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路专用线货运量影响因素分析及提升对策

2021-09-03

铁道货运 2021年8期
关键词:货运量运输铁路

刘 洋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线路站场设计院,天津 300308)

铁路专用线是铁路货运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干线铁路网络的重要补充,可以有效地解决铁路货物运输“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推动“公转铁”的落实[1]。目前,我国现有铁路专用线超过8 400条,有效长超过1.8万km,专用线货物发送量占铁路货物发送总量的75%,专用线货运收入占铁路货运总收入的80%,在铁路货物运输中发挥重要作用[2]。但是,我国既有铁路专用线中,年运量在1万t以下的约占44%,10万t以下的约占65%,大量的专用线处于亏损、停用、废弃状态,经济效益不佳,运输资源浪费比较严重。近年来,随着打赢“蓝天保卫战”、运输结构调整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作为铁路网的“毛细血管”,铁路专用线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国家发展铁路专用线的政策引导下,政府部门和企业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出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和效益,积极推动以铁路为骨干的多式联运发展,大力发展铁路专用线,打通铁路“最后一公里”,畅通“微循环”[1]。在此背景下,需要采取措施提升和保障专用线货运量,实现铁路货运可持续发展。其中,货运量是铁路专用线规划、设计、建设的重要依据,也是专用线运营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3],因而在铁路专用线建设和运营中,有必要分析货运量的影响因素,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归纳铁路专用线货运量影响因素和各因素之间的关系,针对各影响因素提出提升货运量的对策建议,为铁路专用线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1 铁路专用线货运量影响因素

铁路专用线的货运量是各种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由已投入运营的铁路专用线货运量调查分析结果可知,铁路专用线货运量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规划设计因素、运营服务因素和外部环境及发展因素3类。

1.1 规划设计因素

(1)周边地区规划及实施情况。铁路专用线以大宗货物运输为主,重点服务大型工矿企业、物流园区、工业园区、港口等,货源情况与周边地区企业的规模、性质、需求等关系密切。周边地区大型工矿企业较多且运输需求旺盛的专用线货运量较大。周边地区规划的实施情况(如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等企业的入驻情况)也对专用线的货运量有较大的影响。专用线相关的配套设施是否投入运营也会影响专用线货运量水平。

(2)线站位设置。铁路专用线和站场设置决定了专用线是否能实现进厂、进园、进港,解决铁路运输“最后一公里”问题。此外,专用线的站场设置决定了专用线货物集散运输的便捷性和服务范围,是影响铁路专用线货运量的关键因素。

(3)功能布局。专用线货场功能的完善程度、专用线能够承担货物的品类和作业能力、专用线货场的物流功能等直接影响专用线货运量。

(4)设备设施配套情况。设备设施配套情况决定铁路专用线所能承担的货物品类、装卸能力、作业安全、作业效率等,直接影响铁路专用线货运量水平。

(5)多种交通方式衔接条件。公铁联运、铁水联运等多式联运模式是降低物流成本、完善物流体系的必然趋势。铁路专用线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条件关系到货物在多种运输方式间的换装是否顺畅,是多式联运货物集散的重要保障。

1.2 运营服务因素

(1)运输费用。运输费用是直接影响企业客户运输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因此,铁路专用线的运输费用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是影响铁路专用线货运量的主要因素。

(2)“门到门”运输条件。铁路货运难以如公路运输一样实现“门到门”的直达运输,往往需要倒装、转运,货物运输费用较高,运输时间较长。而铁路专用线是解决铁路运输“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铁路货运“门到门”的重要手段,因而铁路专用线是否能够实现进企、进园,是影响铁路专用线货运量的重要因素。

(3)运输时效。铁路运输虽然比公路运输耗时长,但其不受恶劣天气、交通拥堵等因素的干扰,安全性、稳定性、准时性较高,可以保障大型企业的生产供应。因此,能否满足企业对于货物时效性的要求是影响铁路专用线货运量的重要因素。

(4)运输组织水平。铁路运输组织是一个封闭、复杂的系统工程。铁路专用线的运输组织涵盖行车方式、交接方式、车流组织、编组计划等多项工 作[4],需要考虑接轨站、干线铁路的运输能力限制。运输组织是否顺畅直接关系到铁路专用线的运输能力和作业效率,影响专用线货运量的提升。

(5)服务质量和水平。铁路专用线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对货运量的影响较大。特别是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企业客户对于货物运输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因而铁路专用线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对专用线货运量有一定的影响。

1.3 外部环境及发展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随着专用线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物流量将不断增加,货物种类和运量规模均相应增长,货运需求同步增加。同时,产业结构的变化也会对铁路专用线货运量的结构和规模产生一定影响。

(2)货物运输政策。运输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相关政策对货物运输方式的选择具有较大的影响。例如,公路超载运输限制、尾气排放限制等政策,将会促使部分货物运输需求转移至铁路。

(3)其他运输方式的运输费用及服务水平。不同的运输方式各有特点和优势,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在多种运输方式共同提供运输产品的货物运输市场中,其他运输方式运输费用、运输能力、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变化,会对铁路专用线的货运量产生影响。

(4)铁路网布局发展。铁路网的规划布局和建设进度,直接关系到铁路货运的可达性,从而影响铁路专用线对于货源的吸引力。随着高速铁路网的建设和完善,普速铁路运输能力得以释放,铁路货运通道能力大幅提升,对专用线货运量提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5)公众熟知度和认可度。企业客户选择铁路专用线运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熟悉铁路货运业务,对铁路专用线提供的货物运输产品和服务有较深的了解和认可,熟知铁路在运输能力、运输价格、运输安全性等方面的优势。

