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依依夕阳正红
—— 记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李建明
2021-09-03税清静袁海马
税清静 袁海马
在苍莽的黄土塬上,朱家涧村只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间一个小小的褶皱。这里山山相连,一条成都平原的古蜀国五代蜀王中,曾经有一个赫赫有名的鱼凫王,他将都城建在现温江区万春、柳城一带。建都后,他下令广植柳树作为国界,鱼凫古都杨柳依依,史称柳城。今温江城北鱼凫城遗址尚存。鱼凫亡国后,每年鱼凫城依然万柳迎春。隋代建万春县,民间称柳城,因水道迁移,县城南迁,即今柳城;唐代更名温江。因县内种柳风俗长期盛行,故柳城的美誉流传了整整四千年。而今天我要讲述的人不是鱼凫,而是广受温江人民拥护和孩子们爱戴的现任关工委执行主任、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一个有着苦难童年,长大后立志报效祖国、回馈人民并关心下一代的原县委书记、人大主任李建明。
童年磨难,种下大爱见初心
李建明在金马学校与孩子们在一起 ▲
“爸爸,你不要离开我们,你不能不要我和妈妈……”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死死地抱着一个同样衣衫褴褛、不修边幅的男人。瘦弱的男人看上去有30出头,而他的实际年龄才25岁,是岁月的无情和艰辛的劳作让他显得如此狼狈不堪。而眼下,就算他有一万个不愿意,也不得不抛下自己最亲爱的妻子和孩子,离开家乡去未知的战场。因为这就是自己的命,一个地主家长工的命。
“快滚开,别再耽误时间了!”一个凶神恶煞的人一边吼一边提起脚就要朝小男孩踢过去,男人赶紧弯腰护住孩子,让那人的脚一次又一次踢到自己的身上。他只有咬紧了牙,让泪水失控地洒到孩子的脸上和身上。男人心里无限悲愤:这到底是什么世道啊?为什么我们就那么穷呢?我们这么努力干活,为什么还是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什么都是地主的,谁让我们欠地主那么多债呢?长工难道就应该被地主卖去当壮丁吗?最后,他只好哄孩子说:“爸爸不走,爸爸是去给你打酱油。”那时,穷人们缺衣少吃,酱油就是最好的调料,一听买酱油,那可是小男孩做梦都想吃到的美味。于是,趁他一愣神的当口,男人使劲扳开了孩子的手,头也不回地走了,任凭孩子的哭声刺破了苍穹。男人就这样走了,而且这一走就成了永别。
这是1945年的事,小男孩就是我们的主人翁李建明,那时他未满3岁。随着岁月的流淌,那个叫“爸爸”的男人长什么模样,他已经完完全全地淡忘了。李建明从此与母亲相依为命,靠帮地主做小工过着度日如年的日子。有爸爸在的日子都不好过,没有爸爸的日子想想都可怕。妈妈带着年幼的小建明,白天连着晚上,不停地辛苦劳作,拼命挣扎。除了干活,她还打麻纱、搓麻绳,耗尽了自己的心血,想尽了一切办法抚养儿子,勉强支撑着这个破碎的家。每年大小两个农忙季节,母亲都必须去给地主家干活还债,辛辛苦苦干活,除了管饭,一分工钱都没有。只有等到过年地主家杀年猪时,才给母子一家两三斤肉,这就是他们一年最好的伙食了。尽管省着吃,可毕竟太少,总是刚过完年就再也没有肉可吃了。正在长身体的小建明时常想吃肉想得哭,看他没出息的样子,妈妈非常生气,不光气儿子也气自己。没有文化的妈妈教育儿子的方式就是“黄荆条子出好人”,可是“打在儿的身,痛在娘的心”,每每打着打着母子俩就抱在一起哭作一团了。这样的日子一定要改变,妈妈决定再穷也要让儿子读书学知识、学文化。于是,当李建明五六岁时,妈妈就找人托关系送他去私塾当伴读,并经常叮嘱儿子:“你一定要好好读书,长大才能有出息。”李建明也很听话,为了帮妈妈撑起这个家,小小年纪的他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捡狗屎,下午放学回来放下书包就帮妈妈剥苎麻,寒暑假和妈妈一起打麻纱,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减轻妈妈的负担。
好在一唱雄鸡天下白,没过几年就解放了,穷苦人翻身做了主人,7岁的李建明和母亲终于过上了安定日子。吃过苦、受过难的孩子最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东西,李建明就特别珍惜学习文化知识的机会。由于他表现好,小小年纪就当上了永盛小学学生会主席。李建明虽然生在旧社会,可他有幸长在红旗下,他得保护好这面红旗。土改时期,他组织儿童团站岗放哨,防止地主转移财产;土改后,李建明家分得了三亩二分田和三间地主家的厅房,母亲也参加了互助组、农业合作社,家里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小学毕业后,李建明考上了崇庆县羊马乡农业中学。农中毕业后,14岁的李建明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温江地区永盛场劳模村,成了一个有文化的新型农民。
为什么叫劳模村呢?新中国成立初期,温江地区整治金马河,修建拦河坝时,有两块上百斤的大鹅卵石其他人都搬不动,而李建明村里有个参加劳动的农民,一个人就将它们挑走了。上级为了激励大家,就将他树为劳动模范,他所在的村从此就更名为劳模村了。都说有样学样,村里的劳模就成了李建明学习的榜样,他积极参加劳动,干活总是争着干、抢着干。回村第二年就加入了共青团,入团第二年,16岁的李建明就当选为大队团支部书记。与此同时,他还担任生产队记分员,组织农村扫盲,组织青年突击队搞水稻种植试验,并通过“少种壮秧,适当密植”,实现每亩比生产队的老方法种植增收100斤以上,从而让自己和他的青年突击队在温江全地区一炮走红。