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朝元老
2021-09-02李梓菲
李梓菲
竞技体育大多是吃青春饭的,随着年龄增大,体能下滑,很多老将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东京奥运会上,中国队阵容中仍有7名四朝元老,他们为了理想坚持拼搏,谱写了令人感动的奥运篇章。尤其是铅球运动员巩立姣,多年坚持终成一冠,圆了自己的奥运金牌梦。
有人成功,也有人失利,妈妈选手吴静钰艰难复出,在四分之一决赛中被西班牙小将淘汰……
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每一位四朝元老的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巩立姣 终成一冠
巩立姣的奥运历程可谓十分曲折:2008年北京奥运会,由于亚军、季军先后被查出服用禁药,巩立姣递补获得一枚铜牌,这是巩立姣第一次参加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巩立姣第二次出征,冠军涉禁药,金牌被收回,银牌得主药检呈阳性,巩立姣再次递补,收获一枚银牌。两次参加奥运会,巩立姣虽然都获得了奖牌,但有些“名不正言不顺”,让巩立姣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2016年里约奥运会,赛前巩立姣被认为是夺冠最大热门。她在决赛中发挥失常,仅获得第四名。这是巩立姣第三次参加奥运会,但留给巩立姣的是深深的失落和大大的遗憾——怎么就发挥失常了呢?平时训练的成果去哪儿了呢?“名正言顺”夺得一枚奥运奖牌就这么难吗?为此,巩立姣坦言:“里约奥运会错失奖牌,我感觉特别难过,那一阵甚至都抑郁过。”但是,巩立姣没有倒下,依旧不放弃梦想,她对自己说:“你已经是一名遍体鳞伤的老将,你将为了自己的梦想,去拼最后一届奥运会!”于是才有了奥运会“四朝元老”巩立姣。
里约奥运会后,巩立姣几乎包揽女子铅球所有世界大赛的金牌,包括2017年伦敦世锦赛和2019年多哈世锦赛两个世界冠军。她的荣誉册中,就差一枚分量最重的奥运金牌了。来到东京奥运会,巩立姣只有一个目标——夺得冠军、收获金牌,一偿夙愿、弥补遗憾。
东京奥运会开赛之前,巩立姣放出豪言:“这是我的巅峰时期,只要我保持竞技状态,不出伤病,东京奥运的金牌已经抓住一半了。”8月1日上午的东京奥运女子铅球决赛中,巩立姣投出20米53的个人最好成绩,毫无悬念地拿下了奥运金牌,展现了“中国力量”。
庞伟 再添一金
在北京奥运会夺得男子10米气手枪比赛金牌后,庞伟又在伦敦奥运会上获得了这个项目的第四名。2016年里约奥运会获得铜牌后,因为伤病,也为了能更多地陪伴家人,庞伟过上了半退役的生活,成为一名射击教练。
2019年,面对东京奥运会我国男子10米气手枪项目无人可以挑起大梁的局面,已经两年多没有训练的庞伟重新以运动员的身份回归训练场。那时,他已33岁,面临家庭、伤病等诸多问题,如何尽快恢复竞技状态很关键。
庞伟在省队的教练、河北省体育局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张胜阁说:“这几年,他真的非常不容易。”庞伟这样的高水平射击运动员,一年的训练至少要打4万多发子弹,还不包括只练动作不击发的训练量。
算下来,庞伟平均每天要打100多发子彈。不要以为这是件很简单的事,运动员平时训练都按比赛的节奏进行,每打一发子弹大约需要几十秒,每天仅实弹射击时间就要耗费两三个小时。再加上体能、心理等其他训练,有时候,庞伟一天训练时长有十多个小时。
这对年轻队员不算什么,但庞伟老伤在身,这无疑是不小的挑战。东京奥运会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庞伟对自己这两年多的刻苦训练一语带过:“拿到10米气手枪团体这枚金牌我很开心,这也是对我过去一段时间努力的肯定,两年多里吃的苦值了。”
毫无疑问,庞伟已是中国射击队的定海神针,和许海峰等前辈一样,在队内起着传帮带的作用。
董栋 银色的收获
中国奥运“四朝元老”董栋四次征战奥运会,收获1金2银1铜共4枚奖牌,他的蹦床经历堪称完美。
