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小学生体能持续下降的原因与对策

2021-09-03陈章启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16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质青少年

陈章启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荣根学校 广东 深圳 518000)

1、目的和意义

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中小学学生意味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采取适当方式提高中小学生的体能对提升他们的全面素质和展示民族风貌,培育其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有重要意义。

青少年承载着祖国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国家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能力直接关系到社会未来发展,对当前学生进行研究,发展我国中小学生的体能出现大幅下降的现象,其直接关系到祖国建设,为此需要加强对此方面的关注。青少年作为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应该予以学生体能培养的关注,学校、家庭需要发挥各自的作用,相互配合,找到导致学生体能下降的原因,通过双方合作互相分享信息,找出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中小学生体能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还直接关联到国家发展,所以在处理相关工作时必须将问题上升到国家层面,予以高度的重视,还应该从实际出发找到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

2、方法内容

2.1、研究方法

本文围绕中小学生体能持续下降,采用比较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据分析法。

2.2、研究内容

(1)影响中小学生体能下降的原因调查报告;

(2)中小学生运动习惯的调查与分析;

(3)中小学校体育教育中关于学生体能现状调查与分析;

(4)家庭教育中关于体育锻炼存在的问题;

(5)现代生活方式对中小学生体能的影响调查与分析;

(6)中小学生体育兴趣调查分析;

(7)独生子女体育锻炼情况分析。

3、分析和讨论

3.1、学生体能现状分析

我国先后进行7次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第一次在1979年,最近的一次是2017年。围绕全国青少年开展体质健康调查工作,通过体质健康调查分析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状况,调查工作的相关指标为青少年学生体重、身高、胸围等发育指标,根据调查得到结果发现,从1979-2017年,青少年体质呈现阶梯下降的趋势,从学生的力量、肺活量、速度等参数发现这一事实。结合掌握的数据,围绕教育体制、社会环境、学生成长背景、青少年个人因素分析学生体能下降原因,从多个层面进行量化判断,由此可以提高学生体能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结合得到的答案围绕问题出现的原因,快速寻找解决的措施。

3.2、学生体能下降的原因

(1)社会环境——现代文明的困扰。

在自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行为方式与思想均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因为技术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以往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着电脑、手机等娱乐设备的大范围普及、交通条件的改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习惯于定点活动,通过移动智能终端获知外界发生的信息,玩电子游戏进行娱乐,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喜欢户外游玩,沉迷于电子游戏。

大部分学生在交通条件便利的环境下已经习惯于出门坐车的方式,即便是短暂的距离依然习惯使用打车等方式到达目的地,由于此类不良生活习惯使得学生的体质发生变化,根据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报告得出的结果,我国中小学段体重超出正常值的肥胖学生呈现迅猛增长的趋势高速发展。除此之外,对中小学生视力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每个班级近视的学生数量日益增多,而视力正常的学生反而像稀有动物,结合学生视力以及健康监测得到的结果,不难发现由于学生日常就寝饮食不规律、日常出行习惯乘坐交通设备,在闲暇时间玩移动智能设备,致使学生的体能断崖式下降。

(2)学校和家长存在认知误区。

学生体能下降会对学生未来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因为家长以及学校教师在学生体能锻炼方面存在误区,所以学生体能训练方面的工作一直没能得到有效的开展。在知识经济时代中知识的重要性已经获得大众普遍的认可,但是对于身体素质的训练一直没能得到家长的关注,家长教师的行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很多学生会在家长教师带到上下,认为体育课程可有可无,仅供自己娱乐,将体育课程作为副课。很多学生在体育课中没有积极参与教师发起的活动,在体育课自由活动阶段,学生玩智能设备打发时间,没有完成体育自由活动的任务,难以在学生成长期间强化学生的体质,学校在学生培养方面没有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在实际教育中存在教育缺位的情况。针对此类问题必须要改变教育观念,中小学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刻,为提高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合理性,必须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时间点开展教育工作,注重学生体能的训练与培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并研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内容,调整体育教学模式,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出发,调整政治结构,提高体育课程教育的趣味性,并督促学生积极参与课上的各项活动。除此之外,定期按照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学生的体能状况,了解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健康状况与体质培养情况,结合掌握的信息按照学生的体能水平设置活动目标,选择锻炼方式,制定培养计划,对学生体能素质强化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按照培训计划促使学生全方面发展自身能力。

