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渡重洋担道义,浴血奋战铸传奇

2021-09-03姜玉婷

留学 2021年15期
关键词:勋章

姜玉婷

致敬共和国军人,风霜雨雪搏激流,保家卫国血铸就。

“1927年8月1日发生了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领导的南昌暴动,这一暴动是反帝的土地革命的开始,是英勇的工农红军的来源。中国工农红军在历年的艰苦战争中,打破了帝国主义国民党的历次进攻,根本动摇了帝国主义国民党在中国的统治,已成了革命高涨的基本杠杆之一,成了中国劳苦群众革命斗争的组织者,是彻底进行民族革命战争的主力。本委会为纪念南昌暴动的胜利与红军的成立,特决定自1933年,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1933年6月30日

2021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4周年。

革命年代艰苦奋斗筚路蓝缕,建设时期风雨兼程殚精竭虑,如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在那段“革命流血不流泪,生死寻常无怨尤”的峥嵘岁月里,革命斗士为了国家解放和民族独立而抛头颅、洒热血;民族英雄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而舍生忘死以身许国。不见征戎儿,岂知关山苦。革命军人以忠于党的一生,以忠于革命信仰的一生,以忠于解放中华大地获取民族尊严的一生讲述着革命年代的战争苦旅,高唱着救亡图存的红色战歌。

在这些革命前辈中,有这样的一群军人力量。他们曾留学海外,学习先进的思想以救国家于危难;他们是铮铮铁骨,挺着不屈的脊梁以解人民于压迫。他们被称为“开国将军”,他们是数万革命战士的代表。值此建军节到来之际,重温开国将军的传奇,以飨读 者。

傅钟—海归心向党,书写报国情

傅钟,1900年6月23日出生于四川省泸州叙永县城的一户书香门第,七岁开蒙,接触四书五经与唐宋诗词。中学时期受到五四爱国运动的思想鼓励,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学生斗争之中。

1920年,傅钟赴上海学习法文,参加工读互助会,并与周恩来等人一道赴法勤工俭学。正是在这段法兰西岁月里,傅钟系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并参加由赵世炎组织的华工宣传教育活动。次年,傅钟与巴黎共产主义小组取得联系,参与筹备旅欧少年中国共产党的活动。海归心向党,书写报国情。从这时起,傅钟成为了一名早期共产党员,开始了长达七十载的革命生涯。

1930年傅钟回国后,在中央军委机关负责干部工作和兵运工作,为国民党驻上海军警的瓦解做了大量工作,顺利完成军委交代的任务。同时,傅钟致力于翻译从托尔玛乔夫军事政治学院秘密带回国内的诸多著作,这些革命书籍对加强红军主力的建设起到了借鉴与指导作用。

在反围剿的艰苦作战中,傅钟编写了《红军须知》《连队指导员手册》等书籍,为部队培养了许多基层干部。1932年冬,傅钟随红四方面军进入四川,开始参与创建川陕根据地的斗争。其间任红四方面军政治处副主任,同时主办《红军报》,并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在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为增强两军之间的合作和团结做了许多有益的工 作。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傅钟先后担任八路军政治部民运部部长、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以及八路军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在工作期间致力于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1946年,傅钟随中共代表团赴重庆,并担任新华日报社社长。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傅钟撰写了大量的新华社社论和专论,以深入贯彻中共中央为实现和平、民主、团结、统一而奋斗的方针。

1955年,傅钟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于1988年获得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勛章。1989年7月28日,傅钟上将于北京病 逝。

萧劲光—强虏寇边疆,慷慨上战场

萧劲光,1903年出生于湖南长沙赵州港的一个手工业者家庭。1921年春天,萧劲光与刘少奇、任弼时等人一同前往苏联。于苏联期间,他先后于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苏联红军学校学习,并于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回国三年后,萧劲光又被派往苏联,进入列宁格勒军政学院系统学习军事理论和政治理论。

