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PCI术后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2021-09-03徐菲
徐 菲
(甘肃省兰州市中医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冠心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而引发的心肌缺血性心脏病,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的增加,导致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这类患者大多都会出现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现阶段临床中,大多使用各类手术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主要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为主,此种治疗方式可以促进心绞痛尽早得到缓解,增多冠脉循环血量,且其所引发的各类创伤较少、效果更为理想[1]。但是,在PCI 手术结束后,再狭窄、情绪障碍等依旧是需要处理的关键性问题,所以,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各项康复治疗,特别是手术结束后的患者,是保障其预后最为关键的对策[2]。择选2018年2 月-2020 年3 月,收治的48 例三级医院PCI术后转到兰州市中医医院康复冠心病病例,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48 例三级医院PCI术后康复冠心病病例,参照不同的治疗方法,把其分成对照组、观察组,而其中,对照组24 例患者施予西医治疗,观察组24 例患者施予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在对照组中,男患13 例、女患11 例;年龄:最大72 岁,最小45 岁,均值(58.76±10.99)岁。在观察组中,男患14 例、女患10 例;年龄:最大71 岁,最小46 岁,均值(58.71±11.84)岁。2 组患者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相关诊断指标,且排除PCI 疾病并发症,合并癌症、心、肝、肾脏等其他器官功能性障碍,无严重精神异常患者;两组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实验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比较2 组病人的基础资料后发现差异不明显,可对比,P>0.05。
1.2 方式
对照组:施予西医治疗:对患者施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单次75mg,每日1 次,进行口服;对患者施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单次80~300mg,每日1 次,进行口服;对患者施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单次20mg,每日1 次,进行口服;共进行3 个月的治疗。观察组:施予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西医治疗有关的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一致,对患者施予中医康复治疗:参照患者自身的情况,在手术结束的1d~3d 后,实施早期康复治疗,选出内关、足三里、太冲、合谷、三阴交、太溪实施针刺,单次留针共15~20min。在手术结束的3d 后,可以具有节律性地开展较低强度的各类有氧运动,比如,打太极、散步等,单次时间应多于15min;术后3d 左右患者可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需要注意运动的强度,在手术结束的1 个月后,开展各项恢复性康复锻炼,比如,骑脚踏车、慢跑等,单次时间应多于20min;两组患者均进行3 个月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治疗以前、治疗3 个月后,评估并对比2 组患者LVEF、MET。LVEF:借助超声心动图实施检测;MET:总氧气消耗量(Gross VO2)即:3.5 加上0.2 乘以(速度)加上0.9 乘以(坡度的百分比),在使用这一公式进行计算后,最终得到的氧气消耗量是一个总体的概念,Gross VO2主要包括了处于安静状态下的氧气消耗量(Resting VO2)、处于运动状态下额外的氧气消耗量。为了对净氧气消耗量实施检测,把Gross VO2减掉3.5mL/(min·kg)Resting VO2,数值提升多证明效果越好。
治疗后,评估并对比2 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而其中,心血管不良事件主要包括了心肌梗塞、心搏骤停、恶性心律失常。不良事件发生率=发生人数/n×100%,不良事件发生率越低证明临床效果越好。
比较2 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 个月后10分钟步行距离,步行距离越长证明心功能恢复越好。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研究涉及的数据一律用软件SPSS22.0 进行处理,[%,n]表示2 组的本次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χ2检验组间的差异性,LVEF、MET 一律采取()表示,t 代表了组间所具有的差异性,P<0.05表明具有意义。
2 结果
2.1 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对比
在治疗后,对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观察组心肌梗塞、心搏骤停、恶性心律失常患者依次是1 例(4.17%)、1 例(4.17%)、1 例(4.17%),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12.51%(3/24),较对照组心肌梗塞、心搏骤停、恶性心律失常患者依次是3 例(12.50%)、4 例(16.67%)、5 例(20.83%),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37.50%(9/24)更低(P<0.05)(X2=4.0000,P=0.0455)。
