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民总收入与居民储蓄关系的实证分析

2021-09-03李美华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17期
关键词:储蓄存款储蓄率总收入

李美华

(世宗大学一般大学院,韩国 首尔 0500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储蓄的能力和动机一直在不断变化,居民日益增长的收入是居民储蓄的先决条件和能力,但是居民的储蓄存款是居民个人的可支配收入扣除消费以后的剩余部分。目前,物价不断上涨,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与居民收入的增长比例的关系也是影响居民的储蓄行为的直接因素。

一、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特征

近年来,中国居民的储蓄存款,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

1.居民储蓄存款的意愿不断提高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在当前的经济体制和社会保障体制下,居民现期消费的主要约束是现期收入,人们通常从自己的收入中扣除日常生活开支并保留日常生活消费支出和实际收入之间的差额。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储蓄存款趋于增加;收入下降,居民储蓄存款也会出现下降的倾向。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在其生活和消费水平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居民的储蓄意愿和储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另外,由于社会保障制度越来越完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泛,居民对未来的住房支出、医疗保健和养老等方面的支出有相对确定的预期。但是随着我国老年社会的到来,人们普遍意识到,今后个人在医疗、养老和教育等方面的刚性支出会不断增加,由于居民不能预算个人保障方面的刚性支出在未来生活中占个人收入的比例,因此人们必须增加储蓄存款,最终导致了居民储蓄意愿的提高。

2.居民储蓄存款的动因有所改变

所谓储蓄动机是指人们进行储蓄的原因,它将揭示的是为何发生储蓄行为以及这种行为的变化。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储蓄动机主要是以安全型和节约型储蓄动机为主。安全型储蓄动机是为了确保资金的安全、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和防止事故发生来应对紧急需求的动机。节约型动机的特点是习惯节约。这两个动机主要是由于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不高和社会保障覆盖率较低造成的。然而,随着经济不断的进步和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也越来越完善,居民储蓄动机发生了改变,转变成了以应对未来发生的紧急情况或刚性支出而进行储蓄的消费型储蓄动机为主。

3.居民储蓄结构变化明显

居民的储蓄结构涉及到储蓄的动机和能力,储蓄的种类、期限,以及储蓄的方式等众多方面,随着国民总收入和居民储蓄存款总额的增加,居民的储蓄结构也会发生改变。近几年来,居民的储蓄结构主要产生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从单一的积累式储蓄向多元化的金融资产转变。人们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价值,而传统的积蓄方式和银行的“存款利率”的信贷形式,已经不能再满足人们的需求。提供给居民的金融资产已经从现金储蓄、邮政储蓄转向企业债券、股票和公司集资,从间接融资转向直接融资。

(2)储蓄存款的期限不断缩短。尽管目前经济市场上一些耐用消费品的价格已经下降,但并没有完全抵消居民对通货膨胀预期。因此,居民更倾向于选择短期储蓄,短期储蓄有利于进行投资,同时还可以预防日常生活中的紧急消费。

二、实证分析

1.模型设定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量可以用居民储蓄率来反映,居民储蓄率的变化存在众多影响因素,本文选取对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化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来进行实证分析,分别是国民总收入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重点在于分析国民总收入和居民储蓄率的相互作用机制。

即为了分析居民储蓄存款和国民总收入之间的关系,选择“居民储蓄率”(单位:%)为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选择“国民总收入”(单位:亿元)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单位:%)为解释变量(分别用X1、X2表示)。

表1显示了国民总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居民储蓄率的统计信息。

表1 国民总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居民储蓄率

为分析居民储蓄率和国民总收入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间的数量关系,运用计算机软件EVIEWS去做经济计量分析。

为了初步分析居民储蓄率(Y)与国民总收入(X1)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2)之间的相关关系,使用EVIEWS软件制作线性从图,如图1、图2所示。

图1 居民储蓄率与国民总收入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线性图

图2 居民储蓄率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线性图

从线性图可以看出,居民储蓄率与国民总收入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动方向基本相同,相互之间可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可以将模型设定为线性回归模型形式:

Yii=β1+β2X1i+β3X2i

2.实证结果分析

(1)通过所估计的线性回归模型参数β1、β2和β3说明居民储蓄率与国民总收入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2)从可决系数R2可以发现,国民总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居民储蓄率的线性依存程度较高,国民总收入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影响居民储蓄存款的重要因素。

(3)对被解释变量居民储蓄存款Y的预测,可以判定其在样本期和预测期并无明显变化,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在同一方向上改变,并表现出正相关,即国民总收入的增加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提高会导致城乡居民储蓄率的上涨。

(4)居民储蓄率的不断提高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保证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平衡发展,才能保证居民储蓄存款的稳步增加,任何一方的失衡都会导致居民储蓄存款的过快增长或停滞,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三、国民总收入与居民储蓄存款的相互作用分析