在战争年代,萧劲光历任师党代表、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军团政委、军团参谋长、兵团司令、军区司令员等职,并率部参加南昌、南京、鄂西等战役,参加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46年,萧劲光担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员兼参谋长,同陈云一起,领导了坚持南满根据地的斗争。他始终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当时的斗争,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指挥了著名的“四保临江”战役,从根本上改变了东北战场的战略战 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萧劲光奉命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为中国海军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在1950年1月担任海军司令员后,主持制定了一系列海军建设的原则和方针,并领导海军迅速成长,进而使其成为我国一支有相当规模的海上战斗力量,圆满完成海防任 务。

强虏寇边疆,慷慨上战场。萧劲光在数次战争中带领部下取得大捷。制定战术“四保临江”,从根本上改变了东北战场的战略态势;多面封锁“围困长春”,争取国民党第60军起义,其余守军全部投降;东西配合“衡宝战役”,为人民解放军挺进广西、解放华南作出卓越贡献……峥嵘岁月,萧劲光攻沈阳、打华北、跨长江、战长沙,披坚执锐,身经百战,多次接受炮火的洗礼,屡次创造战争的传奇。

新中国成立后,萧劲光于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89年3月29日,在北京病逝。

甘泗淇—以军人力量,守祖国安宁

甘泗淇,原名姜凤威,别名姜炳坤。1904年生于湖南省宁乡县沩山区南竹山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回国后,历任红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八路军一二零师、晋绥军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

以军人力量,守祖国安宁。1949年,甘泗淇在担任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期间,曾协助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习仲勋,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清剿土匪的指示精神和实行“军事打击、政治瓦解、发动群众”三结合的方针。在此期间,甘泗淇多次组织肃清西北境内的匪患,组织边防军保卫西北边陲,派出大量干部、战士协助地方政府积极参加各项建设工作。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1年,甘泗淇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指挥了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和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战,1953年任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在工作期间,多次以抗美援朝时志愿军的工作经验为参考,深入探讨政治工作的领导作用与保证作用、政治工作与军事业务相结合,以及在政治工作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等问题。甘泗淇戎马一生,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事业与革命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对党忠诚,对国家忠诚,对人民忠诚。

1955年甘泗淇上将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64年2月,于北京病逝。

乌兰夫—草原出勇士,单刀救内蒙

乌兰夫,曾用名云泽、云时雨,化名陈云章,蒙古族,1906年12月23日生于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塔布村。乌兰夫幼时进入私塾学习四书五经,五四运动爆发后,开始接触到革命书刊,一生的革命征程也自此开启。1923年,乌兰夫在北平蒙藏学校读书时曾现场聆听李大钊、邓中夏等人的革命宣讲,备受鼓舞。后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蒙古族最早思想觉醒的革命青年之一。1925年9月,乌兰夫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在乌兰夫赴苏联学习的这几年中,国际形势波诡云谲,国内革命风起云涌。身在海外,心系祖国,乌兰夫迫切希望回国投身于救亡图存的革命斗争之中。1929年,在获得回国批准后,他扮作工人,混在回国的华侨中,披星戴月昼夜兼程直奔归绥(今呼和浩特),从此开始了在内蒙古地区的革命斗争。

清王朝的凋零早已让内蒙古地区成为沙俄、日本等国的觊觎之地。1939—1945年,日本侵略者在今内蒙古中部成立傀儡政权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推举清朝遗少、内蒙古王公德穆楚克栋鲁普亲王为傀儡领袖,企图进一步加紧对内蒙古地区的控制。面对德王投靠关东军,与日本侵略者勾结残害同胞的罪行,乌兰夫发动“百灵庙起义”,打响内蒙古民族抗日第一枪。抗日战争时期,归绥防务吃紧,乌兰夫身着军装奔赴前线,与全体官兵共歼日寇。1945年9月,在苏尼特右旗出现了一个所谓的“内蒙古共和国临时政府”企图进行分裂活动。乌兰夫临危受命,单刀赴会,轻装简从赴苏尼特右旗,一方面与所谓临时政府的头目谈判,据理力争;一方面向群众宣传中央的民族平等政策。从而使党的主张获得更广大内蒙古人民群众的认可,最终不战而屈人之兵。

1955年9月,乌兰夫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12月8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许光达—铲除伪政权,坚决反“扫荡”

