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龙里:文明花开满城香

2021-09-03求是杂志社调研组

红旗文稿 2021年15期
关键词:龙里龙里县山歌

一曲自编自创的山歌,伴飞新思想、唱响新时代;一群“萤火虫”,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文明新风尚,用文明之光点亮大地;一场文明实践大比武,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人心齐了,村寨靓了,行为美了……在贵州黔南州龙里县,像这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正在通过各种方式融入老百姓的生活。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守正创新做好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战略舉措。2018年8月,贵州省龙里县被确定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试点县,一场服务全面小康、面向乡村振兴的文明实践热潮,带着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使命扑面而来。同样的盛夏时节,求是杂志社调研组一行来到龙里县,深入调研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带给当地群众的文明升华。

创新方式传播新思想

“摆脱贫困歌声亮,赞美祖国赞家乡。一唱党的政策好,二唱百姓奔小康。”“文明行动情无价,和谐乡村美如画。山歌唱响新时代,党的恩情暖万家。”在龙里县的大街小巷,基本上每个人都能唱几段这样的山歌。

龙里县常年活跃着这样两支队伍——“笔杆子”编写队和“金嗓子”志愿服务队。他们将党的创新理论和好政策编写成朗朗上口的布依山歌,并用当地民间流传的布依山歌腔调传授给群众。“笔杆子”编写队队长罗祥友告诉记者,“在龙里,人民群众用山歌唱出了党的好声音,唱响了我们的幸福生活”。群众传唱山歌的同时,熟知理解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有效创新了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宣讲方式。“金嗓子”志愿服务队队长罗丽萍说,“山歌让党的声音走进山区、走近少数民族群众,也让群众在传唱中变成传播者”。

近年来,龙里在全县组建了“在职少数民族干部+镇(村)干部+乡贤寨老+民间艺人”的山歌编写队伍,编唱理论山歌进行传唱;组建“山歌能手+山歌爱好者+党员干部”的山歌传唱志愿服务队,深入开展覆盖各村寨、各个领域的“山歌伴飞新思想”全民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利用“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七夕”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山歌擂台赛;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融媒体中心建设,开发APP,录制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介播放主题山歌作品,将山歌音频制作成二维码,最大限度增加山歌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激发广大群众赞美家乡、感受党的好政策。“借助山歌这一载体,龙里用群众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传就开的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龙里县委书记陈曦告诉记者。

平坡苗族绘画是贵州省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历来是当地苗族群众抒发感情、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在洗马镇平坡苗寨,当地群众把党的新思想、乡村新变化搬入画中,绘制在墙上,画了700多幅宣传脱贫攻坚、家乡变化、民俗风情等主题的苗族绘画,面积约6000多平方米,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苗族绘画“露天博物馆”,既丰富了平坡农民画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与精神风貌,也让感党恩的时代新风常驻村中,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当地苗族同胞创作了长度为100米的《苗乡百年》画卷。画卷分为10个篇章,由16个人创作,历时2个多月创作而成。龙里县委副书记汪永丽说,“画卷生动展现了在党的领导下当地苗族群众生产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反映了苗族群众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

龙里县结合布依族、苗族群众能歌善舞、能唱善画的实际,创新开展“山歌伴飞新思想”“画说新生活”等活动,形成了民族化宣讲融入民族习惯、文艺化宣讲融入文艺生活、生活化宣讲融入生活场景、时代化宣讲融入时代脉搏的理论传播方式,取得了良好理论传播效果。

多措并举激发内生动力

2019年4月,龙里在全县发起了一场特殊的“大比武”——文明实践大比武。以改善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以自然村寨为单元,广泛动员群众组建“家乡美志愿服务队”,通过“自商、自筹、自建、自管”方式开展人居环境改善提质。

在“大比武”中,多数村寨以修建停车场、活动广场、凉亭、花池、舞台,修缮美化院落围墙,治理垃圾堆、排污沟渠、烂泥塘等为主要内容,群众采取自愿集资、志愿服务(投工投劳)等方式参与家乡建设发展。滩河镇杉木寨132户群众先后8次捐资16.37万元,组织开展村寨建设。洗马镇顶溪上寨修建了一个大约2000平方米的山体休闲公园,仅花了27000多元,群众自愿投工共1306个工天,就地就近拾取鹅卵石40多个立方米。

集体事业集体支持参与、村寨荣誉共同维护的思想认识,通过这场“大比武”被群众接受、认可和赞许。各镇(街道)在开展了人居环境提质改善后,把“大比武”方法运用到村寨产业发展、环境维护、移风易俗、文明评比、文艺活动等农村发展和社会治理等方方面面。2020年,全县完成蔬菜种植19.25万亩,水稻种植11万亩,新增经果林种植3.42万亩,中药材种植3.9万亩。组建“村社合一”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78个,入社农户52509户193433人。

