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海旅游及旅游业》指导下的青岛海洋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2021-09-05陈超
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发展环境下,青岛地区要想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创造出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就必须努力创新開发利用当地海洋旅游资源,结合旅游市场消费者需求特点和市场发展趋势,合理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海洋旅游产品,从而提升本地旅游综合竞争力,实现旅游业稳定持续的发展。由刘洪滨编著的《山东省滨海旅游及旅游业》详细描述了山东省滨海旅游开发优势,当地旅游产品主要包括滨海城市观光度假、海滨观光、海滨度假、胶东渔家民俗旅游等。为丰富滨海旅游内涵,沿海各地区先后推出了以青岛国际啤酒节、青岛国际海洋节、威海国际海民节、潍坊国际风筝节等为主的滨海节庆旅游,有效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该书是在山东省社会科学院海洋经济研究所完成的重点课题的基础上撰写的专著。
当前青岛地区的海洋旅游资源开发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优越的地理位置。山东青岛又被人们称作“岛城”,是世界帆船之都。《山东省滨海旅游及旅游业》一书中提到,青岛属于海滨丘陵城市,海岸构成分为岬湾相间的山基岩岸、山地港湾泥质粉砂岸及基岩沙砾质海岸3种类型。同时,青岛位于我国华东与华北经济发展区的结合部,与日韩两国隔海相望,拥有极为广阔的海陆经济辐射腹地,并且是环黄海经济区与滨海度假城市中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青岛有着较为完善的交通网络体系,能够有效覆盖周围各个城市,还有天然良港,是环太平洋西海岸的重要海上运输枢纽。二是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青岛地区不仅有着丰富的海洋自然旅游资源,还有多元化的人文旅游资源,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游客对于滨海旅游的体验消费需求。青岛滨海海岸线最为显著的特点是曲折优美,有着大大小小各具特色的沙滩,如今已经开发了数十个海湾与海岛,拥有10多个大型海滨浴场。青岛地区还有魅力独特的人文景观和多种风格欧陆建筑,与海洋文化融合在一起,为青岛地区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完善的海洋旅游产业基础。为了打造国际优秀滨海城市,青岛地区建设了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高中档旅游服务设施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滨海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在青岛当地国内旅行社与国际旅行社超过300家,星际酒店超过200家,从事海上旅游的船艇企业有30家,各项娱乐、饮食配套服务设施较为齐全。除此之外,海洋旅游业已经成为青岛地区的支柱产业,当地政府将青岛定位为国际知名特色城市,将青岛海洋旅游开发建设纳入社会发展计划中,颁布各项扶持政策,构建海洋大旅游格局,为青岛当地发展海洋旅游业提供了宏观政策保障。
结合《山东省滨海旅游及旅游业》的分析研究,青岛当地在开发利用海洋旅游资源过程中要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科学规划设计旅游线路。旅游线路优化整合设计是完善旅游市场的重要前提,有关部门需要将各个区位的海洋旅游资源、服务设施优化聚集在同一个主题旅游线上。首先,要以滨海步行道与交通大道作为核心依托,优化整合滨海地区的旅游观光线,从丰城到琅琊台,全长超过280 km。其次,要集中优势资源着重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滨海旅游观光带,将当地风格各异的建筑与海洋自然资源融合在一起,充分展现城市的不同人文风情。有关部门在开发竹岔岛垂钓、灵山岛民俗风情游等专项旅游线路的同时,还需重视完善各个岛屿与陆地之间的海上旅游网络,积极开辟方便游客出行的海洋旅游航线。第二,创新开发海洋旅游产品。当前青岛地区的海洋旅游观光产品主要集中在海上岛屿、欧陆风情街区以及近郊旅游观光上,还不具备较为突出的海洋旅游市场优势。对此,需要创新开发出更具当地特色的观光旅游产品。比如,以青岛滨海风景区为核心,努力打造山海观光旅游产品群、历史文化观光旅游产品群以及城市风貌滨海观光旅游产品群,以此突出当地海洋旅游观光产品的优势品牌效应。当前青岛当地所开发出来的花样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有着季节性明显、替代性强等问题,一定程度阻碍了青岛海洋旅游产业稳定持续的发展,因此需要将多元休闲度假内容融入产品设计推广中,打造出多种主题的旅游产品。比如,以绿色生态为主题的灵山湾滨海森林,以体验休闲温泉主题的鳌山湾西部滨海温泉等。同时,应综合考虑青岛地区的海岛自然资源、地理区位以及规模大小等差异,注重开发当地红岛的度假旅游功能,并以大管岛、小管岛、沐官岛、竹岔岛等岛屿为节点,将各个节点的岛屿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各具特色的岛屿休闲旅游产品链条,满足旅游市场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基金项目:2020年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新旧动能转换下青岛海岛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策略研究”(QDSKL2001282)
作者简介:陈超(1988—),男,山东青岛人,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