在各级领导关心培养下,李建明再接再厉,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27岁任公社党委书记,31岁任县委副书记,后来又先后任县委书记和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其间还被中组部评为“全国优秀领导干部”,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04年退休后,李建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仍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致力于温江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做到退而不休,发挥余热,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他先后任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和执行主任,在全区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做出了显著成绩。温江区关工委先后被省、市关工委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单位”,被中国关工委评为“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李建明被中国关工委、中央文明办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
谢绝高薪,勇挑关爱新重担
每个人的成长都与他所处的环境和人生经历有关。李建明虽然从小缺少父爱,但母亲给了他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甚至为了他再也没有嫁人。在他成长的道路上,除了母亲,还有很多领导给予他关心支持和帮助,才让他一步步从一个农民成长为县级领导。谈到那些老领导曾经对自己的帮助,年近八旬的李建明两眼放光,他说:“我生命中,至少遇到了10个贵人相助。第一个就是劳模村的村支部书记干子云。你看,当年十几岁,从农中毕业回去,搞水稻种植实验时,他是相当支持,不仅给我们划了75亩地,还帮我们请专家指导,教我们种植技术,要不然光凭我们自己,是出不了那些成绩的。第二个便是永盛乡党委书记赵开盛。他培养我入团、当团委副书记,手把手教我做农村工作,支持我去驻村,鼓励我学习农业知识,甚至后来主动让贤,推荐支持我任永盛党委书记……”李建明如数家珍地回忆着这些曾经关心支持帮助过自己的老同志、老领导,他想证明一个观点,就是年轻人的成长进步,离不开老同志的关心爱护。正因为自己的人生轨迹当中,得到过众多人的关爱,李建明才走上了今天的关心下一代工作之路。
作为土生土长的温江人,李建明在基层工作40多年,在县级领导岗位工作的时间就长达31年,温江各方面情况没有他不熟悉的。2004年,他刚一退休,温江很多企业和公司老板就纷纷邀他加盟,聘请他担任企业或公司顾问,年薪十分可观。但他十分清楚,那些企业看重的只不过是他身前的影响和身后的资源而已,所以他不为高薪所动心,毅然谢绝了公司老板和朋友的好意。
2005年,当温江区领导找到李建明,请他“出山”主持温江关工委工作时,他却欣然答应了。
加入关工委队伍后,他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当作退休后的事业来做,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与其他“五老”志愿者一道,锐意进取,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在组织建设、创新工作、打造亮点、关爱青少年等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2012年9月25日,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在省关工委执行主任谢世杰的陪同下到温江区调研,充分肯定了温江区关工委的工作。
勤学钻研,开创关爱新篇章
李建明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以后,并没有因此停止和放松学习,而是树立“主动学、终身学”的理念,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变化。他每天挤出大量的时间来认真学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学习了解关心下一代工作业务知识和信息,并通过深入调研,把中国关工委,省、市关工委的会议精神与温江实际紧密结合,在全省率先提出了把基层关工委建设成“学习型、调研型、整合型、创新型”关工委的工作思路,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和创新思维,对加强关工委的班子自身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主导作用。他还坚持创新关工委宣传工作,与新闻媒体和宣传部门配合,使关工委宣传工作年年迈新步。从2008年起,区关工委与区新闻中心联合,在《今日温江》和温江电视台开办了“关爱之窗”和“关爱天地”两个栏目,及时宣传报道关工委的工作和“五老”的先进事迹,营造全社会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良好氛围。