2.2 组在治疗前后LVEF、MET 对比
在治疗以前,对于LVEF、MET,观察组对比对照组,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在治疗3 个月后,对于LVEF、MET,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优(P<0.05)。具体见表1。
表1 2 组在治疗前后LVEF、MET 对比()
表1 2 组在治疗前后LVEF、MET 对比()
2.3 比较2 组患者治疗前后10min 步行距离
治疗前对照组患者10min 步行距离为(258.62±15.28)m,观察组患者步行距离为(588.68±15.76)m,结果显示,t=0.5879,p=0.7642>0.05,没有明显差异,且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 个月后对照组患者10min步行距离为(458.42±14.12)m,观察组患者步行距离为(490.48±16.75)m,结果显示,t=7.1693,p=0.0000<0.05,观察组患者对比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几年,在人们平时的生活质量、水平持续性地得到提升后,使得冠心病总的发病率也有所升高,在临床中,手术治疗是一种十分关键的治疗方式,可以增多冠脉血流,并保障预后;但是,部分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对于运动的总耐受性不够理想,且缺少康复治疗有关的知识,较易引发血管再狭窄、各类心血管不良事件等,无法保障手术最终的效果,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所以,在手术结束后,对患者实施更具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是十分关键的,不仅可减少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还可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因此应对此更为关注。
中医学指出了,对于冠心病而言,其应被归至“胸痛”“真心痛”等有关的范畴中,由于心气虚弱、机体衰弱,加上患者出现了情志失调、饮食失衡等,使得血运乏力、日久成瘀[3]。对于针刺治疗而言,其可以对血小板的活性进行抑制,减少血液中的黏稠程度,以防控引发冠脉血栓,降低或是逆转各类冠状动脉硬化性病变,而其中,内关能够定心安神、理气止痛;足三里能够补中益气、调节脾胃;合谷能够镇痛通经;三阴交能够调理足三阴经中的经气;太溪穴能够补肾培元、补气活血;太冲穴能够疏泄气机;在联合以上全部穴位后,能够调心安神、活血通络、健脾化痰、通经活络。而对于康复锻炼而言,其能够提升患者自身的运动贮量,保护好心脏功能,其已经逐步被应用到各项康复治疗中[4]。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主要是以运动与针灸治疗为主,患者通过适当的运动训练,可有效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体高身体素质;针灸的治疗方式具有调节睡眠、活血化瘀等功效,可帮助患者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其心肌耗氧量,从而达到改善心功能的效果。对于MET 而言,其是全方位反映出相对能量代谢水平、运动总强度十分关键的指标,能够应用到对心肺功能实施评估,十分简易、便捷,同时,可以参照评估得到的结果来选取更为适宜且科学的康复训练方法[5]。在本次研究中,对三级医院PCI术后转到我院康复冠心病患者开展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最后的结果指出了,在治疗以前,对于LVEF、MET,观察组(51.50±4.33)%、(3.76±1.44)对比对照组(51.31±4.61)%、(3.89±1.54),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在治疗3 个月后,对于LVEF、MET,观察组(55.68±0.56)%、(6.87±0.62)较对照组(53.44±0.50)%、(5.13±0.54)更优(P<0.05);由此证实了,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可以增多运动贮量,并减少心肌耗氧量。另外,在本次研究中,在治疗后,对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观察组心肌梗塞、心搏骤停、恶性心律失常患者依次是1 例(4.17%)、1 例(4.17%)、1 例(4.17%),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12.51%(3/24),较对照组心肌梗塞、心搏骤停、恶性心律失常患者依次是3 例(12.50%)、4 例(16.67%)、5 例(20.83%),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37.50%(9/24)更低(P<0.05);由此证实了,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能够减少各类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根据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10min 步行距离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10min 步行距离对比对照组,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建议实行。
综上,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三级医院PCI术后转到兰州市中医医院康复冠心病患者能够发挥出更为良好的治疗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情况,降低不良事件阿胜率,体高患者运动能力,从而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在临床中具有十分广泛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