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中的永生
2021-09-05臧明艳
臧明艳
两千多年前,孟子在《孟子·滕文公(下)》中这样写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两千多年后,位于重庆市歌乐山麓的渣滓洞集中营的第二号牢房的墙壁上,革命党人叶挺将军践行着“威武不能屈”的民族精神,写下了一首慷慨激昂的现代诗《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渣滓洞原本是重庆郊外的一个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此处三面是山,一面是沟,位置隐蔽。1939年,国民党军统特务逼死矿主,霸占煤窑,在此设立了监狱。1941年1月,叶挺在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等地,最后被移禁于重庆渣滓洞。在狱中,叶挺受尽各种酷刑,沉重的手链与脚铐锁住了他的身体,铁窗之外便是自由的天地,只要他愿意投降,那紧锁的门便会为他敞开。但在叶挺眼中,那并不是为正义之士打开的门,一旦投降,他便与那些叛国之人如出一辙,成了叛徒与走狗。他当然渴望自由,却不屑于为了这样可耻的“自由”而从“狗洞”般的门口“爬出”。
国民党反动派残酷地迫害革命志士,渣滓洞里每天都上演着屠杀共产党人的暴行。叶挺将军一如他的名字一样顶天立地,坚贞不移,他坚信人民革命终会取得最后的胜利,他盼望着革命的烈火能熊熊燃起,烧毁这人间的炼狱。哪怕为了国家、为了民族献出自己的热血和生命,他也在所不惜。在血与火的斗争中,他坚信自己能实现生命的真正价值,让灵魂与革命精神得到永生。我们仿佛看到,在熊熊燃烧的烈火中,一个顶天立地的共产党人巍然挺立,以全身的力量在黑暗無比的渣滓洞中写下《囚歌》,写下他内心的呐喊与信仰。
活着与自由真的不重要吗?当然重要!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曾写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名句,每个人都有着对自由的执着追求。国民党反动派也正想利用人的这种本能渴望,来征服那些用酷刑都无法征服的革命者。然而,他们又怎会知道,他们所给予的“自由”和革命者渴望的“自由”有着何等的差别?叶挺深知,自己是一个共产党人,他要的是堂堂正正的自由,绝不是苟且偷生!他知道,自己不仅要积极地面对活着的岁月,更要敢于面对随时可能到来的死亡。生命是有限的,他绝不愿屈服于反动派的威逼利诱,“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铮铮铁骨,何惧挫骨扬灰之痛?在他心里,死亡不再是一个悲剧,更像一个新的开始。正如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中所说的那样:“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囚歌》也是如此,每个字都铿锵有力,大义凛然,让我们震撼于革命者的伟大气节,震撼于中国共产党人为了革命不怕献身的壮志豪情。
这首写在渣滓洞墙壁上的《囚歌》,手稿由叶挺夫人李秀文探监时带出。叶挺将军为了保持一个“人”的尊严以及一个共产党人的气节,宁可选择在热血中永生。同样,千千万万个革命者也正是为更多人能得到真正的自由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这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精神品格:是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毅然决然;是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坚定不移;更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无怨无悔,这就是在烈火和热血中永生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