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恕、张琼:把一切献给革命事业
2021-09-05廖红清
廖红清
结缘清水塘
1899年,贺恕出生在耒阳太平圩乡寿洲村一个大户人家。1917年高小毕业后,贺恕来到位于衡阳的省立第三师范(以下简称“三师”)读书。
求学期间,贺恕结识了恽代英、张秋人、屈子健、蒋先云、夏明翰等进步师生和李大钊、瞿秋白、鲁迅等时代英杰,更有幸结缘了自己追随一生的人生导师——毛泽东。1921年,贺恕由毛泽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第一个衡阳籍中共党员。次年春,在毛泽东的推荐下,贺恕出席了莫斯科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入莫斯科东方大学进一步学习革命理论。
1919年,时年17岁的朱舜华(出生于汝城城郊津江村朱家,后改名张琼)以优异成绩考入同在衡阳的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以下简称“三女师”)。
1922年秋,因三女师学潮,张琼来到长沙清水塘,得到毛泽东和杨开慧的悉心指导。同年,杨开慧介绍张琼入党。至此,成就了一段贺恕、张琼分别由毛泽东夫妇介绍入党的佳话。
1923年,在毛泽东、杨开慧的见证下,贺恕、张琼在清水塘结成了革命伴侣,从此生死与共,共同追寻光明。
九死一生革命忙
五四运动爆发后,贺恕、张琼始终站在战斗的最前沿:参与成立湘南学联,闹学潮、抵制日货,驱“张”驱“刘”,传播新思想、新文化。
1919年6月,贺恕与蒋先云、黄静源、陈为人联络夏明翰等发起成立湘南学联。湘南学联成立后,张琼作为女生运动的领头羊,担任了首届学联的干事。1921年3月,进步社团心社在三师成立,《大公报》夸赞组织者贺恕等人点燃了“衡阳学生界之曙光”。贺恕还发起成立“马氏学说研究会”,开展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讨,并出版周刊《湘南青年》。为配合长沙文化书社的工作,贺恕联络蒋啸青等人设立三师书报贩卖部(后更名为衡阳文化书社),为衡阳人民从理论上认识并接受马克思主义作出了贡献。
贺恕夫妇参与筹建了团组织的耒阳支部、中共耒阳县支部、中共湘南地方执行委员会。张琼在中共湘南地方执行委员会负责妇运工作。马日事变后,贺恕夫妇潜往长沙,贺恕被省委派往邵阳任湘西南特委书记。
把一生交给革命
为了革命,贺恕、张琼夫妇先后失去了5个孩子,其中3个孩子被敌人残忍杀害,2个孩子下落不明,这是他们夫妇一生的痛。
1929年,贺恕调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中共江西省委遭到破坏后,贺恕来到上海工作,以教书为掩护。
盧沟桥事变后,贺恕夫妇在上海一边做争取国民党进步人士的统战工作,一边积极协助刘少奇、何香凝等人的抗日救亡运动。1947年,贺恕肺病复发,倒在革命征途中。
解放后,张琼婉拒了毛泽东、刘少奇等人留她在北京工作的好意,回上海继续从事教育工作。
1981年9月28日,张琼弥留之际,对一直守在她身边的顾锦瑛说:“别哭,锦瑛,我不为名利,一生交给革命……我心里高兴。”
(作者单位:中共耒阳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