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关系浅析
2021-09-03毛龙,包琼,漆雄
毛 龙,包 琼,漆 雄
(甘肃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甘肃 兰州 730000)
1 概述
甘肃省地处西北偏远地区,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各地发展条件和水平差别大,通过土地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利用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是我省统筹城乡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抓手[1]。将有关土地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实例定性、定量分析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提出对新农村建设推进作用更有效的土地整治措施具有重大意义。
2 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关系定性分析
土地整治是指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以及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活动。通过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可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修复受损生态。土地整治是手段,新农村建设是目标。土地整治项目带动新农村建设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同时新农村建设又促进土地整治项目的立项实施,二者之间存在很强的互动关系。
(1)农用地整治是以建设现代化农业为目标,整治内容主要包括整理田块、完善水利、修整道路、配套林网。通过一系列工程措施,可以改善土地利用现状,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从而提高粮食产量,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与生产效益;改善生产条件,提高防御自然灾害、增进旱涝保收能力,为建设现代农业奠定基础;降低劳动强度,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为形成文明乡风创作条件[2]。
(2)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是以土地集约利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高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度为目标。通过复垦废弃地、闲置地,整治“空心村”、及布局散乱的村庄,既可以转变为耕地或部分用于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带动农村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又可以进一步优化农村居名点分布,规划建设整洁有序的新农村。
(3)农村土地生态环境整治以提高乡村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通过实施包含景观设计的土地整治方案,充分发挥土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及景观文化价值,促进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推动农村传统文化传承[3]。同时,因受地形条件限制,我省坡耕地面积所占比重较大,通过坡改梯、生态环境整治等方法,可以最大限度保水保肥,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小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
总之,土地整治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活富裕;建设宜居环境,促成乡风文明;优化结构布局,整洁村容村貌;调整分配格局,促进民主管理。反之,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又为土地整治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新农村建设获得发展,农民收入得以提高,集体经济更加雄厚,农民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更强,主动开展土地整治的积极性得以调动,为提升土地整治发展带来新的更大的空间[4]。所以,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态势。
3 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关系定量分析
以甘肃省泾川县荔堡镇土地整治项目为例,通过土地整治效率与新农村建设水平评价,量化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
3.1 项目概况
项目区位于平凉市泾川县荔堡镇,处于泾河流域丘陵沟壑区,地貌单元以川台地及沟壑区为主,呈狭长形。受地表径流的长期浸蚀,形成北高南低的地势,海拔在959~1294m 之间。地处中纬度地带,受季风影响,冬半年多西北风,夏半年多东南风,大陆性温带季风气候特征明显。土壤类型为黄淤土和黄绵土。2013 年项目区人均耕地0.125 hm2,人均纯收入3001.87 元。本次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建设规模为3700.35hm2,可新增耕地155.41hm2,新增耕地率为4.2%。
3.2 土地整治效率与新农村建设水平评价
选用集模糊评价与层次分析法的双重优点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分别对该项目土地整治效率和新农村建设水平进行评价。
3.2.1 评价指标及评定标准的选取与建立
其中,典型性指案例能详细说明某一组或某一类事件,具有较强的广泛代表性;知识性指案例具有一定的知识内涵或理论知识要点,能帮助学生从中获取相关经验教训或理论知识,启发性指案例具备启发学生思维的特点;针对性指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与案例内容相一致,不得相互偏离反而影响教学效率;趣味性指案例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及学习热情;实践性指案例兼顾教师岗位要求及学生学习要求,对于教学工作具有不可比拟的指导作用,例如:以维生素A临床及亚临床缺乏为例,教师结合2017年相关调查数据及2017《我国居民营养及健康现状》能帮助学生快速了解从业领域的工作重点及工作方法。