在党组织领导下,龙里全县各村寨开始探索组建“寨管委、组管委、红白理事会、乡贤理事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筑施工队”等群众自治组织,志愿服务也逐步成为多数农村群众的集体共识,“网格员志愿服务队、家乡美志愿服务队、邻里互助志愿服务队、矛盾纠纷调解志愿服务队”等农村志愿服务队伍在各村寨盛行起来。

地处龙里县城的冠山街道,以“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为目标,通过创设“红色先锋、橙色活力、黄色暖心、绿色环保、青色互助、蓝色和谐、紫色平安”等板块,搭建“政府+社会+企业+志愿者”服务平台,围绕“理论知识我知晓、政策法规我掌握、核心价值观我践行、文明创建我参与、移风易俗我先行、帮扶济困我出力”等主题活动,把文明实践、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和基层党建相结合,组织机关党员、社会团体、爱心人士等各级志愿者结合实际,整合资源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现如今,冠山街道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了,居住的环境变美丽了,文明新风吹进了千家万户……

2019年以来,龙里以实实在在的举措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动员发动群众组建各种志愿服务队共计2392支,26000多户家庭主动贴牌亮身份、亮承诺、亮服务,全县10万余名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在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中转变角色和观念,成为农村最广泛、最活跃和群众身边的志愿服务队伍。

机制创新激活“源头活水”

步入龙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宽敞明亮的办公大厅,一幅“一支队伍战到底”的工作体系分布图映入记者眼帘。

“脱贫攻坚伊始,龙里县有22个深度贫困村,群众内生动力不足,成为致贫的主要原因之一,‘少数人干、多数人看的现象能否得到扭转,成为摆在全县干部群众面前的一道难题。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任务落在了龙里县干部群众的肩上,脱贫攻坚的作战体系顺势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推进体系。”龙里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贵丽介绍,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和指挥体系给予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强大助推。

《中共龙里县委关于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的下发落实,使新时代文明实践成为了龙里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等中心工作的抓手。县委书记牵头、副书记主抓、宣传部部长具体抓,每个镇(街道)分别明确1名县委常委同志担任前线指挥长,系统谋划,定期调度,一线指导,扎实稳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

“周碰头、月调度、季观摩、年考核”的机制,让全县每一个镇(街道)和职能部门都紧张起来,每個季度县党政主要领导都会分别率队到镇到村到寨进行实地评比观摩,组织召开全县观摩推进会,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产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同步进行督促指导,一些脱贫攻坚的“硬骨头村”,就这样在机制的倒逼下完成了蜕变。

“新时代文明实践,不是另起炉灶,而是要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我们将条条块块中的资源整合起来,根据文明实践活动需要和群众需求再配置、再优化,通过机制创新激活文明实践的‘源头活水。”黔南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芳告诉记者。

在实践工作中,龙里县通过整合组织、宣传、政法、教育、农业、文旅等部门资源,按照五大平台建设标准,逐渐唤醒复苏、盘活用活农村活动阵地场所共826个。建立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7个,实践站79个,实践点927个,划分网格3296个,基本构建了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格五级工作体系,形成县级主导、部门协同、镇级谋划、村级落实、网格化推动的乡村建设发展工作格局。

长期以来,定向投入方式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农民“等靠要”思想。为激发群众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龙里县针对村(社区)自主性的建设项目和治理投入,采取群众先自筹自建,政府整合财政资金、涉农项目资金,通过先建后补、以奖代补以及统筹社会资源等方式进行支持补助。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例,各村寨先自行商议和筹资筹建,启动建设过程中政府根据群众参与度、工程进度等,及时跟进做好指导服务和物资资金保障。打破了平均主义,实现多干多得、少干少得、不干不得,改变以往“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在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全县788个自然寨党员群众累计集资近2000万元,投工投劳约30万个工天,政府通过统筹涉农整合资金累计奖补7100余万元,撬动各村寨形成了集体事务、公益事业家家户户参与的良好氛围。

(采写:梁佩韵 高天鼎)

责任编辑:陈有勇

猜你喜欢

龙里龙里县山歌
山歌还要妹起头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山歌
图说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贵州省龙里县高坪村管水故事
奋进的龙里
苗山歌
苗山歌
刺梨春季大田压(埋)条育苗技术
贵州龙里猴子沟沟谷植被及植物多样性初探
龙里县组织副县级离退休干部参观考察重点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