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联系统的医院中药代煎代配处方传输平台建设与运行效果分析
2021-09-03王玮婷丁卢颖姚旭颖夏金娥张夏炎
王玮婷,丁卢颖,许 琛,姚旭颖,夏金娥,张夏炎
(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药学部,上海 200433)
等待时间过长、机械化程度低、中药煎剂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已不能适应临床门诊量和处方量增长的需求。而逐渐成熟的委托第三方代煎代配平台的建设、实施与流程优化,已经实现了智能化配方、机械化煎药、便捷式传送[2],并且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调配差错率,从而将中药房的药师从部分繁琐、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增加了药师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和指导的时间,提升了医院的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传统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提升速度需紧跟时代步伐,处方调配和配方煎药与信息化相结合已成为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必然趋势[3]。因此,中药房的工作模式逐步由传统处方调配向委托第三方代煎代配服务模式转变。为了实现这一模式的转变,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药学信息人员做了相关调研,并结合实际情况,引入了医联系统传输中药处方。医联系统是一个由政府建设、政府专用的上海市医药采购服务与监管信息系统,支撑医药体制改革涉及的多种药品采购模式的运作。本院于2020年在原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开始了中药代煎代配平台的建设,本文旨在对此平台的建设及运行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1 方 法
1.1 现状调研 本院中药房在引入医联系统之前,药房与医药公司间的处方传输主要以二维码为信息载体,将处方数据通过二维码打印出来,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将打印的二维码扫描数据传输到互联网网站,服务公司接收相关数据后,自动导入医药公司内网,之后由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处方审核、调配、打包。
1.2 平台建设 中药代煎代配平台建设改变了中药房原有的中药代煎代配处方传输工作流程。主要是以医联系统为媒介,嵌入模块,病人缴费后将处方交至中药房窗口,药师审核处方,并登记信息,若处方需要代煎代配,药师确认处方信息无误后将其保存在医院医联系统中,每天上午约定时间由专人提取所有待审处方信息,再一次审核无误后,直接传输至医药公司。整个过程中,无人工录入,无需扫描,无外网介入,过程方便,操作安全,信息准确。医院中药房和医药公司在医联系统中的配方流程见图1。
图1 医院药房和医药公司在医联系统中的中药配方流程
2 结 果
2.2 流程环节对比 平台运行前,原有处方传输模式在核对外配处方信息前需生成二维码,并手动扫描二维码录入信息。此过程不仅耗时长,还存在人为差错或网络中断等因素,导致数据缺失或重复录入等异常情况的发生。平台运行后,新的处方传输模式简化了操作流程,无需提取、扫描二维码,只需一键提取待审处方信息即可核对,不受网络环境影响,无人为录入环节,既节省了工作时间,也避免了人为操作失误及外界影响因素导致的差错。
2.3 物力成本对比 对比多种处方传输模式:最原始的传真传输,到后来的com+E-mail传输,二维码+网站传输,专线+服务器传输,以及现在的医联平台传输。结果显示,传真模式需要的物力成本是一台传真机;而com+E-mail传输和二维码+网站传输均需要上网电脑、上网费等外网成本;专线+服务器传输是物力成本最高的一种,需要网关、网闸、认证服务器以及网络专线费;而医联平台传输则无需以上设备,无需外网,直接使用由政府已建设的医联平台,只需要药师在工作电脑上即可完成,对医院而言,无后期投入,成本基本可忽略。
2.4 安全性对比 保障患者安全用药是中药房代煎代配处方传输管理的首要职责[4],保证处方传输数据的准确性是药品安全调配的关键。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共享性等特点[5],公司自建互联网需将公开服务器和外网及内部其他业务网络进行必要的隔离和过滤,其安全性和稳定性远不如医联平台。医联系统是政府建立的专用平台,在使用过程中由专业人员不断通过安全工具发现漏洞、修补漏洞,安全性非常高;并且处方数据是直接通过医联系统传输到医院精选的第三方服务公司,具有保密性强、稳定性高的特点。与传统的以二维码为信息载体通过邮件或传真将中药处方传输给医药公司比较,基于医联系统的处方传输流程简化,处方传输速度及准确率明显提高。
2.5 药师的满意度调查 从2020年6月开始,本院正式使用基于医联系统的中药代煎代配处方传输平台。在新的处方传输平台运行以来,经过4个月的使用,对使用过原有处方传输平台的25名药师进行了满意度调查和对比。分别从操作流程的简易程度、新系统人机对话、智能程度、传输准确率、平台的干扰因素(如打印机和扫描枪故障、网速、服务公司故障等)以及药师的工作负荷量等5个方面做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建立基于医联系统的中药代煎代配处方传输平台前后药师满意度比较
3 讨 论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中医药的发展,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将成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选择以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病人会越来越多,各医院的中医门诊量逐步增加,中药房的配方工作压力也随之倍增。中药代煎代配模式代替传统配药模式,大大减轻了中药房的工作量。对本院2017-2019年的处方量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外配处方分别占处方总量的57.60%、64.93%和89.54%。由此可见,病人对中药代配代煎的需求正稳步上升。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选择流程更加简便、经济、安全、稳定的处方传输模式,有效地建设医院中药代煎代配平台,是中药房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在经历过复印传真、生成二维码扫描传真等模式后,本院构建了一种新的中药代配代煎处方传输平台,就是直接通过医联系统将处方信息零差错、零泄露地传输给代煎代配公司。在不需要增加工作人员的前提下,该平台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降低了中药房的工作压力[6]。基于医联系统的医院中药代煎代配平台在本院中药房试运行4个月后,发现其具有以下优点。(1)安全性高,医联系统为政府专用医疗平台,保密性强,稳定性高。(2)所需人力成本非常低,几乎都是智能自动传输。(3)医联系统不是代煎代配处方专用平台,不需要专门建立,不产生额外费用,也不需要外网。在中药代配代煎的整个实施流程中,操作环节简化,节约了药师的时间,让药师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审方和处方核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处方调配的质量和准确率。同时,也增加了药师为病人提供药学服务的时间,有效提升了病人的满意度。但是在试用阶段,该平台也暴露出以下两点问题:(1)代煎代配药品的物流与加工信息无法通过此平台实时传输给病人;(2)尽管处方传输速度有所提高,缩短了流程耗时,但单张处方的传输速度有所下降。目前,本院正逐步完善医院公众号的查询系统,以实现代煎代配药品全流程的跟踪和溯源。针对单张处方信息传输耗时较长的问题,目前中药房采取的是多台计算机同时传输处方的方法。今后,中药房将与厂家共同改进、完善这一平台,真正实现中药代煎代配处方的高效、准确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