许光达,1908年11月19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东乡罗卜冲的一个贫苦农家。1921年考入长沙师范学校,参加了多起爱国学生运动。192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许光达在应城战斗中身负重伤,被送往苏联治疗,其间进入莫斯科国际列宁学院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许光达在王稼祥等人的安排下离苏返国。到达延安后,许光达发表《抗大在国防教育上的贡献》《战术发展的基本因素》《论新战术》等文章,从而为培养抗日军政干部、探索抗日战争经验、开展军事理论研究作出了贡献。

铲除伪政权,坚决反扫荡。1942年春,许光达任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兼晋绥军区第2分区司令员,在五寨、神池、保德、偏關等地领导抗日军民开展游击战争。许光达带领部队与主力部队密切配合,深入晋中交城、水文等地区广泛开展对日斗争,肃清汉奸特务,摧毁日伪军据点,取得反“扫荡”和反“蚕食”斗争的胜利,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

新中国成立后,许光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从此开展组建装甲兵的各项工作。1950年9月,在许光达的主持下,装甲兵领导机关在北京成立。许光达同时担任我国第一所坦克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车学校校长。1959年9月,许光达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他重视军事学术研究,提出机械化是陆军发展的必然趋势、没有技术就没有装甲部队等重要观点,并强调政治工作与技术工作相结合、军事训练与实战需要相结合。在许光达的领导下,我国装甲兵部队发展壮大,成为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骨干力量。

1955年9月,许光达被授予大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9年6月3日于北京逝世。

阎红彦—决战鲁西南,挺进大别山

阎红彦,原名阎候雁,曾用名周济、陈一川。1909年9月13日出生于陕西省安定(今长子)县瓦窑堡的一个农民家庭。为维持生计,1924年进入陕北军阀井岳秀部当兵,在李象九、谢子长等共产党人的影响下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阎红彦与吴岱峰、拓可宽、杨重远一起创建西北地区第一支工农红军—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大队,在吕梁山区开展艰苦的游击斗争。1932年6月任陕甘游击队总指挥,参与创建陕甘工农红军和开辟以正宁为中心的陕甘苏区。1934年作为代表出席苏联莫斯科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其间进入国际马列学院、苏联红军陆军大学学习。因共产国际与中共中央失去电讯联系,阎红彦于1935年4月受命送密电码回国,同年底到达陕北继续革命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阎红彦先后参加邯郸、陇海路、定陶等战役。1947年春在豫北攻势中,指挥部队攻克汤阴城,全歼国民党军暂编第3纵队,俘其司令孙殿英。继而参加鲁西南战役,并随部进军大别山,后又参加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

1955年,阎红彦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67年于昆明逝世。

刘亚楼—革命跟党走,更上一层楼

刘亚楼,原名刘兴昌、刘振东,曾用名撒莎,化名王松。1910年4月8日生于福建省武平县湘店乡湘洋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8月由张涤心、李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更名为刘亚楼,其意义为“跟党永远干革命,更上一层楼”。同年9月,刘亚楼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闽西游击队任班长、排长。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刘亚楼1930年起在红12军任连长、营长兼政治委员,后任第12师35团政治委员,第11师政治委员,红1军团第2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等职。在长征期间,刘亚楼率部为中央红军做开路先锋,一路过关斩将,抢渡乌江、智取遵义、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

1939年到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进入苏联红军中实习,被授予少校军衔。1945年8月随苏联红军进入中国东北地区对日军作战。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对国民党军发动了大规模的城市攻坚战,平津战役爆发。刘亚楼指挥34万大军用29个小时攻下天津,全歼国民党守军,堪称解放军史上最出色的一场城市攻坚 战。

1949年10月,刘亚楼出任空军司令员,受命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多次带领空军部队担负起防空任务,并总结制定出“一域多层四四制”的航空部队战术原则,提出“稳步前进、完成计划、提高质量、保证安全”的飞行训练方针。在刘亚楼的领导下,先后建立空军学院、空军工程学院、高级专科学校、航空学校、航空预备学校等院校,为全面加强空军规划建设起了重要作 用。

1955年,刘亚楼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65年5月7日于上海病逝。

李天佑—辽沈立功勋,广西平匪患

李天佑,1914年1月8日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临桂县六塘圩高坡寨。1928年6月,李天佑加入北伐将领李明瑞的部队做勤务兵。1929年加入共产党并参加百色起义。