(3)过度宠爱。

中小学段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父母以及长辈的关爱,没有从事劳动活动的经验,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学生的体能。分析学生体能下降的原因与学生日常不参与活动,存在体育运动缺乏症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没有通过活动磨练学生的意志,难以促使学生形成不怕苦不怕累、吃苦耐劳的精神。家长对孩子有所关爱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过度宠爱反而会影响到孩子发展,当下学校与家长应该相互协作,掌握学生体能提升的要点,还需要在当下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形成不畏艰难、敢闯敢拼的精神,在学生上下学的时段,要求学生自行往返同时控制学生的饮食,建议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对独身子女问卷调查情况如下:

表1 平时跟家人在一起主要做些什么

(4)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淡漠。

图1 学生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

图2 学生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

(5)运动量相对变小。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取代《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后,因为体能指标要求变低,无形中会影响到体育活动的功能表现,(见表2、3)。在体能指标下降后,关于学生速度、强度的训练量减少,学生的跑步速度变慢,同时肺活量也不断变小。(见表4)

表2 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最低标准比较

表3 中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最低标准比较

表4 我国7-17岁青少年肺活量下降的统计数据

4、促进学生体能发展对策

(1)营造关心学生体能发展的社会氛围。

增强学生的体能需要协同多个部门,青少年作为社会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接班人,应该对学生体能给予高度关注,需要联合社会、教育部门、学校、家庭等,通过多方面相互协作完成青少年体能培育工作,青少年培养属于社会应负的责任,因此社会各层面均需要达成共识——学生作为民族未来发展的主要建设者,直接关系到民族发展。当下必须对学生体能发展予以高度重视,中小学生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刻,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能,必须采用科学的管控方式,首先社会各界需要发展中小学生体能对学生日后成长的重要性,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学生体能强化对青少年未来成长的重要作用。在国家大力推进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体能属于素质教育的重要板块,影响到教育工作的实施效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应该针对学生体能下降的问题确定影响的因素,有针对的采取解决措施,利用多种媒介宣传学生体能对其发展的重要作用,营造社会关注学生体质培养的氛围,对学生参与各类活动,强化自身体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家长与教师统一教育战线。

家长与学校教师作为学生较为亲近的人,对学生影响巨大,当下家长与教师需要改变培养工作的思维,发现体育锻炼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同时不能将教育工作停留在知识学习方面,需要正确看待学生体能训练,重视体育活动,在当前采取科学的方式,围绕党提出的教育方针,学习《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内容,优化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教师还应该与家长进行频繁的互动,站在统一教育战线,分析学生体质培养的需要,通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改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知,促使学生在闲暇时间积极参与户外活动。除此之外,教师在学生成长期间,还会定期采用台阶试验等活动方式,测量学生的肺活量、力量、速度,通过相关指标分析学生的体质能力,并根据学生体能训练目标制定培训计划,结合具体的参数设置培训活动,由此可以提高培训计划的合理性,对于学生体质的提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3)家长应该多陪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以提高学生体能。

家长有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言传身教,孩子自然也会加强运动。如果家长赖床却要孩子早起,家长天天坐在牌桌前却要孩子多出去运动,家长餐餐酒席饭局海喝胡吃却要孩子荤素搭配合理饮食,家长眼睛只盯着电脑手机刷微博玩游戏却要孩子远离辐射注意用眼,往往达不到教育子女的目的,但凡家长说的与做的不一样,孩子也肯定也不会按家长要求的方式去执行。