2 铁路专用线货运量系统动力学模型

以上铁路专用线货运量的影响因素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部分影响因素存在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最终影响铁路专用线的货运量。因此,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5],将铁路专用线货运量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视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内各影响因素的关系,得到铁路专用线货运量与其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铁路专用线货运量与其影响因素因果关系Fig.1 Relationships between freight volume of railway special lin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由图1可知,铁路专用线货运量与其影响因素的主要因果关系存在4条反馈 回路。

(1)回路1:投资主体及投资规模→服务对象→专用线规模→运输需求→铁路专用线货运量→社会效益→投资主体及投资规模。该回路为正反馈回路。铁路专用线投资的主体是政府和企业,其出发点和服务对象决定了专用线的建设规模和运输需求,从而影响专用线的货运量。铁路专用线的货运量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由于铁路专用线建设带来的效益又会影响投资主体的投资意愿和投资规模。

(2)回路2: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投资主体及投资规模→运输需求→铁路专用线货运量→运输组织→运输效率→企业运输成本→企业经济效益。该回路为正反馈回路。铁路专用线投资建设的初衷是相关企业希望以此提升经济效益,而相关企业的发展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运输需求的增长,从而提升铁路专用线货运量。而货运量的提升促使专用线优化运输组织模式,改善运输组织,提升运输效率,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最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3)回路3:线站位设置→“门到门”运输→铁路专用线货运量→社会效益→投资主体及投资规模→运输需求→货源分布→线站位设置。该回路为正反馈回路。铁路专用线线站位的设置决定了“门到门”运输是否能够实现,解决铁路“最后一公里”问题。“门到门”运输的实现将促进铁路专用线货运量的提升,进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效益的增长下,专用线的投资规模将继续扩大,从而加大运输需求的吸引,促进货源分布改变,进而又影响线站位的设置。

(4)回路4:铁路专用线运输费用→铁路专用线货运量→配套设备设施→运输效率→运营成本→铁路专用线运输费用。该回路为负反馈回路。运输费用影响企业客户对运输方式的选择,因而直接影响货运量。而货运量的规模是配套设备设施的依据,直接影响运输效率和运营成本。通过改善配套设备设施可以提升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进而扩大运输费用的优化空间,提升铁路专用线在货运市场中的价格优势。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规划设计因素关系到铁路专用线服务范围和运输能力的上限,因而统筹好专用线相关规划、线站位设置和专用线功能布局,对保障铁路专用线货运量尤为重要。运营服务类因素决定了铁路专用线对货源的吸引能力和运输保障能力,“门到门”运输、运输费用、运输时效性等因素直接关系到铁路专用线能否发挥自身优势,提升运输市场竞争力,因而完善运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是保障铁路专用线货运量的关键因素。外部环境及发展因素对铁路专用线货运量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环保、治超治限、运输结构调整等相关政策的出台,对铁路专用线货运量的增长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3 铁路专用线货运量提升对策

针对以上因素的分析结果,围绕规划设计、运营服务、外部环境及发展3大类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货运量提升对策,促进铁路专用线的货运量 提升[6]。

(1)规划设计对策。①专用线线站位是影响货运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应统筹考虑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与公路、海运、管道等方式协调配合,共同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完善铁路专用线两端集疏运系统,提升进厂、进园、进港的通畅性。②功能布局优化方面,应结合现代物流需求,做好铁水联运、公铁联运等多式联运的统筹规划,强化专用线功能布局优化,进一步提高货物的运输效率,实现物畅其流。③应在运输需求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将专用线设备设施布设在货源充足且运输距离长的物流园区、工矿企业的周边地区,确保经济效益。

(2)运营服务对策。①完善现有收费管理模式,规范收费标准,降低短倒、存储等费用,加强运输组织管理,降低企业运输成本,从而提升专用线货运量。②提高铁路专用线配套设备设施机械化程度,提高装卸效率,以此提高运输组织效率,缩短货运周期,进一步扩大铁路在中长距离货物运输上的优势[7]。③通过延伸铁路专用线服务链条,创新专用线运营管理模式,扩大铁路专用线的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④整合优化铁路专用线资源,根据需求变化及时调整运输业务范围和服务对象。⑤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发展公铁联运、铁水联运等多式联运模式,加快融入现代物流体系。

(3)外部环境及发展对策。应抓住运输结构调整、打赢“蓝天保卫战”等政策实施的契机,发挥铁路绿色低碳的优势,主动承接“公转铁”的运输任务。准确把握铁路专用线的市场定位,协调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合作关系,改变铁路传统的运营模式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通过改善运营模式、加强市场化运营、强化宣传和服务等措施,增加公众熟知度和认可度,进一步提升专用线货运量。

4 结束语

在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打赢“蓝天保卫战”的背景下,铁路专用线可以在解决铁路运输“最后一公里”问题、减少短驳、提升综合运输效率中发挥重要作用[8]。铁路专用线货运量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行业主管部门、铁路企业等多个主体,以及规划设计、运营管理、市场需求、服务水平等多个因素。因此,需要将铁路专用线的发展融入到铁路规划、建设、运营的大系统中进行研究,结合综合交通体系、物流体系的整体发展,全面提升和完善铁路专用线的建设和管理,才能更有效地提升和保障铁路专用线的货运量,更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货运量运输铁路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一路欢声一路歌 中老铁路看点多
铁路机动车管理信息系统
2017年上半年拉脱维亚港口货运量同比增长7%
散杂货运输专栏
散杂货运输专栏
散杂货运输专栏
综合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