李建明上任后,首先用的第一招是争取支持,健全关工委机构。通过深入基层调查,结合温江实际,他提出了“一个目标”“两个工程”“三个机制”“四个落实”的工作思路,即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这个总体目标,大力实施关心下一代教育和老少共建和谐社会两个工程;积极建立教育、基金、激励三个机制,狠抓组织、经费、场地、活动四个落实。定期向区委、区政府汇报关工委工作开展情况,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重视支持,让全区基层党组织都把关工委组织建设工作纳入了工作日程。目前已形成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工作网络,各级关工委组织均做到了组织、场地、活动和经费四个落实,为全面开展关工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建明常说:“基础不扎实,活动难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对象是在基层,工作的主体在基层,工作的成效也主要体现在基层。所以他经常带领关工委班子成员深入学校和基层,全面了解青少年的思想、生活和学习情况,并联合教育、妇联、共青团等相关部门,共同探讨有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新问题,不断积累和总结新形势下开展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举措和新办法。
2006年,李建明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孩子在下午放学后和寒暑假期间,无人看管,存在安全隐患。于是,他积极动员区级相关部门、镇(街道)、村(社区)关工委依托“五老”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和社工人员,开办多种类型的“假日学校”和“四点半”课堂,对失管失亲儿童进行托管,并坚持至今。截至2019年底,全区96个村(社区)实现“假日学校”全覆盖,仅2019年就投入资金88.54万元,开办活动2145场次,参与“五老”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和社工2450人次。“假日学校”开办15年来,受益青少年达18万余人次。
2007年,李建明和区关工委其他成员深入镇、街关工委调研,总结了天府街办开展的 “知荣辱、铸五心、争三好”活动,涌泉街办、公平街办开展的“三教互动,共育人才”活动,寿安镇开展的“爱心妈妈”活动、万春镇开展的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等活动的经验,在全区进行推广,成为温江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亮点和品牌,受到了中国关工委,及省、市关工委的充分肯定。
2011年,为落实中国关工委提出的开展3年“基层工作年”活动,李建明在区委、区政府领导的支持下,连续3年以区委的名义召开关心下一代工作总结表彰会,区委书记亲自到会讲话,并为受表彰的十佳爱心“五老”、十佳“五心”少年、十佳基层关工委、十佳爱心企业家颁奖,激发了基层活力。
2012~2013年,李建明又带领班子成员通过深入镇(街)、村(社区)、学校调研,分别总结出寿安镇岷江村关工委“建立三个平台,把关爱送给下一代”,万春镇黄石社区关工委成立“邻里互助会”,永盛镇石磊社区关工委成立“家长志愿者协会”等基层关工委的鲜活经验。为壮大关工队伍,李建明经常与离退休老同志交心谈心。在他的极力邀请和感动下,有大批老同志纷纷加入各级关工委组织,目前全区共有基层关工委组织239个,区关工委领导班子10人,镇(街道)关工委领导班子76人,基层“五老”骨干1689人,关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在2019年“关爱情·暖冬行”活动中李建明慰问永宁小学贫困家庭子女 ▲
2017年11月,李建明率区关工委班子成员和镇(街道)关工委执行主任一行20人赴北京参观“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时,中宣部有关领导赠送他一本《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他阅读后深受教育和感动,认为习近平总书记7年知青岁月所受到的历练,正是当代青少年所需要的精神。随后,根据全国关工委工作会议精神,他起草了“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作为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读物和教材,并将主题教育活动与“三教互动、五心育人”内涵相结合,在全区中小学校掀起了“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的热潮。
2018年4月20日,成都市“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启动仪式在温江二中举行。李建明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工作经历,认真备课,先后在温江二中和成都农业职业学院给师生做了《有梦想才有希望,有追求才有未来》的宣讲报告,使师生受到一次深刻的理想信念教育。
2018年6月14日,在成都市关工委召开的宣传工作暨通联站工作会议上,温江区关工委做了“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的经验交流,受到与会同志的点赞。
2018年10月23日,中国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刘峰岩莅临温江调研温江区关工委工作,对温江区开展的“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和“三教互动、五心育人”活动给予高度评价。
再过一个月,李建明就步入80岁高龄了,尽管有很多亲人和朋友都劝他要注意休息、多保重身体,可他还放不下孩子们和他心中热爱的事业。
他总是说,孩子们就像早上冉冉升起的太阳,我们老同志就像日薄西山的夕阳。但是,我更愿燃烧自己的晚霞,陪着孩子们一起灿烂。
是的,李老正是为了托起一个个初升的太阳,把自己晚霞的余辉燃烧得火红灿烂而绚丽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