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疗援疆“传帮带”模式用于医院药剂科工作效果评价*

2021-09-03石红霞樊登峰

中国药业 2021年16期
关键词:传帮带援疆药师

石红霞,樊登峰,夏 霖,刘 洪,王 业

(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药剂科,四川 成都 610041; 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中医医院,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3.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四川 成都 610041; 4.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四川 成都 610041; 5.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四川 成都 610041)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新疆医务人才相对匮乏,其专业技能更新缓慢。“传帮带”模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核心,发挥对口支援专家集中、专业齐全、深入基层的优势,聚力聚焦“传帮带”,帮助受援机构提升业务水平、提高管理能力、转变服务理念,以培育本土人才为目标,多形式、多手段、多维度地开展“传帮带”工作,目前效果已显现[1-3]。作为中共中央组织部第十批援疆人员,笔者所在团队到岗后迅速开展工作,实地考察,调查研究,针对药剂科笔者所在团队薄弱环节,迅速制订一系列工作计划,并结合《克拉玛依市重点医学人才选拔与管理办法》中相关规定,选拔“培养对象”,加强当地的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同时进一步规范药剂科制度流程,加强学科建设,不断提升当地药事管理水平,促进当地药学快速发展,为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下的医院药学发展贡献力量。现报道如下。

1 建立人才培养体系

1.1 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

按援疆计划,为切实做好援疆专家学科引领和“传帮带”作用,在医院统一部署下制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并在本专业领域挑选“培养对象”,为确保带教质量,签订《援疆专家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培养目标与任务。

1.2 搭建医疗援疆“传帮带”模式框架

以加强当地药师队伍的建设,提高药学人员药事管理水平为目标,制订医疗援疆“传帮带”模式框架(见图1),即在人才培养、专业培养、管理培养等方面不断提升青年药师的专业技术水平、科研水平、管理水平,助力青年药师快速成长。

图1 医疗援疆“传帮带”模式框架Fig.1 Framework of medical aid to Xinjiang ″Teach Help and Guide″ mode

2 专业培养

2.1 加强药房信息化建设

中药房的医院信息系统(HIS)相对落后,系统建设不够完善,面对烦琐的处方审核、药品调配、发药流程等,结合中药房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中药房信息化建设,建立了中药房闭环管理系统,通过在处方上增加二维码,实现处方在调配、发药、煎药、膏方制作等过程的全流程管理,全程数据可溯源、可追溯,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与质量,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同时,药剂科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抓手,积极加入克拉玛依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其中“在线问诊,送药到家”的服务项目解决了患者取药不便、断药等难题,并积极加强疫情防控,保障慢性疾病患者用药的连续性,努力提升药学服务质量,切实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2.2 培养处方审核与点评能力

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门诊量大、患者多、处方多,目前中药处方存在一定的不规范性,点评工作开展力度稍弱。为了提高中药处方合格率,成立了专项点评小组,由经验丰富、资历较深的主管中药师担任组长,1 人负责中药处方干预整理、汇总、上报,1 人负责中药处方点评登记、汇总、上报。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4-6],结合该院实际情况,制订《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中医医院)中药处方专项点评实施细则(试行)》。根据该实施细则,每月定期随机抽查门急诊中药处方100 张,病区处方30 份,点评后由组长进行汇总、分析、上报、公示。同时,不断完善中药处方点评制度、流程及落实情况,由点评小组进行处方点评及交流,减少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发现问题及时干预,建立中药处方点评PDCA 持续改进措施,从而提高处方质量[7-9]。建立中药处方点评奖惩制度,促进各科室合理用药,规范医师诊疗行为,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及有效性。

2.3 开展合理用药宣讲

深入临床科室开展合理用药宣讲活动。目前,已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内分泌科、中西医结合科、普外科、骨科等科室开展,并在活动中与相应医疗组长“点对点”“面对面”沟通,反馈存在的共性问题,共同做好合理用药工作,切实落实“早发现、早纠正、早解决”。

2.4 提高科研及撰写文章的能力

院内制剂大多来源于名老中医的经验方,具有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临床应用历史,其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为了研发院内制剂,深入调查研究(处方调研、市场调研、文献调研等),根据方剂配伍原则总结相应证候的诊疗经验,考虑立题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合理性、经济性等,选定实验技术路线与方法、评价指标选择、数据处理方法、设施设备选定、人员配备、经费预算、预期结果等,并指导“培养对象”撰写项目计划书,提高其科研及撰写文章的能力。

