学南校区,是西南地区著名的科普基地之一,这也证明了参观科普基地能提高贵州省大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4.讨论

近年来,大学生吸毒、暴力、自杀、自残等问题频现。有临床研究表明,提高生命意义感有助于个体摆脱自杀意念,减少自杀企图[4]。从调查结果看,贵州省大学生生命意义感薄弱,高校对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已迫在眉睫。目前,国内外学术界普遍认为,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关于生命的教育”[5]。根据调查结果,贵州省大学生对生命科普的了解不多,这可能与大部分学生仅满足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科普知识的积累等因素有关。

贵州省大学生对科普基地的需求大,但由于科普基地数量少、馆藏不够丰富或是活动形式不够新颖等,不能满足大学生的科普需求。参观科普基地能提高贵州省大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识。综上,建设一个馆藏丰富、活动形式新颖的科普基地势在必行。

本课题组以贵州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馆为依托进行过多次生命科普活动的尝试,从活动反馈来看,截至目前,参与者活动前后的生命意义感和科学健康素养水平均有提高,但整体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和科学健康素养水平是否提高还有赖长期探索。

成果来源:2020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参考文献:

[1]张礼建,冉欢.西南地区公众科普需求现状研究——基于3757份问卷的调查分析[J]高等建筑教育,2019,28(06):171-182

[2]宋文艳,吴飞,初光勇,李劲松.贫困地区社区大学生科普教育调查与研究[J]时代教育(下),2020,(第11期)

[3]关欣.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路径探索[J]知识经济,2020(13):97+99

[4]罗嘉文,赖雪芬,鲍振宙,王艳辉.生命意义、无聊倾向性与大学生自杀意念/企图的关系研究*[J]高教探索,2016,(第7期)

[5]党浩.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探析[J]山西青年,2020,(第12期)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
论初中英语生命教育中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生命教育理念下高职体育教学现状及完善方法
探究基于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如何在影视欣赏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教学探索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