学生参与户外活动需要的充裕时间,学校与家长需要考虑到学生体能培养的需求,在当下应该真正的贯彻国家提出的减负政策,给予孩子更多空闲的时间,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休息并参与课外活动,为学生留出充裕的时间,使学生的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参与课外活动。在此背景下,教师为学生布置课外活动,由家长负责监督,记录孩子在户外活动中的表现,教师与家长相互交流、共同协作,通过科学的培养方式,帮助学生在中小阶段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以此强化学生的体魄。在这一方面,学校也可以通过建立丰富的在线体育教学,帮助家庭营造体育锻炼的氛围,为家长提供辅导子女开展体育锻炼的帮助。体育老师可以设计合适教案,根据网课时间短、针对性强,趣味性强等等特点,设计、编制适合网上教学的案例,制作短视频、PPT、H5等共学生在家学习,从而做到家校锻炼不间断。

(4)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

学生的天性是玩,我建议我们体育课应该从“玩”入手,找出学生的兴趣点,教师就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从学生的玩入手,多问问学生爱玩什么,怎么玩;多教学生玩的开心,怎么玩的有意义,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体育教育活动,促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对学生体能训练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说可以针对年龄段特征,丰富游戏形式,可将适合的体育教学的游戏引入体育课堂。第一类是提高身体素质类的游戏,意在培养学生身体的力量、速度、平衡与协调等。这类游戏的设置,关键要符合年龄较小的学生的身体发育特征,以减轻身体负荷和动作难度为主;第二类是教授体育技术类的游戏。例如,球类教学中,利用带球游戏进行热身和放松。这类游戏主要的难点在于如何将体育技巧与游戏想融合,让学生在游戏中使用老师教的技巧,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目的,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爱好;第三类是创新性的游戏。这类游戏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好奇心、好玩心,从而培育创新素养。

同时,将游戏与竞赛相结合也是有效激发体育锻炼兴趣的方式之一,通过竞赛过程中有组织的合作与竞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体育精神,也培育了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加强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协作,并且充分营造了体育锻炼氛围。

(5)科学合理的安排运动量,逐步提升学生承受能力。

合理的运动量是家庭,学校双方共同的责任,共同努力。不能说在学校活动了,在家里什么也不做了,学生回家后就是吃,做作业,看电视等,不参加适当体育运动,如果那样,学生的身体难以得到训练。学生一天中主要的时间,还是在校内,所以本文只谈论一下体育老师如何控制运动量。首先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时可以观察学生的脸色、表情、喘气、出汗量、反应速度等表现来判断所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比如,当学生承受较小的生理负荷时,额头微汗、脸色稍红;承受中等负荷时,面色绯红,脸部有汗下滴;承受过大的运动负荷时,面色发白,满头大汗,动作失控等。收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表现,分析学生的身体状况,并为学生配置个性化训练方案,让学生在活动中将心率保持在120-140次/分,并将活动的进行时间控制在10min以上,随着学生体能的提升,调整活动的难度。

5、结论与建议

(1)作者认为提高青少年体能水平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社会各方的相互合作和共同努力,通过政策指导、机制保障、执行落地等多个维度的配合,采用科学的方式提高青少年的体能水平;

(2)分析《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青少年体能培养的价值信息,调整青少年体能培养方案,在体育考试指标设立的过程中,需要理顺“求成绩”与“重锻炼”的关系,通过设立合理的指标,以考促练,带动学生平时体能素质的锻炼;

(3)进一步宣传和教育,增强全社会,尤其是学生家长的体育意识。要通过多种方式在社会范围内进行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提高体能水平的宣传和教育。在校内,可通过校园文化营造,宣传体育精神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在校外,可以通过新媒体的传播方式,畅通家校合作的信息化途径,积极向家庭和家长传播体育知识,营造体育锻炼的良好氛围;

(4)激发学生参加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通过游戏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整体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和体育训练的生动性,让他们在锻炼中提高体能并形成良好习惯。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质青少年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青少年发明家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