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专家
2021-09-02
猫咪下落的时候总是以脚着地吗?
生物学家把猫咪这种下落时总是以脚着地的能力称为翻正反射,不过这种反射是有距离限制的。如果猫咪下落的距离小于1米,那么猫咪就有可能来不及翻身。尽管猫咪总是会以脚着地,但是它们从高空落下依然会受到伤害。
1984年,美国科学家就对猫咪的翻正反射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猫咪在出生后的3到4周左右的时间里,就会基础的翻身、以脚着地,而再过了几周之后,就会完美地进行翻正反射了。科学家推测这是猫的祖先进化出来的能力,因为在野外,它们经常需要去树上捕食,而失足从树上掉下来对它们而言是家常便饭的事情。
除了猫咪,其他猫科动物,例如狮子和老虎,它们也具有翻正反射的能力。
美国科普作家
杰·福德
地核跟太阳表面那样热,为什么地球不会被自己熔化?
首先,地核被一層极其耐热的岩石所包围,而这岩层就是所谓的地幔。我们赖以生存的地壳就漂浮在地幔上。地幔把我们的地壳与炽热的地核给隔了开来。
其次,温度和热量是不一样的。从微观上讲,温度指的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说明它内部分子的运动也就越剧烈。
热量则可以被理解成一个物体向外传播的能量。一些火花的温度就可达上千摄氏度,但它向外传播的热量非常小,因此不会把人烫死。地核的温度虽然接近太阳表面,但它向地表所传递的热量远小于太阳,因此地核不会把地球给熔化掉。
英国物理学家
乔恩·巴特沃斯
地球上为什么没有更多的食肉植物?
科学家目前在地球上一共找到了600种左右的食肉植物。目前发现的食肉植物主要生活在两种环境中。第一种有着充足的阳光和水分,但是土壤缺少氮和磷,而这两种元素对于植物生长而言,是必不可少的。第二种虽然不仅有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土壤也有氮和磷,但是土壤酸度较高,不利于植物从土壤里吸收氮和磷。于是生存在这两种环境下的某些植物就进化出了食肉的能力,从其他物种那里获取氮和磷这两种必要元素。
然而,上述两种环境比较少见,所以并没有太多的植物进化出食肉的能力。
而且,尽管这些食肉植物具有食肉的能力,但它们依然能进行光合作用。它们通过光合作用生产的物质远多于它们所消耗的,因此它们依然是生产者。
美国植物学家
亚历克斯·佐拉奇
穿越时空的“祖父悖论”有没有解决方案?
涉及到回到过去的事情,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祖父悖论,然而目前仅有一个自洽的解决方案,那就是“平行宇宙理论”。这个理论认为有无数个宇宙相互平行运行,而我们身处其中一个宇宙,其余的宇宙依旧在运行,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剩余的宇宙,但它们真实存在。《复仇者联盟4》里的超级英雄穿越回过去,获取无限宝石所依据的就是这个理论。
如果换成祖父悖论里的故事的话,那就是一个人回到了过去,只不过这个过去其实属于另一个世界。在那另一个世界里,他在自己的父亲出生之前把祖父给杀死了,他的祖父被杀死之后,他也确实不会出生,只不过是那个世界里的“他”不会出生。他自己原本的世界依然没有任何变化,他的祖父依然活着,他也能顺利地诞生。
美国科普作家 纳姆拉塔·辛格
热带沙漠晚上为什么会变冷?
这涉及到一个叫做比热容的基础物理知识。比热容可以被理解成一个物体对热量的容纳能力。一个物体的比热容越小,这个物体就只需要更少的热能来加热,以及它更容易散热,从外部表现来看的话,这个物体的温度更容易上升和下降。以食用油和水来举例,食用油的比热容远小于水的,因此,相比起不到一分钟就沸腾的食用油,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加热水。
沙子的比热容比食用油的一半还要低,非常容易加热和降温。在沙漠的白天,沙子受到太阳的炙烤,温度很快就升高,不久,沙子的温度甚至达到了能煎蛋的地步。到了晚上,热量很快就从沙子里散发出来,再加上沙漠的空气干燥,没有水蒸气帮助容纳热量,所以从沙子里散发出来的热量会继续发散到高空,晚上的沙漠也就变冷了。
印度科普作家 阿希什
如果有外星人来到地球,会对人类的什么东西感兴趣?
科学家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外星人不会对人类的科学和科技有太多的兴趣,因为外星人来自更高程度的文明。人类走过的科学之路,外星人早已走过。在科技方面,外星人看地球人的发明,可能就像现代人看古人的“用吊桶从井里取水”那样,感到普普通通。
但是,科学家有理由相信外星人会对地球上各个国家的文化和艺术感兴趣。这就如同即使是现如今科技最发达、教育程度最高的国家的人民,也会被其他国家、部落过去和现在的文化和艺术所吸引。
同样的,科学家也有理由相信外星人可能会对地球人生理方面的特征感兴趣。哪怕是现如今的人类,依然没放弃对过去和现在的自己的、以及其它物种的生理特征的探索,而更别说如果哪一天,人类发现了另一种智慧生物。外星人也会同样如此。
瑞典科普作家
克里斯·埃伯特
如果人类不毁灭地球,地球的最终命运会怎样?
