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多方资源,开展“心健”教育
2021-09-05崔小勇
崔小勇
【摘要】小学生的同伴、父母及老师在他们的心理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影响和帮助作用,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本文阐述如何挖掘和充分利用同伴、父母、老师、社工(心理医生)等多方面的有利资源,形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联动合力,以有效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合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加上工作生活节奏及竞争的加快,小学生已成为承载着社会和家庭高期望值的对象。他们的心智尚未完全发展成熟,又要面临着学习压力、人际关系、亲子沟通、甚至家庭变故等困惑和烦恼,如不加以及时的干预教育和引导,就会出现暴躁冲突或抑郁强迫等严重的情绪与行为失衡状态,严重者会表现为轻生自杀、离家出走等,对青少年人格的健康发展具有不利影响。因此,必须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防范心理问题的出现,帮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然而,以往的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极具片面和局限性,仅仅依靠教材课堂以及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难以适应现在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挖掘出更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有利资源并有效利用,才能达到最大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发现,小学生的同伴、父母及老师在他们的心理成长过程中无疑起着至关重要影响和帮助作用,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我校通过不断的探索,充分挖掘同伴、父母、老师、社工(心理医生)的有利资源,利用“同伴、父母、老师、社工(心理医生)”等多方面的联动合力,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同伴同行,友你友我
人际关系是影响小学生身心健康的一大因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基本表现。同伴关系作为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人际关系的中的一种重要且日常的关系。首先,在这种平等的关系下,他们有共同的任务,面对同样的困难,同伴间良好的沟通可以带给他们安全感和归属感。其次,在同伴影响资源下有利于学生个体社会化,形成正确的社会行为和态度,并在合作中学会沟通和交流等技巧,为其日后的社会发展奠定基础,为其日后适应社会加快速度。
我校充分挖掘积极向上的同伴影响资源,注重让孩子建立健康向上的同伴关系。如让学生管理班级,开展班风建设共策划活动,发现班级学习生活的 “闪耀点”,指出班级学习生活的“不足处”,让全体学生为营造积极向上向善的集体氛围相互监督、出谋划策;开展“一帮一”互助活动,不抛弃、不放弃,积极主动帮助学困生,让后进生迎头追赶;开展“小小调解员”活动,对集体生活中出现的小矛盾、小误会等开展调解,用儿童的处事方式进行化解;培养班级心理委员,一旦发现同学有异样行为的产生(如情绪变化快、不稳定),及时汇报老师跟进处理,同时也可以通过心理委员的沟通和交流,消除或减少情绪紧张和压力。可见,同伴同行,友你友我,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可行的举措。
二、和谐家庭,心健体康
家庭环境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成长,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保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面向学生,更要面向家庭。
我们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时不难发现:孩子胆小怕事,或易生气、易发牢骚、稍有不满就发脾气多是父母关系不和,多因家庭里家长相互生气、争吵、打骂所导致;孩子自卑、任性、性情孤僻、不善交际,多因父母离婚或再婚,家庭亲情环境变故所致;孩子抑郁、执拗和性格孤僻,多是父母教育方式粗暴简单,亲子关系紧张形成;孩子任性、固执大多是由于家庭对其过分包容、过分溺爱造成;不仅如此,父母性格对子女性格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父母性格开朗热情、认真负责等,其子女耳染目濡地也易形成开朗热情、认真负责性格倾向。
可见,一个人性格的形成直接受其家庭环境的影响,只有建立良好家庭环境,才能使孩子身心健康。为此,我校对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家长学校集中授课、家教沙龙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孩子身心成长的特点,学会与孩子沟通,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构建和谐、融洽、宽容和理解的良好家庭氛围,使孩子从中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形成乐于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心理健康教育对象的转移,让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有效降低了由于各种亲子关系导致的学生心理危机问题。
三、教师主导,开展教育
学校作为开展心理教育的主阵地,教師起着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作用。我校以学生德育工作队伍为主体,形成了校长和主管行政牵头、专职心理教师主管、各班主任负责落实具体跟进的管理体系,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关注并提高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我们要求每位教师都加强心理学的学习,掌握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目前每位老师均考取了教育部门颁发的心理B证及以上资格。学校通过测试和调查,建立学生专属的个人心理档案,包括其家庭背景、个人信息、心理测试试题、问题学生登记表、问题学生帮教记录、异常行为记载表等,搭建了全面监测学生心理动态的良好抓手。与此同时,对心理出现异常的学生,则做到重点关注,及时干预,结合德育工作,把该类学生与专业心理老师或取得心理A证的老师配对子,从而形成“专业跟进制”,结合多方力量将心理危机降至最低,防范各种心理危机造成的安全事故,更好地实现维护了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在阵地建设方面,我们把课堂和心理室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固定阵地,在校开展“悄悄话”预约活动,以心理室为主阵地,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帮助和专业辅导,实现学生“有话说”“有地说”“有人说”。并充分发挥教师潜移默化功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日常行为等活动中去。同时学校还以各类德育活动为载体,抓住“5.25心理健康日”这一契机,在每年的5月份开展系列的主题心理健康活动,多方位开展宣传教育。
四、社会关注,共同教育
我校充分发挥社区居委等社会力量,使专业的社工团队、心理医生为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入有效力量。学校联合社区妇女儿童之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邀请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社工定点定期到校开展未成年人的心理团辅、个别辅导等活动;我校也组织学生家长到社区参加各类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及亲子活动;邀请专业社工到校开展宣讲会议,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广大家长传播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成长特点及心理调节方法,帮助未成年人形成健全的、良好的心理品质,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同时,学校还联合医院心理科室的专职医生,每学期到校对高年级学生开展青春期教育。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乎其健康快乐成长,更关乎着民族与祖国的未来。实践证明,整合各种有利资源,充分发挥各方合力作用,是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必须充分挖掘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为学生健康成长做好教育工作,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幸福成长。
【参考文献】
[1]汪小惠.利用有效资源开展师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J].辽宁教育,2018(014):49-50.
[2]许东辉.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资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革新,2012(4):26-27.
[3]何志龙.整合教育资源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小学德育,2003(1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