1931年7月进入中央苏区后,李天佑参加了中央根据地第三次、第四次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李天佑参加了著名的高虎脑战斗。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李天佑与部队坚守阵地,以钢铁般的意志击退了敌人的多次攻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6团团长,参加平型关战斗,率全团歼灭日军板垣师团一千余人。1938年3月,率部队转战吕梁山区,开辟晋西南抗乳根据地。

1939年赴苏联就医,后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解放战争期间,李天佑率部参加辽沈战役与平津战役。在辽沈战役中,率第一纵队担任战役总预备队。锦州会战胜利后,李天佑率部参加了歼灭廖耀湘兵团的辽西会战,消灭国民党主力新一军、新六军和新三军各一部。两场战役,歼敌数萬人,为全国解放立下赫赫战功。1948年底,李天佑与兄弟部队共同担负起主攻天津的任务,并于1949年1月14日发起总攻,至15日下午,全歼国民党守军13万人,成功解放天津。随后,李天佑担任第13兵团副司令,率部南下。在渡江战役与解放湖北战役中,立下卓越战功。

新中国成立后,广西地区匪患严重,十万大山、六万大山、大容山、大明山和大小瑶山等地土匪与国民党特务沆瀣一气,十分猖獗。李天佑多次派兵围剿。1951年1月8日,李天佑命部队向土匪发起总攻。经广大军民50天英勇顽强奋战,大、小瑶山及其周围的土匪全部被歼,主要匪首无一漏网。此次剿匪共歼灭土匪3.8万人,大瑶山人民从此获得彻底解放。

1955年,李天佑被授予军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0年9月27日在北京病逝。

杨至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杨至成,原名杨序清,1903年11月30日生于贵州省三穗县八弓镇木界村的一个侗族家庭。1923年在重庆入川滇黔联军,任军需官。1925年,随军赴粤,参加北伐。1926年春随联军到广东,考入黄埔军校第5期。同年经周逸群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春在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转入中国共产 党。

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长征,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并为部队筹集粮草弹药。到陕北后任军委采办处主任和红一方面军后勤部部长,参加东征、西征战役。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中央军委总供给部部长兼黄河两延(延长、延川)卫戍司令员、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部长。1938年赴苏联就医,次年先后入苏共远东局党校、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解放战争时期,杨至成先后担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后勤部政治委员与东北野战军军需部长,为东北地区部队物资供应做了许多工作,为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提供了保障。

杨至成把自己长期搞后勤工作的经验及留苏学习的理论同战争实际相结合,建立了几十个军需工厂、仓库、医院和学校,帮助地方接收、巩固和筹建了几十家工厂企业。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组建后勤保障机构、调运各种军需物资,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1955年,杨至成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67年2月3日在北京病逝。

几位将军是战争年代的英雄,也是诸多革命年代英雄们的缩影,他们朴实无华却感人至深的事迹已载入新中国的史册。于这些故事里,我们看到的是为了学习先进的思想而背井离乡海外求学的艰难,是为了救国家于危难而突破阻碍毅然决然返回故土的坚定,是战场上杀敌的无畏,是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这是一种传承,如源头活水,将滋养着留学海外的学子,将鼓励着保卫华夏的战士,也将提醒着我们,如今新时代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革命前辈的无悔付出与奋力拼 搏。

回首过去,革命军人奇勋驭烽火,忠贞写华章;放眼今朝,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我国已经大踏步迈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正向着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前行。由受压迫到反侵略,由求独立到图富强;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到“十四五”时期各项发展方兴未艾,我们经历了走向祖国振兴的百年之路,正在党的领导下起航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新征程。吃水不忘打井人,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自当于革命前辈的故事中汲取力量,于国家建设的实践中增强本领,用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峥嵘岁月舍生忘死,铮铮铁骨于战火中百炼成钢。

和平年代默默无闻,军人脊梁在神州大地屹立如山。

向中国人民解放军致敬。

猜你喜欢

勋章
送你一枚小小勋章
金色的勋章
我也要拿功勋章
被女王取消勋章最大原因:性侵
戴勋章逛街的人
“六一”时光机
首批“八一勋章”获得者英雄必有过人之处
图说抗战
荣誉之拖累
戴勋章逛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