根据科学家的推测,如果人类不亲手毁灭地球的话,地球未来会有两种结局。第一种结局是地球再次被大型陨石撞击。在地球与水星、金星和火星之间,有许多轨道不稳定的陨石,而这些陨石有可能被地球吸引,从而坠入地球。不过即使是恐龙灭绝事件再现,依然会有约25%的物种存活下来。
第二种结局是被发展成红巨星的太阳给吞噬掉。当太阳核心里的氢和氦燃烧殆尽时,太阳的外层就会向外膨胀,形成红巨星。尽管地球的轨道也会随着太阳体积的变大而变宽,但是其变宽速度比不上太阳的膨胀速度,地球最后还是会被晚期的太阳所吞噬。
不过我们不必悲观。根据科学家的计算,第一种地球结局在未来的50亿年里,发生的概率只有1%左右,而这一概率仅比一个人被鲨鱼袭击致死的略高一些;第二种地球结局的发生概率虽然几乎达到了100%,但是距离这一结局,还有约75.9亿年。
荷兰天文学家 阿拉斯泰尔·冈恩
胶水为什么不会凝固在容器底部?
这取决于胶水的类型,有些胶水是会凝固在容器里的,例如热熔胶。热熔胶在常温下呈固态,只有被加热到一定温度的时候,才会变成液体。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那些胶水,例如502胶,它们之所以不会凝固在容器里,那是因为容器是密封的,里面的水分不会被蒸发掉。大多数胶水的成分可以简单分成聚合物和水。当胶水被挤出来、用于黏贴时,胶水里面的水蒸发到空气中,只留下粘粘的、然后变硬的聚合物,而正是这没有水分的聚合物把物体给粘住的。
英国科普作家
艾玛·戴维斯
笑口常开真能帮助我们抵御传染性疾病吗?
这是真的。2017年,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科学家们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测试了138位接种完普通流感疫苗的退休人员体内的抗体水平,然后发现那些在接种疫苗当天体验到高兴情绪的退休人员产生了更多的流感病毒抗体。
笑口常开除了帮助我们抵御传染性疾病,甚至还能帮助我们预防癌症。我们体内有一种叫做NK细胞的自然杀伤细胞,它不仅能协助杀死病毒,还专门负责清除体内的癌细胞。“笑”会刺激位于大脑深处的间脑,使其不断产生神经肽的信息物质,而这信息物质会附着在NK细胞表面,使NK细胞活性化,进而增强NK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力,增加人体对癌症的预防能力。
英国科普作家 路易斯·维拉松
人类最低能在零下多少摄氏度下生存?
鉴于人类会利用工具来改造自己的生活环境,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没有暖气之前,人类靠着用动物皮毛制成的衣服就可以在北极地区附近生存。在暖气诞生之后,人类甚至可以在更冷的南极定居一段时间。
不过科学家还是测试了在没有衣服的情况下,人类对于低温的承受极限。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可以在-40℃的温度下连着跑3分钟,并且没有任何损伤。
到了-60℃以下,皮肤一旦裸露在外,就会被立即冻结,其中的细胞也会坏死。即便穿着厚厚的衣服,时间一久,稍稍裸露在外的眼睛和鼻子也会被冻伤。而且,呼吸的冷空气肯定会伤害呼吸道和肺部。在北极地区附近生存的人就经常有肺部损伤。
那么在更冷的南极,科学家是怎么呼吸的?科学家是通过一种呼吸管呼吸。这种管子会绕着并紧贴着科学家身体,一端伸在衣服外面,而科学家呼吸的冷空气会先被他们自己的体温加热,再被吸入口中。
美国科普作家 杰斯·福特
微生物未来会进化出感染人工智能的能力吗?
微生物如果要进化出感染某種东西的能力,那么这种东西至少得存在数百万年以上。因此,如果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存在时间没有数百万年,或者是人类到最后依然没能创造出并推广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话,那么微生物感染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情况就不会发生。
不过,微生物可能会走捷径。科学家找到了50多种目前具有这种潜在进化能力的微生物,例如大阪堺菌。大阪堺菌是一种能吃塑料的细菌,如果未来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具有用某种塑料制成的零部件的话,那么大阪堺菌就可能率先进化出感染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能力。
美国科普作家
托马斯·巴尔祖克
如果人类经历了物种大灭绝后劫后余生,还会进化吗?
根据历史上的5次物种大灭绝事件,人类很可能就如恐龙那般从此灭绝,并不会有少部分的人类存活下来,然后进化。有的人或许会疑问,不是还有恐龙存活下来并进化成鸟类了吗?
人类如今的位置就好比6500万年前的大型恐龙,处于食物链顶端。但是恐龙不仅有大型恐龙,还有始祖鸟等小型恐龙,同样地,人类也只是灵长目里的一个分支,人类还有黑猩猩和大猩猩等同类。因此,依照恐龙的经历,经历了物种大灭绝之后,跟大型恐龙处于同一统治地位的人类很可能就会灭绝,而其他少部分灵长类动物会存活下来。
不过几千万年过去之后,人类的其他同类也很可能进化成一副令人意外的样子了,就跟始祖鸟和鸟类那般。另外,也会有新的动物崛起而统治地球,至于会是什么动物,那就不得而知了。
美国生物学博士 弗雷德·西维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