3 人才培养

3.1 提高科普资源创造能力

近年来,青少年安全用药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 000 万例住院患者,其中250 万例源于药品不良反应,而儿童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约为成人的2 倍[10]。青少年安全用药知识匮乏,普遍存在误区,为普及青少年安全用药知识,提高青少年安全合理用药意识,组织人员查阅大量文献、指南、书籍等,设计青少年安全合理用药问卷调查,将通过目前已收到的3 430 份问卷分析青少年安全用药风险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科普宣传,强化青少年对安全用药的认知。

3.2 提高检索和收集文献能力

中文期刊可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英文期刊可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 等数据库。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国内外最新的理论、手段和研究方法,提高检索及收集文献的能力,为以后的科研工作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3.3 提升药学服务能力

为加快药学服务转型,提供高质量的药学服务,提升药师的药学服务专业技术水平和临床实践技能,加强药师与医师、护士、患者的沟通交流,开设药物咨询室,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同时深入临床协助医师制订和实施药物治疗方案等,从而提升药学服务的能力。

4 管理能力

4.1 提升药事管理能力

为确保药学人员全面了解药学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动向,提升药学人员的业务素质及专业水平,根据相关文件[11],积极开展《药事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制订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培训计划,将培训课程细化,采用“线下”“线上”同步的方式,改善药学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专业水平、综合素质等,更好地服务当地、带动基层、辐射到新疆各地区。

4.2 探讨“药学云课堂”平台新模式

建立平台:改变以往现场集中培训的方式,参考华西医院的培训模式[12],积极探索将培训由“线下”转变为“线上”,建立“药学云课堂”培训平台。药剂科全员加入“药学云课堂”,培训内容包括视频教学、文件阅读、理论知识、操作示教(防护服穿脱流程及核酸检测采样操作)、在线考试等,打破了时间、地域及空间的限制,实现了移动式教学,调动了医护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了“疫情防控不松懈、理论技能再提升”的目标。

取得成效:通过问卷调查医护人员对学习掌握情况的自我评价(见表1),结果显示,二级防护服穿脱流程、核酸检测采样操作流程掌握较好,中药处方审核及点评能力、科研及撰写文章能力需进一步加强。为提升培训质量与效果,及时收集医护人员反馈的问题,根据其掌握的实际情况,针对薄弱环节,制订个性化培训计划,并持续改进课件内容和培训方式。

表1 “药学云课堂”学员自我评价情况[例(%),n =34]Tab.1 Self-assessment of students studying in ″Pharmaceutical Cloud Classroom″[case(%),n =34]

4.3 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建立常态化督导检查制度:根据国务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相关文件精神[13-14],开展常态化疫情院感防控督查检查[15],采取系列防控措施[16],建立“回头看”督导模式,每日将督查结果上报至相关部门,督查结果纳入月绩效考核,构建常态化疫情防控督导检查制度,推动医疗质量安全的提升。

积极参与核酸检测工作: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抽调10 名业务骨干(取得《核酸样本采集培训合格证书》),积极配合医院对天山街道、银和街道8 万居民及“三站一场”进行核酸检测工作,做到疫情防控不留死角、不漏捡,顺利完成医院安排的核酸检测工作。

5 小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医疗援疆真正的核心重点在于能培养出当地的医疗人才队伍,提升当地的医疗服务水平。在援疆期间,积极参与所在科室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新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在专业技术水平上,采取“一对一”“手把手”的培养模式;在思想上,采取“言传身教”“点对点”的全方位培训。通过不断传知识、传技能,帮建设、帮学科,带个人、带团队,培养药师查阅文献、药学服务、药事管理、科研及撰写文章、科普等能力,激发药师的潜能,使技术、学科、管理团队同时下沉,建设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药学人才的成长与提高,充分发挥对口支援“传帮带”作用,提升青年药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助力其快速成长。

猜你喜欢

传帮带援疆药师
药师“归一”
传帮带中谋振兴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高校体育教师传帮带的实施措施研究
援疆的夜晚
熊真的活过来了
熊真的活过来了
舍家报国 倾情援疆
有效发挥援疆干部作用刍议
“五老”传帮带 青工受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