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风格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2021-09-05吕倩倩
吕倩倩
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认为:乐观的基础不在于那些励志词句或是对成功的想象,而在于我们对事情发生的原因的看法。每个人都有对原因的习惯性看法,这就是个人特有的“解释风格”。
解释风格以三个维度为基准,即永久性(偶尔或总是)、普遍性(特殊或一般)、个人化(内部原因或外部原因),分为两种类型:乐观型解释风格和悲观型解释风格。乐观型解释风格的人认为,好事情发生是由于自身的努力,而且是长期存在的,还会泛化到生活的其他方面;坏事情发生则是外部原因引起的,并且是暂时的,而且只限于此时此地。悲观型解释风格的人则恰好相反。
一、永久性:偶尔或总是
在取得成功时,乐观的儿童会归因于自身具有的特性与能力,例如:“我取得好成绩是因为我总是专心听课、认真写作业。”“我能被选为班长是因为我能力强。”悲观的儿童则会认为成功只是暂时的,对成功的解释限于“有时候”和“今天”,例如:“我取得好成绩是因为我这次努力了。”“我能被选为班长是因为这次我竞选稿写得好。”
在遇到挫折时,乐观的儿童会认为是暂时的,例如:“我的成绩从来没有这么差过,这次没发挥好。”“今天小明生我的气,不肯和我玩。”悲观的儿童则会认为挫折是长期的,例如:“我的成绩总是这么差。”“小明讨厌我,他再也不会和我一起玩了。”
二、普遍性:特殊或一般
在取得成功时,乐观的儿童相信成功的原因会强化他所做的每一件事,例如:“我数学学得好是因为我很聪明。”“我能上台表演节目是因为我多才多艺。”悲观的儿童则会认为成功是由某一特定因素导致的,例如:“我只是对数学比较擅长。”“我能上台表演节目只是因为我唱歌好听。”
在遇到挫折时,乐观的儿童会认为这是个别的现象,例如:“我打篮球不在行。”“語文老师对我的表现不满意。”悲观的儿童则会在一方面失败时就完全放弃,例如:“我的运动能力太差了。”“所有老师对我的表现都不满意。”
三、个人化:内部原因或外部原因
在取得成功时,乐观的儿童会归因于自己的努力,例如:“我跑步取得了第一名是因为我平常刻苦训练。”“我作文写得好是因为我热爱读书。”悲观的儿童会归因于其他或周围的环境,例如:“我跑步取得了第一名是因为其他人实力比较弱。”“我作文写得好是因为这次正好是我擅长的内容。”
在遇到挫折时,乐观的儿童(这里说的是拥有正确的乐观态度的儿童)并不是简单地将所有责任推给外部原因,而是会在对事情负责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改正,例如:“这次把事情搞砸了确实是我的错,但下次我绝对会把它做好的。”“我数学计算能力确实不强,但我相信经过训练我的计算能力会越来越好的。”悲观的儿童会认为是自己的原因,例如:“我真是太差劲了,我总是把事情搞砸。”“我数学计算老是出错,我怎么也学不好数学了。”
由以上示例可知,悲观的解释风格会对儿童的心理造成消极的、负面的影响,那么对于拥有悲观解释风格倾向的儿童,我们又该如何改变他们的解释风格呢?这就需要在遇到挫折时,训练儿童把挫折解释为暂时的、特殊的,并向儿童指出这是可以改变的。
当对儿童进行批评时需要十分谨慎。马丁·塞利格曼认为:我们的批评方式会影响到儿童对世界的看法,他会很快开始运用从我们这里学到的解释风格来批评指责自己。因此,在批评儿童时,我们不可以将失败归因于能力差,因为能力是永久性的。批评孩子能力差会使孩子害怕尝试,会使他们在面对失败时变得无助和消极。我们应该把批评的原因归结为暂时的、特定的,如不用功、不专心,因为这些都是可以改变的。这样我们既可以让儿童认识到他真正的问题所在,又不会过于打击他的自信心,让他依旧对生活充满希望,而这正是乐观的解释风格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