2008年,19岁的董栋初出茅庐,在国家体育馆里,他以一枚铜牌开始自己的奥运征程。伦敦奥运会,董栋首次站上奥运会最高领奖台,迎来职业生涯的巅峰。四年之后的里约奥运会,他屈居亚军,满含遗憾离开赛场。
董栋决心用一枚金牌为职业生涯画上圆满句号。他和四届世锦赛冠军高磊代表中国队出征东京奥运会。然而,高磊腰伤复发,在预赛中出现严重失误,无缘决赛。董栋发挥稳定,以资格赛第五名的成绩挺进决赛。
董栋在决赛中第四个出场,61.235分,这是已亮相选手中的最高分,董栋暂居积分榜首。随后出场的澳大利亚、新西兰选手以及上届冠军都未能达到这一高度。金牌的悬念留到了最后,20岁白俄罗斯新秀利特维诺维奇登场,同样高质量地完成了整套动作。
此刻,现场的音响设备应景地发出紧张的心跳声。61.715分,利特维诺维奇夺得冠军,32岁的董栋获得银牌。这位老将用“圆满”两字总结了自己的奥运征程。
赛后董栋说:“最后他赢我,是赢在高度上,这多少跟年纪有关。但是我今天能夠发挥出这样的水平,真的很满意。”
刘虹 艰难的复出
8月7日,竞走老将刘虹在个人社交平台发布了一则动态,告别东京奥运。虽然没能拿到金牌,但拼下铜牌已经殊为不易。4届奥运会拿到1金2铜,手握3枚奖牌的刘虹是中国田径队的佼佼者。
刘虹在个人社交平台写道:“我的奥运TOKYO2020正式结束,可它既不在Tokyo(东京),也不是2020。生活中总有不期而至,这更需要坚定内心,做我所想,为我所爱。”
刘虹已经34岁,这个年龄还参加大赛的女子竞走运动员不多见。她是江西人,2005年进入国家队。2006年的多哈亚运会,19岁的刘虹拿到了女子20公里竞走冠军,逐渐成为一名起点很高的世界级竞走名将。
2016年拿到里约奥运冠军之后,刘虹选择了退役,结婚生子,当了妈妈。出于对竞走的热爱,她在2018年年底复出,为恢复体重,3个月瘦了10多公斤,很快就恢复到巅峰状态。2019年的多哈田径世锦赛,刘虹拿到冠军,成为最强的妈妈级选手。
东京奥运会是刘虹第4次参加奥运。2008年北京奥运会,21岁的刘虹拿到20公里竞走第四,与奖牌擦肩而过。2012年伦敦奥运会,刘虹拿到了铜牌,站上了领奖台。2016年里约奥运会,刘虹终于如愿,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奥运金牌,完成了世锦赛、奥运会双双夺金的大满贯。东京奥运会上,女子20公里竞走是中国队的冲金点。决赛中,刘虹在最后时刻完成超越,拼下了一枚铜牌。
这个结果也许不算完美,但已经足够令人尊重。
吴静钰 妈妈选手
“我生完孩子后决定复出,目标就是希望能够参加东京奥运会,以不一样的身份去参加我的第四届奥运会。不仅为自己的人生添彩,更是为跆拳道女运动员探索一条未知的路。”在东京奥运会中国跆拳道队中,有一位特殊的选手——历史上首位四次参加奥运会的女运动员、“妈妈级”选手吴静钰。
吴静钰曾经收获无数冠军,在2006年多哈亚运会上成为中国跆拳道第一个亚运会金牌得主,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蝉联女子跆拳道49公斤级冠军。2017年9月,吴静钰获得“最多跆拳道女子金牌(轻量级选手)”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
人生总是会有些意外和遗憾。2015年,世界跆拳道年度总决赛冠军吴静钰锁定了里约奥运席位。拥有女子49公斤级世界排名第一的身份,吴静钰被视为里约奥运会夺冠热门。国际跆拳道联盟官网在分析里约奥运女子49公斤级比赛前景时写道:“吴静钰拥有全面的技术,善于在比赛中观察对手进攻和防守中的弱点,这个级别的悬念就是冠军到底是不是吴。”然而,吴静钰在四分之一决赛中败给塞尔维亚选手,复活赛中不敌阿塞拜疆选手,无缘铜牌争夺战。
赛后,吴静钰忍不住掉下了眼泪。她选择退役,成为一名高校教师,并于2017年生下孩子,升级为“新手妈妈”。看起来,吴静钰的运动生涯就此结束了。但是,令人意想不到,她复出了,相比运动员时期的恢复训练,产后复出更为艰难。
