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手实践对培养小学低段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

2021-09-05尹金萍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93期
关键词:动手实践小学低段数学核心素养

尹金萍

【摘要】动手实践对培养小学低段数学核心素养有推动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动手实践的实例来分析动手实践对培养小学低段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作用,从而便于教师更好地发挥动手实践的作用,实现初步的深度学习并为之后的教育教学打下基础。

【关键词】动手实践;小学低段;数学核心素养;深度学习

小学低段(1-2年级)的学生,刚由幼儿园升到小学,具有典型的年龄特征表现。这一时期的学生处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具有其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因此,动手实践贴合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教师要把握其特点进行动手实践教学。

一、把握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小学低段学生的特点

(1)喜欢探索。小学生总是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探索性强。因此,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户外探索的作业,比如,探索校园、公园等等,同时也要要求学生尽量在家长、教师的陪同下进行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2)注意力不能很长时间集中。这个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所以,动手实践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将精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提高课堂的效率。

(3)处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小学生刚由幼儿园升到小学,对小学的环境还不是很熟悉,需要教师们的帮助和指导。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包括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小学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需要运用到计算运算能力的内容是比较多的。同时,运算能力也是贯穿整个数学学习过程的一项核心素养。因此,结合这阶段的学生特点,动手实践不失为一个不错的教学方法。

二、数学课堂动手实践实例探究

小学中低段的教学中,学生的计算运算能力运用得比较多,所以动手实践在小学低段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什么是运算能力?怎么培养运算能力?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实践活动的重点目标。

比如,掷骰子游戏,可以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口算水平。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可以给学生准备几个骰子或者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掷骰子的过程。最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和学生们玩掷两个骰子的游戏,在玩游戏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计算两个骰子的和。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如何计算大数减小数。当学生掌握了个位数相加的加法后,教师可以增加骰子的数量,比如,掷三个或者四个骰子,让学生学习计算出这些骰子的和,甚至是积。

再如,纸牌游戏,纸牌中的24点游戏是我国民间传统数学游戏之一。一开始,教师先为学生讲解游戏规则,再将学生们分为几个小组。学生在小组内玩扑克牌,边抢答边寻找,记录“24点”计算方法。这可让学生进一步会计算应用。此外,教师也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线上操作,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眼、脑、手、口、耳等多种器官的合作,提高学生加减乘除的口算能力。

当然,还有其它的动手实践活动,例如,数校园中物品数目等等,这些都可以加强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增强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在練习基础计算时,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用计数器、小棒、画图等方法来巩固所学知识,而不是只教会学生数手指。方法掌握之后,要要求学生多练,熟能生巧。

小学数学教学要在坚守学生立场、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的前提下开展实践活动。同时,教师们要把眼光要放得长远,不能只看眼前效果。如,在活动中,若看见学生遇到问题就直接帮助他解决,而不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如何解决。这样,虽然解决了眼前这个问题,但日后还是学生自己要活动,自己要成长的。所以,学生必须要亲身经历,尽管失败了。失败乃是成功之母,对学生而言,尝试失败是一种成长,也是对学生的保护。

三、动手实践对培养数学素养的意义

(一)提高数感、计算能力,培养数学兴趣。课堂动手实践可以调动眼、脑、手、口、耳等多种器官的合作,提高加减乘除的口算能力,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学生有了思考的乐趣、探究的欲望,才能够全身心地去体验。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渐渐地,学生便能够自觉、独立地思考问题、自主探索。思考、探索的过程也是学生们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的过程。

(二)培养动手实践能力,为较高学段打好基础。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都很强的学科,而动手实践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们理解。加之,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高中课程标准》中关于数学核心素养也有相关数据分析,很多高年级学生在动实实践能力方面比较薄弱。因此,在小学低段的动手实践就为日后的学习埋下一粒种子,这颗种子可能今天开不了花,发不了芽结不了果,但是未来到了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学习的时候,他们心中能想到之前感受过、体验过,就不会一无所知,也不会措手不及。

(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健康成长,具有成长性。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遇到问题,教师需要让学生自己试一试如何解决问题。只有学生反复地尝试过,他才有体验。这个尝试的过程就是学生体验的过程,就是学生感悟外面世界的过程。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怎样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更具有成长性呢?笔者认为,通过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是教师要努力探索的方向。

四、深度学习,动手实践发挥最大效应

(一)数学内部形成框架

(1)把握关键点发力。数学学科内部要形成框架,即学科内部要进行有机的整合,即要求碎片化的数学知识形成整体化、系统化、逻辑化的数学知识结构。根据核心知识共同拥有的本质属性这一逻辑关系,确定好每个单元的学习主题,从而找准关键能力这个发力点,以更好地引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主动探究,促进学生思维进阶的发展,进而逐步实现深度学习。

猜你喜欢

动手实践小学低段数学核心素养
乐学· 自主·分享
新常态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之重
高效学习三角形的方法研究
试论体育教学中语言的巧妙运用
敢“问”路在何方
在小学数学中实施探究性活动的教学研究
落实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