选取土地整治内容和新农村建设目标为准则层评价指标,分别引用当前较为成熟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见表1、表2),并建立一个由高到低的五级评价标准(见表3)。
表1 土地整治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表
表2 新农村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表
表3 评价等级标准
3.2.2 各指标权重的确定
在对评价指标进行一致化处理后,采用1-9 标度法对各指标相对重要程度进行赋值,建立对比矩阵,应用MATLAB 软件计算特征值及特征向量,得出各指标权重(见表4、表5)。
表4 土地整治效率评价指标权重表
表5 新农村建设水平评价指标权重表
3.2.3 评价结果
(1)土地整治效率评价结果。根据上述算法,可得到土地整治效率一级指标的隶属度向量R:
对泾川县荔堡镇土地整治效率进行模糊综合评判:
应用式B=V·A,对最终评价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其中V=(100 90 80 70 60),得到泾川县荔堡镇土地整治效率模糊综合评判得分为78.8分,根据表3评价指标等级标准,其级别处在一般(III 级)水平。
(2)新农村建设水平评价结果。同理对泾川县荔堡镇2011 年和2013 年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得出各因素评价分值(见表6)。
表6 新农村建设水平各因素评价分值
可以看出,泾川县荔堡镇在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前(2011 年)和项目实施后(2013 年)新农村建设水平由一般(III 级)提高到较好(II 级)。
3.3 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关系分析
土地整治效率的高低实际上也就反映出土地整治在新农村建设中所起的作用的大小,通过新农村建设水平的变化可以判断土地整治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研究二者的互动关系[5]。
3.3.1 新农村建设水平变动系数
新农村建设水平变动系数(C′)是指土地整治前后新农村建设水平的变化度,计算公式为:
式中,C后为土地整治后新农村建设水平综合评价分值,C前为土地整治前新农村建设水平综合评价分值。计算可得泾川县荔堡镇新农村建设水平总变动系数为9.18%,各指标变动系数见表7。
表7 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水平互动程度系数表
3.3.2 互动程度系数(耦合系数)
采用高明秀(2008)土地整理功效与新农村建设耦合系数的概念及计算方式来度量土地整治效率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程度,公式为:
式中,S 为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水平耦合系数,1 为土地整治效率。计算可得泾川县荔堡镇土地整治效率与新农村建设水平总互动程度系数为7.23,各指标互动程度系数见表7。
3.3.3 互动关系分析
(1)泾川县荔堡镇新农村建设水平总变动系数为9.18%,土地整治项目促进了当地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提高;(2)土地整治效率越高,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程度就越大,二者互动程度越深;(3)土地整治对新农村建设水平各指标均有影响,就泾川县荔堡镇土地整治项目而言,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
4 建议
泾川县荔堡镇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关系明显,通过评价可以看出此类建设规模较大、投资相对较高的土地整治项目对农村的生产发展有直接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在村容整洁、生活宽裕方面则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对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没有直接的影响。那么对于大多数规模小、投资少的土地整治项目而言,对新农村的推进作用便更加具有局限性。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土地整治要向更综合的方向发展
从“四个综合”出发,搞好土地整治,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整治规划综合化。充分重视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建设规划等,有步骤的开展土地整治工作;二是项目安排综合化。土地整治项目安排不能只以完成占补平衡为出发点,应参考全省新农村建设大局,结合多部门项目综合布局;三是整治内容综合化。要注重农用地,建设用地,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综合整治,做好权属调整工作,协调人地关系;四是整治措施综合化。做到“田水路林村”全面整治,完善配套设施,打破某些地方仍存在的土地整治只是“翻翻土整整地”的旧观念。
4.2 土地整治要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创新土地整治模式,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甘肃省地域辽阔,囊括平原、山区、丘陵等不同地貌类型区,农村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要使土地整治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最大化发挥,就必须把握不同类型区土地利用特点、资源优势、限制因素和发展前景,确定与之相适宜的土地整治模式,推进新农村建设(见表8)。
表8 甘肃省不同区域土地整治重点及建议[5]
4.3 土地整治要加强公众参与
鼓励群众参与,促进民主管理,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土地整治需注重将维护农民合法土地权益作为前提和基础。前期的调研、中期的规划设计以及后期的实施过程,都应积极听取当地群众的建议,充分吸收农民的意见,尊重当地的习俗,做到整治前农民同意、整治中农民愿意、整治后农民满意,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同时确保农民真正受益,提高农村的民主管理水平[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