除了身体状态需要调整,吴静钰还要战胜“想放弃”的心理障碍。经过5个月的产后恢复,2019年初,吴静钰重新站上赛场,并在世界跆拳道联盟富查伊拉公开赛女子53公斤以下级决赛中,以26比2战胜队友刘凯琪夺冠。2019年10月21日的世界跆拳道大奖赛索菲亚站女子49公斤级决赛中,吴静钰击败里约奥运会冠军、韩国选手金昭熙,时隔4年再度登上最高领奖台,获得东京奥运会的“入场券”,完成了自己复出的第一个小目标。
2021年7月24日,吴静钰又一次踏上奥运会的赛场。这一次,她在第二轮比赛中以2比33不敌西班牙选手塞雷佐·伊格莱西来斯,无缘四强。
产后复出即夺冠,连续四次参加奥运会,这在国内外跆拳道选手中都是史无前例的。吴静钰想挑战自己,努力实现梦想,也去摸索和探索一些未知的路。
黄雪辰 挑战巅峰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黄雪辰是队里最小的队员,跟着姐姐们拿到了花样游泳集体项目铜牌。伦敦奥运会,她拿到了双人项目铜牌和集体项目银牌。里约奥运会,她获得两枚银牌。此后,黄雪辰退役结婚生子,2018年,她选择了复出。
近五届奥运会,花样游泳所有项目俄罗斯一块金牌没丢过,像一座大山横在前面。黄雪辰只能争第二,只有当对手没参赛的时候,才能去触碰世界冠军。但她还是不服气,这也是黄雪辰想复出的一个原因,即便越不过对方,也要超过自己。
那时候,黄雪辰已经胖得成为另一个自己,复出首先必须减重,而且得减30公斤!“最猛的时候一天减掉4公斤,渴得连洗澡水都想喝”。一个退役运动员重新出发非常不容易,需要克服年龄、伤病等难题。这就像同龄人已经开跑,自己还得很努力才能站到起跑线上。
有几次冬训,她因为训练量太大,出现了双腿抽筋,只能躺在游泳池边,教练和队医帮她拉伸。谈及此事,黄雪辰颇有感触:“当时,如果是我一个人在场馆,可能当场就会放弃,但我是跟大家一起训练的,大家陪着我一起经历这个过程,我真的很感谢她们。”
黄雪辰和自己的伙伴们一路走到了东京奥运会赛场。8月4日的决赛,黄雪辰/孙文雁第八组出场,选择的音乐是“蛇”的主题。她们配合默契,没有出现任何失误,高质量完成了这套节目,但最后仍然输给了俄罗斯组合3.458分。
虽然冲冠不成功,但黄雪辰已经感到很满意,“这个项目很多时候就是自己和自己比,决赛中我们把预赛一些不足改进了,发挥挺完美的”。如果给自己打分,黄雪辰笑着说:“满分!”
李玲 坚持的意义
东京奥运会前,女子撑杆跳运动员李玲表示:“这是一届非常特殊的奥运会,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控制身体的劳损、伤病,尽量在比赛中刷新个人最好成绩。”
东京奥运会延期一年举办,对所有备战奥运会的运动员都是考验,李玲也不例外,年龄增长,竞技状态发生不少变化。不过,她大赛经验丰富,乐观应对,“有得有失吧。比赛少了,确实有些影响,需要我们在关键比赛中表现出最高水平,但也得到了难得的调整时间。东京奥运会前所有计划内容都非常匹配我现在的状态。”
2020年,国内举办了一场撑杆跳高线上测试赛。9名队员在北京体育大学、西安体育学院等5个不同地点的训练基地实时连线,同步测试。参赛队员包括李玲、陈巧铃、任梦茜、李超群、宋婷婷等。
李玲当时是最受关注的一个。她从4米40起跳,顺利越过4米40、4米50、4米60的高度。之后,她挑战个人室内最好成绩4米70,三次试跳均告失败。李玲坦言经过系统的训练,自己在体能储备、身体素质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今年本是她状态最好的一次,无限接近创造历史的机会。东京奥运会女子撑杆跳决赛却因为一场大雨来袭,从热身完毕到上场等待了4个半小时,白白消耗了体能,最终李玲铩羽而归。
赛场上的一幕幕好像设置了循环播放,在李玲脑海里一遍遍回想:“下午5点10分热身,到晚上9点45我才开始第一次起跳,突发的状况打乱了原本的节奏。长时间等待,我没有将状态保持住,体力逐渐下降。一个晚上的时间感受到状态从好到坏。对突发状况,我没有准备好。”
这就是竞技体育残酷的一面:蓄力五年,明明箭已上弦,却因为突如其来的意外功败垂成。撑杆跳高一练就是20年,李玲没有节假日,难得和家人相聚,孤独的心向横杆,不停超越。在教练周铁民眼中,李玲就是世界顶级运动员。他说:“这一年她很不容易,疫情、奥运推迟、封闭训练,对于老将来说非常难。但她尽心尽力去做每一件事情,满满都是正能量,值得尊敬。”