1.国民总收入变动对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影响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国民总收入是影响居民储蓄存款的重要因素。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居民的储蓄存款也将增加。储蓄存款在城市和农村居民的快速增长将增加信贷资金来源,支持国家经济,同时对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缓解市场压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对国民总收入的影响

(1)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长对国民经济的积极作用。首先,我国城乡居民的储蓄与国民总收入处于长期的均衡状态。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长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对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居民储蓄存款的增加有利于资金的集中,可以满足国家重点建设的需要。其次,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长有利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挥此存彼取的中介作用,满足长期企业贷款的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总收入。最后,居民储蓄主要来源于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工资性货币收入,但是根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可以得知,当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时,用于存款的资金占可支配收入总额的比例也会越来越大,银行就可以将居民购买力推迟的部分来用于企业的融资,促进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从而保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2)居民储蓄存款过快增长为国民经济带来消极影响。①导致经济发展失衡。居民储蓄存款的过度积聚会导致过高的投资率和低消费率。高储蓄率必然导致高投资率,但是当过多的储蓄存款不能有效地转化为投资,将会导致贸易摩擦的频繁发生。过多的居民储蓄存款是指缺乏最终用途消费,高度依赖于投资和出口,而这又导致经济结构失衡。尽管近年来投资和出口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是投资最终会转化为生产能力,生产能力的高速发展需要有最终需求的支持和配合,但是过高的居民储蓄导致了社会总需求的下降,需求的降低和投资的不断扩大进一步导致严重的产能过剩,进而会产生库存积压和降价等不公平竞争,扰乱经济市场的秩序,导致资源的浪费。②增加金融系统的风险。金融系统包括银行和其他各种金融机构,如果储蓄存款过多,以银行为主的提供储蓄业务的金融机构的压力就会不断增加,进而加剧整个金融系统的系统性风险。目前,我国居民的投资渠道较少,投资空间不够广泛,并且金融市场的规模较小,因此,储蓄和投资之间相互转换的效率低下将会导致银行业的风险积累。另外,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快速增长导致了银行融资模式的形成。直接融资以债券股票市场为主,目前整体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了融资体系转向间接融资,所以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来源于银行等金融机构。但是金融市场发展不足,银行等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过大,最终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平衡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最后,在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大量增加时,也将会导致本息转化比例的增加,不利于金融机构业务的开展。

四、政策性建议

1.提高居民的收入

对于大多数的居民而言,工资是其总收入的主要部分,所以工资的增加对居民来说特别重要。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上升,居民个人的消费能力也越来越强,在这个过程中,用于提升生活水平的消费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也会越来越大,国内需求不断扩大从而促进经济进步和发展。

2.增加居民的投资渠道

投资渠道的缺乏容易造成过高的储蓄,为了防止储蓄存款过多对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增加居民的投资渠道将有利于消化居民的储蓄存款,并为居民带来一定的收益,促进经济的发展。

增加居民的投资渠道的方法有很多。首先,现有的金融产品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其次,应更多地推出更为成熟的投资品种,例如指数基金和交易所基金等,以弥补投资品种差异性不足的状况。与此同时,应该更好地开发资产证券化,为企业的融资提供更好的条件时,也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理财渠道。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目前我国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的覆盖率较低,政府应该扩大各种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充实社会福利的内容,促进社会福利的改造,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发挥社会保障的作用,降低居民对未来支出的预期,从而提高居民当前的消费水平,并维持居民储蓄存款的稳步增长。同时,要加入教育保障和住房保障等内容,丰富社会保障的内容。随着我国老年社会的到来,人们用于日常生活的消费支出不断增加,家庭成员在医疗和教育等方面的预期支出也不断提高,因此人们储蓄存款的意愿不断提高。所以,丰富社会保障的内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缓解居民对未来消费的预期,减轻人们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从而更好地调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正常增长机制,促进经济的发展。

4.调整收入分配机制

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能够切实有效地缩小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和倾向,有效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的发展。在调整收入分配机制的过程中,要施行各种必要的收入分配政策来实时有效地缩小收入差距。首先,要规范市场的竞争秩序,建立对垄断企业的资质审查和后期监督机制,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其次,还要宏观调控收入分配体系,通过内部监督保障收入分配的公平性;最后,还要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防止两极分化。

五、结语

通过对国民总收入与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回归预测与分析,可以得知两者之间是呈正比的线性相关关系,国民总收入的提高会导致居民储蓄存款的增加。进一步分析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发现,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过高会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阻碍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总收入的快速增长,所以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在保证居民储蓄存款稳步增长的同时,也要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居民的生活,同时,还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刺激消费,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

储蓄存款储蓄率总收入
碧桂园:2019年总收入4859.1亿 同比增长28.2%
银行存款失踪的相关问题分析
储蓄存款与商业银行教案
旅游业:半年总收入2.25万亿元
旅游业:半年总收入2.25万亿元
谁有“洪荒之力”里约奥运会收入最高的参赛选手
“公告牌”歌手收入排名
居民持久收入水平对储蓄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不能“妖魔化”中国储蓄率和投资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